黄紧根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数学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找到自我,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自觉地去阅读、去领悟,在自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数学阅读的意义
数学学习的核心体现就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课程的逻辑性较强,具有严谨、抽象的特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语言的組织要特别严谨、精练且通俗易懂,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尽早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数学思维,这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生数学阅读的现状
在平时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能把握教材,帮助学生把教学内容分析得清清楚楚,很多时候还把自己的理解直接传达给学生,做得细致入微,长期如此,教师就会忽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当学生有疑问时,很多教师并没有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读题审题自主解决问题,而是直接带领学生解答,学生就只能被动地听教师讲解,教师讲完之后还会问学生:“你们听懂了吗?”如果学生说听懂了,教师就以为学生都学会了。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在认真地听讲,可是到检测时结果就大失所望。这是因为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取新知,于是学生在课堂上就只会听、不会读,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不但没有提高,而且连数学题都不能读懂。这样的教学,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效率又低,知识讲了一大堆,学生的学习能力却没有提高。因此,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对数学阅读加以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三、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有价值,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一生的财富。
(一)营造氛围,创造阅读的机会
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设计预习题,让学生根据预习题充分阅读教材、自学教材,还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籍进行阅读,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精讲多问,创造表达的机会
在教学数学概念时,教师的引导技巧很重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分析讨论、反复推敲,用精练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在教学计算时,教师会注重教会学生正确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法则,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还是不高,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一个重要环节——认真读题,学生在答题之前没有认真读题,就不会领悟题目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计算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把题读出来,长期这样做,学生将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计算能力和计算的正确率也会提高。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阅读题中的每一句话,归纳好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与同桌进行交流,交换思路,做到一题多解。
(三)联系生活,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展示的平台,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带来的快乐,从而激发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学折扣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研读商场打折的方案,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出最优的方案,并在小组内比较,看看谁设计的方案花费最少,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从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学生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正确引导,鼓励他们多阅读,提高阅读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人人都当小老师”和“讲讲我的数学故事”等活动,让学生展示自我,分享学习方法,提高数学表达能力。
(四)讲究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教师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大胆质疑、积极思考、归纳整理,把自己的阅读收获与同学分享。只要学生坚持阅读,就会有新的收获,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者单位: 江西省上高县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