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雪, 刘晓芳, 卢宗杰, 何泉江, 唐 乐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遂宁市中心医院妇产科, 四川 遂宁 629000)
压力性尿失禁指腹压升高时尿液在不受控制时状态下由尿道流出的疾病,此类患者膀胱逼尿肌功能多正常,但常有尿道括约肌或盆底肌尿道周围肌肉松弛[1]。引起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因素较多,其中妊娠期及分娩过程中的盆腔结构及功能受损是重要原因之一[2]。目前国内外对于对于该病的治疗目前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及物理治疗等方法,药物治疗虽可改善患者尿失禁的症状,但对于盆底支撑结构并无明显的作用,同时长期使用药物还有增加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及全身不良反应的风险,手术治疗则对于轻中度的患者不适用[3]。生物反馈电刺激及阴道哑铃训练为临床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关于上述疗法对自然分娩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联合应用虽有报道,但关于上述疗法对患者盆底肌力、尿动力学参数及氧化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报道不多,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哑铃训练对自然分娩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力、尿动力学参数及氧化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以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4例自然分娩产后尿失禁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①在我院进行自然分娩并于产后6周进行复查;②年龄在35岁及以下;③新生儿孕周≥37周,单胎妊娠;④新生儿体质量2.5~4.0kg;⑤24h尿垫试验阳性;⑥患者神志清醒,智力正常,可配合进行相关治疗;⑦患者已获知情同意,均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膀胱内压力异常,神经源性膀胱者;②下尿路感染者;③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患者;④神经反射障碍者;⑤使用心脏起搏器者;⑥入院前接受过正规系统康复治疗者;⑦分娩前存在尿失禁情况,有盆腔及泌尿系统手术病史、盆腔脏器脱垂病史者;⑧肝肾功能异常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57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8~34岁,平均(32.15±3.17)岁;初产妇32例,经产妇25例;新生儿体质量2.6~4.0kg,平均(3.48±1.05)kg;孕周37~41周,平均(38.73±1.25)周;病情严重程度:轻度31例,中度26例。观察组年龄27~35岁,平均(32.71±3.24)岁;初产妇30例,经产妇27例;新生儿体质量2.5~4.0kg,平均(3.42±1.09)kg;孕周37~40周,平均(38.19±1.33)周;病情严重程度:轻度30例,中度27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行阴道哑铃训练:将1号阴道压力外部涂上专用润滑膏,在仰卧位将哑铃由圆头端进入置阴道内深一个指节,收缩盆底,再进行阴道及肛门的放松运动,注意避免使用腰腹部及臀部力量以收缩或放松,若收缩正确可有明显的哑铃上升的感觉,每日一次,每次15min。训练2~3d后站立进行训练,当大笑、咳嗽、喷嚏、提重物时仍可避免阴道哑铃脱落则可更换2号哑铃,如此类推由轻至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生物反馈电刺激:采用南京麦澜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MLD B6型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患者仰卧,身体放松,将肌电探头置阴道内直至露出探头颈部末端,电刺激脉冲频率20~50Hz,脉宽300~500μs,由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盆底肌评估情况选定Ⅰ类及Ⅱ类训练模块,嘱患者根据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屏幕出现的压力波形及语音提示进行盆底肌的规律放松与收缩,治疗仪可将肌肉收缩时所接收到的肌电信号转化为反馈电流对肌肉进行再次刺激,如此反复以达到促进肌肉功能恢复的作用,30min/次每周3次,15次为一个疗程。休息2周后再次治疗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
1.3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盆底肌力、性生活质量、尿动力学参数及氧化应激反应指标。①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疗效评价进行评价,标准如下[4]:痊愈:尿失禁症状消失,在运动、咳嗽、大笑时均无溢尿的现象;好转:溢尿症状明显缓解或患者自觉症状减轻,尿失禁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无效:症状未见改善甚至加重,尿失禁次数较治疗前减少不足50%。②盆底肌力:在治疗前、后采用南京麦澜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MLD A2型盆底肌电分析系统对患者快肌收缩最大值,10s、60s慢肌收缩平均值力进行检测。③性生活质量:在治疗前后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生活问卷(Pelvic Organ Prolapse/Urinary Incontinence Sexual Questionnaire-31,PISQ-31)[5]对患者性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问卷包括生理、性伴侣及情感3个维度共31个项目,总表得分0~100分,得分越高性生活质量越好。④尿动力学参数:在治疗前、后采用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Nidoc 970A+金锐尿动力学分析仪对患者平均尿流量、最大膀胱测压容量及残余尿量进行检测。⑤氧化应激反应: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2mL,以3000r/min离心15min后采用化学比色法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血清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及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水平进行检测。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好转率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96.49%vs85.96%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两组患者盆底肌力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快肌收缩最大值、10s慢肌收缩平均值及60s慢肌收缩平均值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盆底肌力比较
2.3两组患者性生活质量及尿动力学参数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性生活质量、平均尿流率及最大膀胱容量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治疗后两组患者残余尿量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性生活质量及尿动力学参数比较
2.4两组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SOD及GSH水平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治疗后两组患者MDA水平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阴道哑铃为临床常用的盆底肌训练器具,其操作简单患者可在家中自行训练,但产妇大部分均为首次接受盆底肌训练,对于阴道哑铃的使用技巧及动作要点掌握程度不一,同时阴道哑铃多由患者在家中自行训练,患者的锻炼时间及锻炼程度均要求患者有较高的依从性[6]。生物反馈电刺激则主要通过在阴道内置入电极,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不同强度的电刺激以刺激盆底的肌肉和神经,使其恢复收缩强度,生物反馈电刺激还可通过图像及时反馈给患者,使患者更准确地控制盆底肌的收缩与舒张,提高盆底肌的收缩力及张力,给膀胱及尿道提供更强的支撑[7]。同时生物反馈电刺激还可提高尿道括约肌的力量,并提高盆底肌神经敏感性,而达到改善患者尿失禁的效果,本研究结果:观察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印证了上述观点。
自然分娩产后尿失禁患者的治疗改善尿动力学参数是治疗的关键,平均尿流率指单位时间内的排尿量,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排尿状态;膀胱为储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临床上常用最大膀胱容量以评估患者储存尿液能力;残余尿量则指排尿结束时膀胱内残余的尿量,健康人群残余尿量低于10mL,若超过50mL则认为是疾病状态[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对尿动力学参数效果更佳。电刺激治疗可通过阴道内置的电极将电信号传递至盆底而促进肌肉被动收缩,低频电刺激有助于刺激阴部神经兴奋性反射通路,加速神经突触的再生,并促进肌肉神经再支配而提高轴突的神经冲动传导,加上生物反馈可以对阴道收缩力以肌电图的形式显示,给予患者视觉信号,指导其有意识地对不同部位的肌肉进行针对性训练,可使部分在常规电刺激治疗时未得到训练的肌肉得到充分的训练而提高患者整体盆底肌肉肌力,而阴道哑铃训练对于盆底肌的刺激作用较小因而对膀胱及尿道的支撑作用不及联合治疗[9]。
研究显示子宫骶韧带组织中8-羟化脱氧鸟苷及4羟基壬烯醛仍氧化损伤标志物明显升高而引起Ⅰ/Ⅱ型胶原比例改变,总胶原蛋白表达水平下降是产后尿失禁的致病因素之一[10]。SOD及GSH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有效清除自由基,其水平高低反映机体抗氧化水平,MDA为胺类氧化代谢的主要酶物质,当体内出现氧化损伤时MDA水平明显升高而致单胺类物质水平下降,进而损伤神经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抗氧化应激反应作用更佳,可能与低频电刺激可通过增强线粒体呼吸酶活性而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同时还可一定程度上增强SOD活性,改善呼吸链功能,进而改善氧化应激反应有关,至于其具体的分子机制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