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2021-08-28 05:00姚松伯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市区耦合体育产业

姚松伯 ,刘 兵,2

作为21 世纪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体育产业不断以自身的魅力、强大的联动与辐射功能拓展着体育为国家经济、社会作贡献的能力与效应[1],其中体育产业日益凸显的国民经济支柱功能更是获得各界高度重视[2]。2018 年体育产业首次实现双突破,体育产业增加值与GDP 占比分别突破1 万亿元和1%,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可观。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集聚化现象。早在20 世纪末,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和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作为接手国外体育用品产业迁移的重要基地已成为典型的体育用品产业集群。此后,全国各省(市区)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等系列国家政策指引下,积极推进体育产业基地、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建设工作。截至2019 年,全国已评选出169 个具有体育产业集聚代表典范的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体育产业集聚有利于通过资源共享,产生规模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3]等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反之,区域经济增长也能进不断吸引要素集聚,进而促进产业集聚[4]。

总体而言,体育产业集聚因其成本优势、规模效应、信息资源共享效应展示出诱人发展前景,广受到社会各界青睐[5]。部分学者对体育产业集聚现状水平测算、驱动机制、发展路径等基本理论展开探讨与分析,也有少数学者研究了体育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关系的单向影响[6]。但总体来看,区域经济增长对体育产业集聚的支撑作用以及两者互助效应并未被深入定量研究。因此本文提出定性和定量综合测算体育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双向耦合关系的思路构架,检验体育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和相对发展度,进而提出针对性支持政策建议,为体育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1.1.1 区位熵法

区位熵指数(LQ 值)又称“产业专业化率”,是指某个给定区域中产业占地区经济中的份额与整个经济中该产业占有的份额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该公式中,LQij代表i地区j产业(体育产业)在全国的区位熵;xij表示i地区j产业(体育产业)的增加值;xit表示i地区所有产业的总量指标(i地区GDP);Xj表示全国j产业(体育产业)的增加值;Xt表示全国所有产业的总量指标(全国GDP)。

1.1.2 耦合度模型

耦合度是指反应两个或多于两个的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联水平强弱,用C表示。

其中,C 为体育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复合系统的耦合度,取值在0~1 之间,当0 〈C≤0.3 时,为低度阶段;0.3〈C≤0.5 时,为颉颃阶段;当0.5 〈C≤0.8 时,为磨合阶段;当0.8 〈C≤1 时,为高水平阶段。总之,C 值越大,越接近1,两个子系统的耦合性越好,也即体育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越强。

1.1.3 耦合协调模型

为了更加综合全面分析复合系统的整体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本研究又进一步采用耦合协调模型进行深入测算,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D为体育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取值在[0,1]之间,D值越大,即耦合协调度越高,表示两个子系统处于良性发展阶段。反之,则表示两个子系统相互制约,发展状况堪忧。T为体育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复合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α与β分别表示体育产业集聚子系统与区域经济增长子系统发展指数权重,因为本研究仅涉及两个子系统,在研究中的对复合系统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选取α=β=0.5 。

1.1.4 相对发展模型

相对发展模型是为了有效识别体育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所组成的复合系统中的内部制约因素,公式如下:

其中,R表示相对发展度,S1和S2分别表示体育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各个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借鉴姚光明,杨洁[7]等学者的成果观点,并综合耦合协调度及相对发展度的评价标准,提出体育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标准——失调(0≤D≤0.05)与协调(0.5≤D≤1.0)两大类,以及基本类型——优先发展(S1/S2 〉1.1)、协同发展(0.0≤S1/S2≤1.1)与滞后发展。

1.2 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1.2.1 指标体系确定

选取评价指标体系时主要遵循3 个基本原则:一是,指标体系的选取在纵向层次结构方面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原则。既能反映两个独立系统特征和反映两个系统间相互关联性与制约性,也能反映大系统的整体性特征。二是,指标体系的选取在横向时序方面应遵循动态性原则,能动态地反映两者之间的关系。三是,指标体系选取要充分考虑体育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增长实践数据的可获取性。基于以上原则本文借鉴和筛选黄莎[8]等前人研究中的高频度指标及专家建议选取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体育产业集聚系统(S1)的一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集聚规模、集聚速度与集聚质量;区域经济增长系统(S2)的一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规模、经济速度与经济质量(表1)。

表1 体育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耦合评价指标体系Table 2 Coupl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ports industry agglomer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1.2.2 数据来源

本研究试图获取2010-2020 年体育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子系统的数据资料,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部分省(市区)体育产业集聚指标、区域经济增长系统的数据统计不完整、数据发布不及时等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2019 年以后诸多省(市区)数据统计处于缺失状态,如2019 年体育产业总值(29 483.4 亿)、体育产业增加值(11 248.1 亿)、体育产业产值增长率(10.9%)等体育产业集聚指标数据虽易于获取,但各省(市区)区域经济增长数据完整度较低,尤其陕甘宁等地区数据发布不及时的现象较突出。因此本文最终选取2010-2018 年东、中、西部区域具有代表性15 个省(市、区)相关数据,如福建、广东、江苏、上海、浙江、重庆、河北、天津、安徽、河南、山西、甘肃、陕西、内蒙古和贵州省。相关数据采集于国家统计局、体育总局以及各省市统计局和体育局官方网站,及各省(市区)的《统计年鉴》《中国体育产业及相关产业统计》等。其中,部分省(市区)体育产业增加值的缺失数据主要通过第三产业剥离获取。究其原因,一是依据《国家经济行业分类》中的体育产业所属行业标准,体育产业属于第三产业;二是相关研究证实,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与体育产业增加值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增长具有同步性[9]。在数据处理统计时,选用熵值法计算和评价体育产业集聚系统与区域经济增长系统的指标权重及综合分值。

2 体育产业集聚的演变现状分析

2.1 体育产业集聚度演变特征分析

统计2010-2018 年各省(市区)体育产业集聚度,并选取2010 年、2015 年和2018 年三个时间节点来动态反映各省(市区)体育产业集聚程度的时序变化趋势,近十年间,福建、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山东6 个省市体育产业一直保持高度集聚状态(区位熵值〉1),体育产业发展势头较好;而其余21 个省(市区)的区位熵均值小于1,表明这些省(市区)的体育产业集聚程度偏低,其相应的体育产业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但可喜的是,近十年间多数省(市区)的体育产业增势显著,特别是受2014 年国家相关体育政策导向与支持,2018 年处于低水平体育产业集聚状态的省(市区)已降至9 个,较2010 年减少幅度较大。

2.2 体育产业集聚度与区域经济增长演变特征分析

对比2010、2015 和2018 年全国31 省(市区)体育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变化趋势可知(表2),GDP 总量排名前十的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湖南等省域的体育产业集聚水平同样处于高位。由此可初步判定,体育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密切,存在一定的内生关系。

表2 省(市区)体育产业集聚与GDP 时序演变对比Table 3 Temporal sequence evolution comparison of sports industry agglomeration and GDP

由表2 可知,2010-2018 年各省域(市、区)体育产业集聚与GDP 均值水平呈现同步化趋势,也进一步证明两者之间密切的内生关系。但值得注意的是,福建省GDP 虽并不是最高,但是体育产业集聚程度却一直居于首位,相关数据显示2018 年福建省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其GDP 的比重已高达4.17%,远远高于全国及其他省(市区)。其高水平的体育产业集聚现状值得深思,也表明福建发达的体育产业值得学习和借鉴。

3 体育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实证分析

3.1 体育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3.1.1 体育产业集聚综合发展水平时序特征

由熵值法计算结果可知,多数省(市区)的体育产业集聚综合分值是逐步上升的。东部地区广东、江苏、上海的体育产业集聚综合分值远超于全国平均水平,2018 年分别为0.482、0.467 和0.346。中部地区安徽、河南、山西和内蒙古体育产业集聚子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增势迅猛,2018 年分别为0.170、0.157、0.172 和0.271,平均增长率为19.18%。西部地区重庆、甘肃、陕西和贵州产业集聚子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同样增长喜人,2018 年分别为0.118、0.052、0.054 和0.149,平均增长率为13.55%。由此表明我国体育产业集聚度向良好方向转变,体育产业经济支柱地位未来可期。

但东部地区福建、浙江、河北、天津体育产业集聚综合分值略有下降,分别从2010 年的0.992、0.358、0.241 和0.109下降至2018 年的0.813、0.355、0.186 和0.100。究其原因,一方面,改革开放不久,我国逐渐形成以广东、江苏和浙江、福建三大经济圈为辐射中心的体育用品产业集群[10],但目前随着体育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的攻坚期,体育产业集聚速度放缓成为常态;另一方面,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邻近区域体育产业集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10-2014 年京津冀地区体育产业集聚综合分值逐年走高,但2015 年之后随着奥运会辐射力减弱,体育产业集聚速度又呈缓慢下降趋势。

3.1.2 区域经济增长综合发展水平时序特征

区域经济增长综合分值测算结果显示,广东、江苏、浙江、河北、天津、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多数省(市区)经济增长综合分值都呈现一定程度下降,分别从2010 年的0.779、0.747、0.517、0.333、0.357、0.201、0.218、0.274 下降至2018年的0.718、0.639、0.495、0.288、0.120、0.171、0.206 和0.110。深究其因,2010 年后我国经济放缓的大环境导致的,核心诱因在于创新动力不足、经济结构不平稳、内需不足等。而面对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经济转型升级等大环境压力,各省(市区)也在积极开拓经济增长新动力、新动能,这就为体育产业发展、体育产业集聚提供了背景与机遇。区域体育产业集聚则呈现稳中提升的态势,体育产业集聚的优势效应不断凸显。体育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呈明显区域同步变化趋势,由此可知两者间可能存在耦合关系——区域经济增长是促进体育产业集聚的基石,而体育产业集聚的发展也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

3.2 体育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分析

3.2.1 体育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度时序演化

15 个省(市区)耦合度测算结果的时序特征可知(表3),2010-2018 年,15 个省(市区)体育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度在起伏波折中不断蜿蜒上升,耦合发展态势总体向好。2018 年,山西、贵州、天津、江苏、浙江和广东的体育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耦合度已超过0.49,即将步入磨合阶段。其余9 个省(市区)的体育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耦合度也均大于0.4,增势显著。并且从我国整体平均水平来看,2010-2018 年,我国体育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度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性趋势,由2010 年的0.409 波动提升至2018 年的0.475,但仍不足0.5,仍处于颉颃耦合时期。由此从区域状况来看,省(市区)经济对体育产业集聚的铺垫与基石作用已开始显现,体育产业集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效应也日益凸显,且两者即将跨过颉颃时期进入磨合时期,从而迎来新的互助增长机遇。

表3 省(市、区)体育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耦合度测算结果Table 3 Coupling degree measurement results of sports industry agglomer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3.2.2 体育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时序特征

15 个省(市区)耦合协调度时序值可知(表4),2010-2018 年,共有11 个省域(市、区)体育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呈折线波动缓慢上升态势,但从2018 年耦合协调现状来看,仅有广东和江苏两省的体育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处于勉强协调状态,而其余13 个省(市区)仍处于失调状态,其中福建(0.497)、上海(0.471)和浙江(0.458)处于濒临失调状态,河北(0.340)、安徽(0.340)、河南(0.348)和贵州(0.301)处于轻度失调状态,重庆(0.290)、天津(0.234)、山西(0.293)、内蒙古(0.294)和甘肃(0.191)则处于中度和严重失调状态。从全国均值水平看,我国体育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耦合协调中由0.318 增长至0.357,但仍低于0.4,处于轻度失调水平。可见,目前我国省(市区)体育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总体较低,尚未达到优质协调的程度。由此表明,目前我国体育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仍处于孵化期,加强两者之间的人、财、物等要素流动,需要多方力量协同推进。

表4 省(市区)体育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测算结果Table 4 Calculation results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sports industry agglomer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续表4

图1 省(市、区)体育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相对发展程度频数与均值统计Graph 1 The frequency and mean statistics of the relative development degree of sports industry agglomer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3.2.3 体育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对发展度时序特征

15 个省(市区)总体相对发展度测算结果的均值来看,长期以来我国体育产业集聚滞后于区域经济增长,但随着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及体育产业集聚现象的推进演化,体育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持续改善的演化特征。然而,从15 个省(市区)相对发展度来看,仅福建省体育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相对发展度〉1,即属于经济增长滞后型。2014-2018 年经济增长滞后型省份数量虽有增多,但多数省(市区)绝大多数仍处于体育产业集聚滞后型,主要因为:(1)中西部地区多数省域经济增长的相对滞后,使得体育产业起步发展较晚,进而阻碍了体育产业集聚化发展。(2)专业人力资源要素相对匮乏,成为阻碍体育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11]。(3)其次科技力量相对薄弱因素,虽然我国不断加大R&D 经费投入,但科技成果数量不足[12]、科技创新力不强等是影响体育产业集聚及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4)消费动力不足。消费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也是产业集聚的核心动力[13],但体育消费力依然较弱、体育消费者不成熟、体育供给不到位等依然是制约产业集聚的根源[14]。

3.3 体育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耦合协调类型评价

根据2018 年体育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耦合协调水平、相对发展情况,将15 个省(市区)的体育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耦合类型划分为5 种——中水平耦合协调经济滞后型、中水平耦合协调集聚滞后型、低水平耦合协调同步发展型、低水平耦合协调经济滞后型和低水平耦合协调集聚滞后型。

3.3.1 中水平耦合协调经济滞后型综合评价

近些年,福建省体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及占GDP 比重均位居全国第一位,2018 年GDP 占比为4.17%,远超国内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0.8%,同时也远超法国、美国体育产业增加值约占GDP 比重的2.9%[15]。体育产业集聚程度不断高涨,形成了以泉州、福州、厦门为代表的闽东南高水平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区和以厦门、福州、泉州、漳州、龙岩为代表的体育服务业集聚区[16]。但福建省经济增速相对于体育产业集聚发展显落后,诚然,福建省经济结构仍需优化,投资环境仍需改善、机制体制仍需完善[17]等是影响其规模经济效应的重要方面。数据显示,福建省体育产业发展仍然以体育用品业的发展为主力和核心,如何大力促进体育服务业的快速推进,激发福建省体育本体产业的优势效能是今后的改革重点。

3.3.2 中水平耦合协调集聚滞后型综合评价

广东、江苏、浙江、上海是我国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地区,有能力、有条件为体育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提供支持与支撑。第一,广东省一直以拥有典型、著名的体育用品业集聚中心为骄傲,且随着《广东省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印发,进一步推进体育竞赛表演、休闲旅游等业态发展,体育产业集聚水平不断提升的明确目标。第二,依据雄厚经济实力和区域优势,在全国率先打造了以体育产业基地、体育健康小镇、体育服务综合体为核心的体育产业集聚点[18]。同样,上海在培育体育产业集聚区方面不断提升战略目标,加大人财物等投入力度。因此,在雄厚经济实力支撑与政府政策规划引领下,通过体育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高水平耦合协调,实现体育产业与经济增长双赢目的。

3.3.3 低水平耦合协调同步发展型综合评价

受限于体育产业集聚和经济综合水平排名靠后的双重限制,山西省属于低水平耦合协调同步发展型。但是令人可喜的是,目前山西省体育产业集聚、经济增长发展势头强劲。山西省紧跟时代潮流,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转型,2019 年玉龙文体产业园获评“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同年山西省又评定了34 个体育产业集聚区,提升了体育产业集聚水平及辐射效应。因此,应着重山西省经济综合水平和体育产业集聚水平的同时提升,进而提高两者的耦合水平、实现复合系统协同效应。

3.3.4 低水平耦合协调经济滞后型综合评价

内蒙古经济发展水平排名较为靠后,但在体育产业集聚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目前,内蒙古政府主动出击、以特色项目为引领,多种形式推进旅游、健康、休闲、养老等多种功能运动特色小镇建设。2018 年内蒙古共有19 个项目入选全国优先体育产业项目名录。2019 年,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评选定名了第一批10 家企业体育产业基地。同时,内蒙古还与东北三省体育和旅游部门联合成立了“东北区域体育旅游联盟”,积极利用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精品赛事等,举行第五届内蒙古国际马术节等赛事活动[19]。但是,内蒙古本身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必然也会阻碍体育产业集聚持续增长,因此,在大力推进体育产业集聚水平及辐射效应的同时,如何促使区域经济转型增长是重中之重。

3.3.5 低水平耦合协调集聚滞后型综合评价

重庆、河北、天津、安徽、河南、甘肃、陕西和贵州的经济、体育产业集聚水平排名都处于中下游,且体育产业集聚更为滞后。因此,积极推进体育产业集聚发展是各省(市区)面临的重要任务。如2018 年重庆市体育旅游产业大会隆重召开,加快推进体育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也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第二,河北省也积极培育体育产业市场主体,不断加大体育产业集聚典型示范区的评选与建设工作,2018 年评选了1个特色体育产业基地、15 个示范单位以及8 个示范项目。第三,甘肃省也《颁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实证意见》,在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区位优势下着力构建体育产业体系,并提出2025 年的具体实现目标,打造20项体育精品赛事、建成30 个规模较大的体育俱乐部、河西走廊和陇东南特色赛事产业带等。可见,重庆、河北、天津等地区体育产业集聚水平不断增进,也必然通过集聚效应、规模效应的能量释放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

4 结论与提升建议

4.1 结论

(1)体育产业集聚度区域差异性显著,但整体呈明显提升态势,且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作用、具有显著耦合性特征。从耦合度数值看,体育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即将跨过颉颃时期进入磨合时期,从而迎来新的互助增长机遇。(2)耦合协调度方面。我国省(市区)体育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呈折线波动缓慢上升态势,尚未区域达到优质协调的程度,仍需多方力量协同推进。(3)相对发展度方面。我国多数省(市区)属于体育产业集聚滞后型,主要原因在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体育专业人财力量的匮乏和科技力量的相对薄弱。(4)耦合协调类型方面。目前我国省(市区)的体育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耦合协调类型主要包括5 种,中水平耦合协调经济滞后型、中水平耦合协调集聚滞后型、低水平耦合协调同步发展型、低水平耦合协调经济滞后型和低水平耦合协调集聚滞后型。

4.2 提升建议

(1)全局统筹引领与区域梯度推进联合发力。依据区域特点及区域体育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类型,实施因地施策、梯度推进的区域协调策略。第一,中水平耦合协调经济滞后型和中水平耦合协调集聚滞后型地区,应进一步凸显体育用品产业集群优势特点,同时应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吸引专业人才力量、促进技术创新,大幅提升品牌竞争力,同时,应继续加强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为实现高水平耦合协调添薪赋能。第二,对于低水平耦合协调同步发展、低水平耦合协调经济滞后、低水平耦合协调集聚滞后的地区,既要侧重于促进经济增长,也应注重体育产业推进工作。不断释放体育产业基地的规模与经济效应,实现与区域经济增长良好循环与高水平耦合协调发展。

(2)资源要素整合与内源消费动力协同驱动。第一,加强专业人力建设力度与素质培养。首先加强高校体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大力培育体育产业、体育产业集聚所需专业人才;其次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做好运动员过渡期职业技能转化培训,主动将优秀运动员退役职业转化培训的内容面向体育产业领域,对促进体育服务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19]。第二,加大我国整体R&D 经费投入强度,提升国家科技力量。同时应加强体育企业的科研和研发水平,为体育产业供需平衡提供保障。第三,提升体育产业的消费能力、消费需求与消费保障。应出台相关政策稳房价、稳教育、降医疗,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的体育消费支出,促进资源要素整合及内源消费动力协同驱动。

猜你喜欢
市区耦合体育产业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仓储稻谷热湿耦合传递及黄变的数值模拟
车门焊接工艺的热-结构耦合有限元分析
某型航发结冰试验器传动支撑的热固耦合分析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体育产业之篮球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3年三季度全国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
2013年二季度全国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