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研究与探索

2021-08-27 06:53林大志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11期
关键词:研讨小班应用型

林大志

[摘           要]  从实际角度出发,先是阐述了“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概念,而后分析了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进行“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现存问题,最后对开展“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方案予以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借此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多方发展。

[关    键   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方案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1-0172-02

大班教学模式之所以出现,这和国家教育规模扩大有着紧密的关联性,尽管西方发达国家仍旧沿用小班教学模式,但早期这些国家也相继经历了教学规模扩大、教学资源匮乏等状况,怎样在大班教学中维系教学水平,这是每位教师都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办学成本连年增加、学生学费没有太大变化、师资力量薄弱是现存的主要问题,所以很多学校陆续进行大班教学,但随之而来的就是课内互动效率较低,无法正常完成教学研讨活动。基于上述所言,将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相结合,不失为一个好的教学方法。

一、大班授课,小班研讨

当前教育体制中,大班授课较为普遍。现在很多高校的“大课”早已普及开来,人数少的话有四五十人,人数多的话有可能几百人,师生间互动沟通。由于人数限制,一时间很难高效地进行下去,但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在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教学资源呈现出“僧多粥少”的局面,师资力量很薄弱,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亦是如此。为了减少教师教学压力且缓解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大班授课应运而生。

小班研讨和大班授课有别,前者要求学生提前做好预习,之后在此基础上创设学习互助小组。比如说班级学习委员会组织的建立,学习委员会中的成员来自各个学生寝室,保障各寝室最少有一名学生是其中成员。各成员对室友在学习过程中所遇难题予以整理,然后由班级委员会收集起来,最后反馈给老师,老师则按照不同成员提交的问题来分类,继而对一些共性问题展开小班研讨。这样做就可以达到有的放矢的效果,学生不会因为不熟悉讨论内容而和全班脱节。与此同时,为了全面强化小组讨论成效,有的时候需要完成很多互动任务,此时就要彰显出大家的集体精神,攻坚克难。

“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式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摒弃了以往教学模式,大班授课过程中將授课理论作为教学主体,对教学重难点内容拿捏到位,向大学生群体传授基础性知识;小班讨论则要注重实际问题的探讨和解决,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与素养。

二、重要性分析

“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师生交流、生生沟通,针对某一主题进行互动,期间可以有效地挖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处理相关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双向提高。

首先是大班授课,在高校大课堂内向学生传授一些共性知识点,通过探讨这些共性问题,可以帮助师生节省很多宝贵的时间,并且还会提升整体教学成效,教师课时有所减少,那就要求教师制作的课件要达到精细化标准,课堂精讲阶段,教法有变,不能依旧采用填鸭式教学法进行教学,要向指导学生、启发学生的方向顺势转变,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此一来,大学生便会格外珍惜宝贵的大课时间,也会在上课时认真听讲、抓住重难点内容。

其次是小班研讨,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旨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时以生为本,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由之前的被动听讲转化为主动求知探索。需要注意的是,小班研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去找寻资料和素材,由此便可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全面强化他们的自学能力。小班研讨式教学,组的形式比较“随性”,以寝室为单位,或者是以班集体为单位均可,由此便克服了大班“各自为政”的不良局面,学生不再是自己顾自己,而是大家团结一心、努力合作。在当代社会,物欲横流、竞争火热,但合作依旧是学生未来事业发展道路上的一项“利器”,在小班研讨中,学生之间进行分工与协作,使独立研究和小组互动完美融合,在碰撞中产生奇思妙想,必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现存问题阐述

“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在执行阶段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小影响。

(一)教师定位模糊

高校教师未能掌握大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心智特点,而且还缺少相关的专业化培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计均备受影响。小班教学对教师组织能力的要求十分严苛,需要教师对课程内容“了如指掌”,还要对班级讨论和互动交流活动等进行良好的协调和优化。经调查发现,很多高校教师都没有经历过这方面的专业培训,他们对小班研讨的定位以及教学目标等也不是很了解。

(二)内容选择偏差

大小班配合教学中,很多小班课程的创设都将大课堂教学视为基础,教学工作都是基于大班教学而进行的。少部分小班课程将“问题”作为教学中心,在此基础上引入学科领域热点内容,但是和大课堂上的内容毫无关系。怎样将大小班有效融合,这是诸多教师教学工作开展的困惑之处。

(三)参与效果差

经研究发现,在课堂讨论中,多数都是固定的那几名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尚未达到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小班研讨的价值,在于教师可以最大限度地关注学生个体特征,然后因材施教,让广大学生在互动沟通中不断发展。但是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很多教师在授课中表现得无所适从、放任自由。

(四)评价不合理

小班评价模式和之前的试卷评分模式有别,学生参与课堂中各个活动的结果和表现都要纳入最终的评价指标中。但事与愿违,有时教师对三三两两的学生进行口头评价,有时对表现好的学生予以嘉奖,这对那些努力参与却没有成功的学生来说打击很大。怎样结合课堂评价全面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并且强化课堂教学成效,这是广大高校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四、“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方案分析

(一)目标明确

教学目标明确尤为重要,需要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以及促进专业认同感等作为核心教学任务。很多高校教师和大学生对课程培养目标不是很了解,还有的存在理解偏差,认为课程培养目标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尽管大班授课普遍注重对已有知识体系的讲解和构建,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基本知识架构,但小班探讨则要求教师引领学生去对大班上的主题进行质疑,更多的教学重点都放在独立思考和深入探索上。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模式,大班和小班的教学都要立足于学生兴趣培养、质疑精神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上,继而全方位、多角度地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和进步。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是因为学生对专业知识不感兴趣,所以在教学改革层面应该注重优化专业选择制度,以及做好对高校新生专业实践课程的调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更好、更优地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最终必见成效。

(二)准确定位

首先,应该重新定位教师的自身角色,給广大高校教师提供培训、发展的平台,然后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发展规律以及心智特点等,使教师真正成为大学生的领路人,助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不单单是专业教学环境的变化,更深层的是教学理论层面的创新实践,崭新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由此形成。因为课程目标迥异,小班研讨教学和大班授课教学中,教师所担任的角色也就不同,大班上,教师充当的是领导者、管理人的角色,无暇照顾学生个体,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小班则不同,小班研讨中注重的是促进学生个性学习和主动学习,积极的互动和交流是课堂特色,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其功能和角色均要进行全新定位,教师要拥有新型素质结构和特征。应用型本科院校看重教师的学术研究潜力,这也造成了教师没能透彻理解教育本质和学生发展的现状。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是成长发展中的成年人,这个时候他们必然会经历一个“迷茫”期,难以自主变成“主动”的学习者。教师要做的就是陪伴和助力学生成长,不断地鼓励学生,此时校方就要针对性地进行教师培训,让教师成长,最终促进学生成长。

(三)学业辅导

小班教学要进行多层目标明确,对学生进行辅导,鼓励学生从容面对挑战和困难,将因材施教真正落实到位。现在小班里的学生专业水平不一,这对教师的因材施教造成了很大困扰。不同的小班模式代表着功能和目标的不同选择性,小班教学过程中要同时考虑到消化、深化、补充大班授课中的相关知识。

学校要为广大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业支持,创设大学生学业辅导中心,这样便会防止学生压力过重而产生倦怠情绪,不仅如此,还会处理好大众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经验不足等弊病,让课堂讨论活动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最大限度地彰显出小班研讨的教学优势,让小组交流更为顺畅、让师生互动更为融洽、让学生能力发展得更好,日渐强化对学生的学科能力培养力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本专业重难点知识彻底吃透。

(四)有效激励

尽管说应用型院校在晋升、终身教育、奖励等方面更为重视本科生教学,但是在学生评价方面仍不尽如人意。“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中,教师不能以“一张卷子定输赢”,而是要综合考量学生的个人表现、个人努力、个人结果、团队表现、团队结果、个人对团队的贡献程度等,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这样才能鼓励学生更为认真地学习,严谨地对待研讨活动,教师通过酌情嘉奖和安慰,让表现好的学生更为努力,让表现欠佳的学生重拾信心,促进班级全员进步。

在全国各大高校开始广纳生源,招生规模日益扩大的今天,师资力量薄弱和教学空间不足以及教学设备短缺等问题日渐突出,大班授课此时成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必然选择,但大班授课弊端众多,老师和学生之间难以进行融洽的沟通和交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差,在此时辅以小班研讨的教学手段,便可弥补前者的缺陷和不足,继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邹勇.小班化教学的必要性及其对大班教学的启示研究[A].教育理论研究[C],2019(2).

[2]涂燕红,江虹,蔡东方,等.“大小班”混合模式下推进“教学做一体化”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8(18):8-9.

[3]吕洪凤,黄丽.班级规模对学习成果影响的初步探索[J].物理与工程,2019(4).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研讨小班应用型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再去小班看看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