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 陈子奕 沈耀 周咏龙
摘要:本文旨在探究霍夫曼的大型公共艺术作品大黄鸭顺利符号化并拥有价值意义的原因,旨在为未来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和符号化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图形符号;视觉传播;公共艺术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2-0-02
0 引言
大黄鸭作为让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享誉全球的公共艺术作品,被顺利地进行了相应的符号化,并且作为平面图形符号被应用在许多领域。本文旨在剖析其在众多公共艺术作品中脱颖而出并符号化的原因,阐述顺利转化后作品的价值意义以及为未来将公共艺术作品转化成图形符号的创作和思路提供方向。
1 大黄鸭能够顺利图形符号化的原因
1.1 简约造型对作品符号化的优势
大黄鸭造型上的简约是其顺利符号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人眼在处理初次接触到的图像时会对图像进行一定程度的概括归纳,便于记忆的存储[1],也就是说如果公共作品的造型足够简约直观,特征足够鲜明,那么相比其他复杂的作品就更容易被人记住,也更便于符号化[2]。
1.1.1 几何层面
大黄鸭的总体外观造型是以一大一小的扁球形为载体创作而成的,如果投影在平面上就是由两个类圆图形组合而成的,就连鸭嘴也是由曲面构成的,从远处观赏十分饱满、圆润[3]。作品采用如此多的圆形概括形体,一方面是考虑到圆形在视觉的表达上拥有与生俱来的亲近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直线造型所带来的紧张感和局促感,另一方面则是运用流动的弧线形成作品浑圆饱满的视觉形态,使得其在表达效果上更具有张力[4]。
1.1.2 颜色方面
大黄鸭本身的颜色极为简单。作品总共用到了四种颜色:明黄色、橘黄色、黑色、白色。
作品以生活中小鸭子原本的固有色,即以明黄色为主。在视觉传播中,黄色是一个可见性较强的色彩,而这样的色彩意在直接表现视觉冲击力[5],从而引人注目,所以明黄色也被广泛用于健康和安全设备以及危险信号中[6]。
大黄鸭的眼睛则是带有小白圆高光的大黑圆,黑色与白色在明度上的对比显得大黄鸭的眼睛十分有神。鸭嘴使用了明黄色的邻近色橘色,鸭嘴的橘色作为整个作品中最暖的颜色,同时也是正面最突出的地方,處于各个颜色关系的正中,因此是最容易被人眼首先捕捉到的[7],会在视觉上形成一个很抢眼的焦点,在明度和冷暖关系上向总体造型的边缘辐射,使得作品十分生动活泼。
1.2 作品选用题材的受众广
大黄鸭的创作原型是橡皮小黄鸭,而橡皮小黄鸭制作之初是一种儿童专用的淋浴玩具,是人们家中常见的浴室用品[8],这种橡皮鸭制作成本低廉,价格便宜,并且可以让儿童减轻感觉自己会浸入水中的不安,从而获得抚慰。此外,亮黄色的鸭子也可以缓解人们的恐水症,世界上没有人会对这只橡皮鸭感到害怕[9]。显然霍夫曼在作品的创作之初也考虑到小黄鸭对于受众的亲近性,并且在形象上使用缓和形式的造型,使其更具亲和力[10]。因此,使用人们熟知的日常元素作为题材的作品往往更能博得观众的眼球,从而顺利进行一定程度的符号化[11]。
1.3 作品形象的理念先进
大黄鸭的设计理念源于霍夫曼在展览馆观看的小黄鸭绘画。源于绘画的创作灵感在基本层面上已经领先了很多设计作品本身的内涵[12],大黄鸭与现代都市所形成的画面在很大程度上都让人们感觉到温馨与愉悦,并且会产生美好的遐想。鸭子在水里上蹿下跳、自由自在,与人们在浴缸中玩弄小黄鸭玩具时一样可爱[13],这样美妙的画面不经意间就会进入沉浸在喧闹生活里的人们的脑海之中,他们也会意识到体验生活与自由才是真正所需要的状态[14]。大黄鸭作为各国儿童面前经常出现的形象,能够治愈心情,放松心情,无国界之分,不歧视任何人,没有任何政治意味[15]。蕴含如此深刻意味的作品如果转化为平面图形符号,也必然会成为和平友善的代表[16]。
2 价值和应用
2.1 作品符号化后的价值意义
霍夫曼的黄鸭形象在获得成功之后,在大众视野中被渐渐符号化,符号的意义与价值更加倾向于其观赏价值而非使用价值和价格[17]。符号化之后的公共艺术更有利于传播和衍生发展,使衍生品在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文化价值,最后这些公共艺术符号的衍生品也可以渐渐成为一种符号象征[18],像这样一直往复下去,就会出现越来越多与黄鸭形象相关的视觉符号元素(如图1),使黄鸭形象成为一种现象,成为存在于各个领域的符号特征[19]。例如,以前在洗澡的时候人们会看见小黄鸭的身影,在经历了文化符号的传播之后,在河里也可以看见这样的玩具,在大街上可以看见这样的装饰,甚至在游戏中也会有小黄鸭的身影[20],加之霍夫曼将黄鸭形象带给了全球,更加推动了黄鸭符号的传播与发展。
2.2 未来的应用
2.2.1 网络应用
不仅仅是在现实生活中,在网络的传播中被符号化的大黄鸭也一样发挥着其独特的魅力[21]。一向以多人竞技型游戏出名的“和平精英”中也出现了和B.Duck联名的游戏元素(如图2),并且采用了霍夫曼的艺术形式进行了场景还原[22]。试想一下一个严肃的竞技类游戏中加入了如此可爱并在游戏中穿着游戏装备的大黄鸭,其创作形式在网络上的影响力可想而知[23]。
2.2.2 网络带来的市场应用
网络是现阶段人们传递与获取信息的最迅速的渠道,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网络获得了即时的双向性[24],双向的网络传播给了视觉符号领域多样化的文化碰撞,深化了其文化内涵[25]。大黄鸭作为一种图形符号在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后,在很大程度上使民众产生了心理共鸣,也给庞大的消费群体创造了一个消费动机[26]。
2.3 如何快速形成可符号化的公共艺术
大黄鸭的成功爆红有一定的偶然性,但现象的背后也会存在着一些必然因素[27]。第一,夸张的外形、较为简洁的线条是方便向元素符号转化的优势所在[28],可视化元素是被符号化作品的重要部分,它能传递出被作品的核心思想,这也是其根本价值所在,所以公共艺术需要找到与视觉元素相匹配的共性和特点,减轻符号化带来的信息损失,推动符号化进程。第二,在公共艺术的传播空间[29],优秀的受众可以引导艺术向着更加完美的领域发展,选择一个良好的传播空间不仅仅是对受众的选择,更是更加积极正面地推动艺术品传播的手段[30]。
3 结语
大黄鸭符号化的顺利传播并非偶然,作者霍夫曼在造型、题材、理念上的考究是其作品能够被成功接受并推广的重要原因。该如何发挥出作品自身优势,融入先进的创作理念,使之顺利平面符号化,并因此产生积极的价值意义进行更进一步地传播,这是值得艺术家们在未来公共艺术作品的构思和创作中反复推敲的。
参考文献:
[1] 任宏,蒋晖.浅谈密斯·凡·德·罗对现代建筑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92-93,98.
[2] 高婧.叙事与体验:城市公共空间的沉浸式设计与表达[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92-93.
[3] 高睿彤,王夕倩.基于色彩景观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研究——以东莞万科中天城市花园儿童“活力谷”景观设计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94-95.
[4] 康露露,孙琦.地铁广告与互动媒体技术[J].艺海,2020(4):88-89.
[5] 徐靖雯,湛磊.“画无定法”VR绘画研究与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20(14):28-29.
[6] 敖寰亚,冯晓娟.浅谈博物馆吉祥物设计与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14):108-109.
[7] 黄晨玥.浅谈彼得·沃克后现代主义对景观设计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20(15):100-101.
[8] 陈思凡.浅谈家具设计中的波普艺术[J].美术教育研究,2020(17):72-73.
[9] 尤心培,李雪艳.建筑构件在室内装饰中的应用——以G20杭州峰会主会场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7):63-65.
[10] 房华,余希.由空间序列艺术论室内生态环境设计[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08):118-119.
[11] 成明,熊瑶.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研究——以占川河改造设计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9):101-102.
[12] 石宇琳,曹磊.城市景观设计中地域性元素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76-77.
[13] 吴馨宇,华阳.现代艺术空间中互动装置的沉浸式体验研究[J].艺术科技,2020(8):83-86.
[14] 管佩弦,李雪艳.南京新街口商业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与场所精神研究[J].艺术科技,2020(13):105-108.
[15] 方苏涵,黄滢.泥泥狗的艺术特色分析及其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20(15):18-21.
[16] 王宇颖,蒋晖.现代设计师“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科技,2020(19):50-53.
[17] 戴子涵.论现代技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艺术科技,2020(20):161-162.
[18] 崔晔.极简主义与中国元素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20(20):163-164.
[19] 徐金鑫.浅谈展示设计中的新媒介设计应用[J].艺术科技,2020(20):171-172.
[20] 夏爱爱,汪瑞霞.论传播媒介嬗变下空间展示的设计转向[J].艺术科技,2020(21):135-136.
[21] 陶皓淼,耿植荣.浅析文化思想的繁荣对美术作品的影响[J].艺术科技,2020(21):125-126.
[22] 张亦真,叶洁楠.场所精神在景观设计中的价值探究[J].艺术科技,2020(22):178-179.
[23] 陈思妤,杨杰.商业包装的媒介创新设计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21):80-81.
[24] 湛磊,高静怡.涂鸦艺术在当代城市环境中的视觉表现[J].美术教育研究,2020(24):100-101.
[25] 莊佳.后现代主义理念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应用初探[J].艺海,2020(11):104-105.
[26] 欧阳琦,陆怡婷.城市户外广告媒介景观的设计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02):84-85.
[27] 王馨翊,朱一.论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科技性与艺术性——以阿加姆喷泉为例[J].大众文艺,2019(22):111-112.
[28] 胡雪歌,孔德金,刘雅迪.从视知觉角度分析公共艺术带来的动态体验[J].美术教育研究,2019(01):51-53.
[29] 陈婷,金晓雯.浅谈西方绘画艺术与景观设计的联系[J].美术教育研究,2019(02):46-48.
[30] 凌露雨,湛磊.浅析构成主义风格[J].美术教育研究,2020(11):43-45.
作者简介:李盛(2000—),男,江苏镇江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陈子奕(2000—),男,江苏南京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沈耀(1999—),男,江苏南通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周咏龙(2001—),男,江苏盐城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指导老师:傅伟伦(1991—),男,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艺术、传媒艺术、交互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