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娜
[摘 要] 舞蹈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舞蹈人才的重任,是繁荣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歌舞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科学与否,是关系人才培养方向和质量的重要问题。通过对上海市舞蹈学校歌舞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现状的分析,找出其中的优势和不足,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希望对舞蹈学校歌舞专业教学模式的科学设置做有益探索。
[关 键 词] 舞蹈学校;歌舞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2-0210-02
歌舞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表现形式,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市舞蹈学校作为国家培养歌舞人才的专业平台,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必须在课程教学上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歌舞人才。作为上海市舞蹈学校的一名教师,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思考和探索,是职责所在。
一、我校舞蹈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一)我校课程模式现状
我校歌舞专业目前采取四年制课程教学设置,课程主要专业课有11门。舞蹈方面以芭蕾基训作为基础,其他舞蹈类课程包含民间舞、当代舞课程项目。当代舞课程按每个年级的需求安排包括爵士舞、现代舞等不同种类的舞蹈类型;声乐课从入学伊始贯穿到毕业班的上学期;台词表演安排了三年的学习时间。乐理、视唱练耳课程也是三年的学习时间。合唱课在一、二年级进行,剧目排练从三年级进入,至毕业公演结束。
(二)兄弟学校课程模式
近几年,学校组织老师赴上海、广州、北京、武汉、大连、杭州等地,与兄弟学校开展了教研交流活动,活动的主要形式为听课、观看表演和召开座谈会等。通过了解,目前各学校采取的课程教学模式既有相通之处,又有区别。例如,北京舞蹈学院附中的歌舞专业开办已有20多年,是全国歌舞专业创办时间最长的一个学校。经历了从四年制学制到五年制,在2006年最终确定为六年制。声、台、行、表的课程设置体现了北舞附中的办学特色,以中国舞作为舞蹈基训,同时开展民间舞、爵士舞的教学课程。民间舞贯穿六年学制,让学生学习到各个民族不同风格的舞蹈。声乐课的训练从三年级开始,一、二年级重点解决舞蹈基本功,辅助钢琴、乐理视唱练耳等课程。台词课从三年级进入,表演课从四年级进入。北舞附中的课程针对学校的办学特色及学生在中专时期的年龄特点来安排,经过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已经总结并制定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体系,值得全国的中专歌舞专业学习。
例如,广州市艺术学校在学制上采用的是六年制,在课程设置上也是以中国古典舞为基础课程,还穿插了民间舞、爵士舞、踢踏舞,以强化学生的基础训练。由于学制时间充裕,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广艺的专业课程比较齐全,除了专业课外,广州艺术学校把合唱课、音乐剧戏剧史、剧目排练这三门课统一安排到四年级到六年级上学期。高年级重点放在舞蹈剧目及音乐剧剧目的排练上。2019年3月上海市舞蹈学校歌舞专业也与广艺歌舞专业进行了交流讨论,了解到广艺的歌舞专业建立也有很多年。广艺在歌舞教学上问题是师资力量不足,初期歌舞专业教师由其他专业的教师兼任。但从2019年引进了几名音乐剧相关专业的教师不断健全本专业的基本设置。同时也积极参加全国性的歌舞专业活动,也邀请了北舞附中的负责人到广艺进行讲座及教学指导,相信广艺也会在努力中不断进步。
(三)我校课程模式的优势和不足
我校的优势: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在课程模式上探索出了一条既实用又富有特色的道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明显优势:(1)我们将芭蕾基训作为基础训练,这样更能体现和利用舞蹈学校芭蕾强项的优势。伦敦西区和纽约百老汇是音乐剧的发源地,由于是外来文化,所以我们要更加重视芭蕾舞对音乐剧训练的基础性作用。作为歌舞专业,我们可以不达到纯芭蕾专业的技术技巧的难度,但是一个首要宗旨就是通过芭蕾的基础训练来让学生形成基本体态及基本的舞蹈能力。再通过爵士舞、踢踏舞、现代舞等风格性舞蹈,来完善学生对不同舞种的把握,争取做到有舞蹈学校特色,舞蹈功底扎实且能力突出的音乐剧学生特点。(2)声乐上有我们的优势特点,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始终坚持强化学生的声乐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系统的发声方法以及积累一定量的音乐剧曲目及声乐作品。目前毕业两届学生,毕业班的优秀学生都考取了北京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全国知名院校音乐剧专业,并连续两届毕业生获取了上海戏剧学院音乐剧专业的第一名。第一届毕业生也获取了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专业的第一名。在校目前有两届学生,经过了四届的教学总结,我们学生无论在声音还是在曲目量的积累方面,在全国的音乐剧附中教学上还是比较先进的。(3)学校以积极的姿态经常组织老师去其他学校进行交流学习,认真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在交流学习中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拓宽了视野,同时,积极参与地区和全国的展演活动,对提高教学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校存在的不足:站在全国水平和发展的角度认真分析,我校舞蹈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还存在一些不足:(1)四年的学制年限较短。许多学生入学时,年纪小,文化和音乐功底较差,且由于年纪小,声音还不够成熟,在训练时很难掌握音乐的内涵和实质。但值得高兴的是我校已经申请通过把四年制转成六年制。也是吸取北舞附中的经验,也经过专家论证,证明了六年制对中专教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2)专业教学上单科进行教学,对音乐剧“唱、跳、演”的综合培養模式不够突出。如果能结合声乐、台词、表演及舞蹈训练,给学生多增加一些剧目片段的排练,不仅能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利用成熟的片段给学生多一些实践演出的机会。(3)师资力量比较紧张。和其他兄弟院校相比,我校在声乐、钢琴伴奏、音乐剧剧目等方面的师资力量比较欠缺,应适度引进或培养这几个方面的师资力量,强化声、台、行、表四个方面的教学。(4)要编写和创立本专业的校本教材,目前市面上歌舞专业的教材质量不高,好多教材比较陈旧,不能充分体现时代的发展。本专业的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教学钻研精神,创建符合舞蹈学校教学特点的校本教材,填补校内教材缺乏的这一空白。
二、我校歌舞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歌舞专业教学要紧紧抓住“加强基本功训练、培养表演能力、打造创新意识、提升综合能力”这一教学理念,从专业技能的角度定义,歌舞专业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声乐、舞蹈基础知识和音乐剧的学习,加上各种专业训练,使学生对歌和舞的每个种类都能熟练掌握,使学生具备不同的舞台风格和舞台表演的能力,从而达成为社会输送复合型的高质量音乐表演人才的终极目标。根据这一目标,从我校实际出发就课程教学模式做以下探讨。
(一)明确专业定位,打实舞蹈基础
发挥舞蹈教学在歌舞专业教育中的核心作用。舞蹈表演是歌舞专业的基础,也是歌舞专业学生的基本功,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应把舞蹈基本功的训练作为重点,通过芭蕾基训、民间舞、爵士舞、现代舞等基本舞蹈的反复强化训练,以培养学生扎实的舞蹈功底。通过芭蕾舞基本功的训练来规范学生的形态;民间舞的练习,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形体表现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民族情感,从而为今后排练民族特色的音乐剧奠定基础;爵士舞以及现代舞的练习,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展示学生的自我表现力,在舞蹈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踢踏舞的学习对增强学生的韵律感、增强学生身体协调性有很大的帮助,是不可或缺的舞蹈基础训練内容。在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中要注意和艺术表演相结合,注重和音乐素养相结合。
(二)注重基础教学,强化“唱、跳、演”综合能力培养
歌舞专业是一个培养综合人才的专业,单一式的教学模式在初期可能比较适合,但在高年级教学时就会产生影响。在教研过程中,本专业教师也在摸索一种适合于舞蹈学校歌舞专业的综合培养模式。从“唱、跳、演”三个方面来综合进行教学,从而培养学生成为全面的音乐剧的可塑之才。演唱能力是歌舞人才的基本功,不但体现在对音乐的理解上,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节奏和艺术表现力,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合唱、发声技巧以及对流行音乐的演唱,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是我们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跳舞能力,包括基本功、肢体表现力、韵律和协调性,应作为歌舞专业教学基础中的基础,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表演能力,则是歌舞专业中衡量人才基本素质的重要标准,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是我们应该加以关注的重要方面,这主要通过对作品的理解、文化素养的提高、舞蹈动作等各个方面加以综合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加强艺术实践,提升舞台表现力
歌舞专业舞蹈教学最终目的是要培养能歌善舞、有艺术表现能力以及具备一定创新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不是为了培养一个只会做舞蹈动作的木偶。所以歌舞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做到将音乐、舞蹈、表演三者融为一体。我校秉承着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带动着歌舞专业在对声、台、形、表的教学中不断向芭蕾舞专业学习靠拢。目前我校遇到的困难是师资力量不足,具备音乐剧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不多。解决的办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年轻老师要主动地学习音乐剧教学方面的知识,自觉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建议学校把声、台、形、表几方面的教师力量配备齐全,解决师资力量欠缺的问题。(2)购买先进的声、光、电等多媒体教学及音响、耳麦等设备,在舞蹈、声乐、音乐剧等教学中,大胆使用多媒体设备,提升教学的现代化水平。(3)强化台词表演课的教学。因为台词表演实际上为声乐舞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气息训练台词做到位,声乐课一半的基础问题就解决了;表演课解放天性彻底了,声乐、舞蹈、剧目表演就显得生动,具有了感染力。我们建议两位台词、表演老师要重点加强音乐剧这方面的学习及专业与教学的结合,重中之重是做到学生台词基本功的扎实、解放天性的彻底。(4)坚持社会实践。课堂教学和实践相结合是艺术教育中必须坚持的方法,是被实践证明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要经常排练各种剧目,让学生有上舞台展现自己的机会,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舞台经验以后,学校要主动对接市场,和企业合作,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参加社会上各种实践活动,参加国内外校际交流、比赛,参加一定的商业演出,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积累学生的舞台经验,提高心理素质,对学校的教育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教育是一项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的事业,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只有结合教学的目标和社会需求,自觉提升教学能力,科学课程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德艺双馨的歌舞人才。今后,我们教研组将就我校歌舞专业教学继续开展深入的探索,为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倪佳.高职院校舞蹈教学问题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16(4).
[2]杨柳.对数字媒体技术艺术课教学策略探讨[J].艺术教育,2014(12):1999.
[3]董询.中、高职业院校舞蹈专业的困境与发展探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6(1).
[4]王珊珊.高职舞蹈专业教育的独特性和教育策略[J].华章,2010(2).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