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的教学改革

2021-08-27 14:32陈芬芬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2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专业课程

陈芬芬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相关人才需求量逐年增加,国家也愈加注重人才的培养。机械制造是我国所有行业的一种,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受多种因素影响,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相对匮乏,专业人才少之又少,严重阻碍了我国机械制造的发展进程,因此,为了有效地培养出更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首先就要从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做起,结合传统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行科学、高效的控制类课程的教学。针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关    键   词]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2-0200-02

一、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的教学是适应国家所需,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其重要性显著。传统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是两个不同的个体,其统一性相对欠缺,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且在教学的进程中机械制造各个专业互相联系较少,课程实用性不足,无法满足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一定意义上讲,就是说这种教学方法已远远落后于现代社会发展的潮流。因此这就要发挥老师的作用,实现科教改革,不断创新实践,完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学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兴趣,将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要地位。将分散的理论知识统一起来,灵活应用,统筹兼顾,突出机械制造的重点核心知识,摒弃一些多余的学科,节省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重点知识的学习与社会实践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今后就业的优势。要知道,机械制造专业是与物理息息相关的,其本身就是一门相对灵活的课程,如果在课程中加入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长时间听会产生厌学的不良心态,不利于学生继续学习,要通过与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机械用图像的方式表现出来,然后进行讲解,整个教学质量会有显著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显著提升,有利于机械制造专业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将机械制造与电力学有效联系起来,完善教学内容,推动科教改革建设,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由此说明,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是有存在的意义的。

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制度不完善

整体教学制度体系不完善,学生与教师管理不到位,学生学习松散,教师教育无规范性,致使整个教学体系出现散漫、混乱的不良现象。与此同时,与社会机械制造相关企业合作力度不够,致使学生没有好的实习条件与实习环境,影响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阻碍学校整体发展进步的步伐,致使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下降,不利于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二)师资教学水平低

雄厚的师资力量是维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亦是学校建设的主体力量,要知道,机械制造本身就是一种理科的知识,真正高水准的教师相对较少,再加上有些机械制造教师是从机械制造企业转行做的老师,没有经过专门的教学培训,因此,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相对缺乏规范化,这直接影响老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

(三)课业内容不完善

机械制造在我国民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但是整体发展进度较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机械制造才开始慢慢展露其棱角,广泛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同时也开始有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这一门专业,但多多少少受到以前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影响,致使现阶段这门专业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专业内容要不太单一,要不就是一些知识太老旧,内容不新颖,要知道,现代社會是科技发展较快的信息化时代,不能与时俱进,最终只能面临被社会淘汰的处境。

(四)学生欠缺积极性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的教学都是出现在职业学校或者是大学以上的学校,相对于距离社会已经很近了,受社会多种因素诱惑与影响,知识学生本身学习的积极性就不高,再加上课业重点内容较少、社会实践操作不到位等原因,学生对这一门专业所抱希望较少,长此以往,学习的热情就会减弱。并且会出现得过且过的不良心理,不利于学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五)教学缺乏理论与实践结合

机械制造是一门理科性质较强的课程,单独地给学生讲解书本中的理论知识,远远不能满足教师“教”的意愿与学生“学”的意愿,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往往觉得只要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应当怎样做就行,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操作怎样。这不利于综合教学的发展,学生以后步入社会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受限。

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一)制度建设与完善

学校要与社会中多个机械制造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互通往来,将学生的社会实践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能力。并且学校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学生的实践学习流程,给学生制定高标准的准则规范,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促进学校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二)环境的创建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学生学习的首要前提条件。要知道,机械制造专业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之中占有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这类工作对学生技术水平要求相对较高,要想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首先就要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凭借改变学生实习场地、在校内建立实习车间等措施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整体专业水平,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操作中去,加深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师资力量建设

师资力量是体现学校整体风貌的前提,老师的教学水平高不高,从学生日常的表现就可以体现出来,因此,在整體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中,要加大对老师的培养力度,或者高薪聘请相关专业人才莅临学校举办讲座或者现场教学指导,让所有老师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从而提高老师的专业水平与整体素质,老师及时查阅相关知识书籍、网页,了解机械制造最新的报道,与时俱进,更进一步达到科教改革的目的。

(四)改革考核

学校要定期对学生展开阶段性考核,既能及时了解学生近期内的学习状况,又方便老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下一步教学计划。而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1)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2)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切合学生实际,制定出专门的绩效考核成绩单,让学生方便了解自身近期学习情况,同时增强了学生之间的竞争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与决心,使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日益增强,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五)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教学

在机械制造教学的进程中,老师要合理规划好学生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的时间,在学校专门设立供学生实践练习的机房,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用于实际操作中。另外,与社会中多个机械制造器械合作,给学生提供锻炼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学习的视野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有效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锻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六)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在整个机械制造课程中,理论知识教学相对来说较为枯燥,如果老师一直保持单独讲的模式的话,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整个课堂氛围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不利于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老师采用小组协作、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协作能力,或老师采用案例教学法丰富学生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各方面综合发展。此外,有效地结合多媒体技术,将学生课本中抽象的机械图变得直观,学生便于接受,有利于提高机械制造课堂教学的整体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到来,大力发展生产力一直都是国家所关注的问题之一,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机械制造,机械制造离不开技术人才的支持,要想我国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产业走在世界前沿,首先就要从专业控制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做起。了解专业控制类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找出现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实施创新改革的措施,将措施落到实处,那么我国机械制造产业将会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巨春永.探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的教学改革[J].魅力中国,2018,10(13):12.

[2]李博,任雪静,赵俊杰.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控制类课程的改革与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

[3]吴伟.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控制类课程的改革与探索[J].南方农机,2019(17).

[4]郑娜娜,王斌如.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分层教学探索: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J].湖南农机,2019,46(4):73-74.

[5]阎金刚.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9,17(3):48-51.

[6]戚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实践性环节改革[J].锋绘,2019,1(3):190.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专业课程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