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旭
[摘 要] 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通过有效教学,使课堂真正成为“活力高效”的课堂是我们始终追求的理想效果。就新课标下中职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作一探讨,重点从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方面进行论述。
[关 键 词] 中职数学;创设情境;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2-0052-02
一、研究背景
(一)对口升学改革的要求
省教育厅发布《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招生考试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对口升学考试招生工作的意见》,从2017年起,中等职业教育对口升学考试科目将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文化基础课。其中语文、数学满分为120分,外语满分为100分;专业综合课满分为300分;技能考核满分为100分,总分为740分。增加文化基础课总分,提高了数学所占总分的比重。国家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且职业教育对口升学做出了一系列调整,给中职数学教学带来了新挑战。
(二)教学现状
中职生源文化基础比较薄弱,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突出表现在数学等文化课上,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文化科目中考分数加起来都不足百分。这些文化基础知识“先天不足”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是为了“混张文凭”好找工作的思想,他们对数学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到很反感,提起数学课就“头疼”,因此迫切需要通过有效教学,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成为“活力高效”的课堂。
二、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因此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情境创设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情境创设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且形象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由此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三、课堂的情境引入
随着新课标的发布,新课引入显得尤为重要。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是进行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是教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一半,情境创设得好就会引人入胜,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本文涉及的教学内容是取自中等职业教育数学(基础模块)上下册(修订版),这套教材的最大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都是在一定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策略,下面是实际教学中的一些案例。
(一)用语言描述情境
案例1:区间
教师表述如下:北京至沈阳高铁是我国高铁《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四纵四横”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凌源段正式通车,意味着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体验超越世界的“中国速度”——350km/h。对于购买高铁儿童票要符合以下标准:
高铁票儿童票标准以儿童实际身高(脱鞋)为准。若儿童身高为1.2m以内,则免票。若儿童身高为1.2~1.5m,须购买儿童票;超过1.5m,须购买全价座票。随同成年人旅行身高1.2~1.5m的兒童,享受半价票(即儿童票)。超过1.5m时应买全价票。每一成人旅客可免费携带一名身高不足1.2m的儿童,超过一名时,超过的人数应买儿童票。
由儿童票身高标准的界定范围来引入区间的定义,即由数轴上两点间的一切实数所组成的集合叫作区间。
案例2:分段函数
由阶梯水费引出分段函数的定义。如: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很多城市的生活用水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为了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某城市制定了每户每月用水收费(含用水费和污水处理费)标准如下表。
试写出每户用水量x(m3)与y(元)应交水费之间的函数解析式。由这个贴近生活的例子学生就能分析出需要分别在两个范围内来研究函数,即引出分段函数的定义。
通过教师的语言描绘,使情境更加鲜明,并带有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的主观感受得到强化,就能激起情感,进入特定的情境。
(二)用生活展现情境
案例3:一元二次不等式
由学校绿化情境引入新课。如:学校要在长为8,宽为6的一块长方形地面上进行绿化,计划四周种花卉,花卉带的宽度相同,中间种植草坪(如下图),为了美观,现要求草坪的种植面积不超过总面积的一半,此时花卉带的宽度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分析列出表达式:x2-7x+6>0,从而引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定义,即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的不等式,表示为ax2+bx+c>0或ax2+bx+c<0(a≠0)。继而加深对不等式的理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案例4:函数的表示法
由日常购买饮料引入新课。如:商店销售某种瓶装饮料,售价每瓶2.5元,设购买饮料瓶数为x瓶,应付款为y元,学生准确地计算应付款的算式y=2.5x,由此清晰地反映出函数y与自变量x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函数的表示法之一解析法——用等式来表示函数的方法。
通过生活展现情境,可以把学生带入到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觀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三)用动画或者视频创设情境
案例5:指数函数
首先,用动画演示某种物质的细胞分裂,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4个分裂成8个……,知道分裂次数,如何求得细胞个数呢?它们之间又具备什么样的函数关系呢?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得到细胞个数y与细胞分裂次数x的函数关系式是y=2x。
其次,引用古代先贤的名言,如“庄子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并给出译文(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去它的一半,千秋万代也截不完)以帮助学生理解,由学生列出木棍长度y与经历天数x的关系式是y=()x。由此通过两个关系式总结出指数函数的定义,即一般地,形如y=ax的函数叫作指数函数,其中底a(a>0且a≠1)(且)为常量。
案例6:角的概念推广
初中已经学过角的静态定义,学生已经了解角的范围是0°~360°,但通过观看邹凯2014年仁川亚运会体操单杠比赛的视频,学生会发现解说词中有540°、720°等超出初中已学的角的范围,所以初中对角的定义就有局限性了,由此对角的概念进行推广,并通过体操动作——旋转引入角的动态定义。
运用动画或者视频把数学教学内容形象化,把学生带到特有的意境中。动画或者视频中所特有的旋律和语言节奏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用设疑引出情境
案例7:球
设定情境如2021年日本东京奥运会即将开幕,如果你要坐飞机去比赛现场观看2021年东京奥运会,那么怎么飞行航线最短呢?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把地球近似看作一个球时,观察地球的平面图像(如下图),理解两点的球面距离,即经过球面上两点的大圆在这两点间的一段劣弧(指不超过半个大圆的弧)的长度,它是球面上这两点之间最短连线的长度。因此飞机、轮船都是尽可能以大圆弧为两点间的航线航行。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正确将概念数学化,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抽象出数学图形并进行表述。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生产与科研,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要把握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运用数学去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学而有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以上案例,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情境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并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新知的探求过程中。
总之,我们是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课堂的实效性是我们始终追求的最理想效果,我们要认清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转变观念,正视中等职业数学教学的客观实际,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找准数学课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真正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数学教学的质量,使数学课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
[2]李广全,李尚志.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李广全,李尚志.数学(基础模块)下册(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章晓栋.中等职业数学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科教文化,2012(1).
[5]党文博.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1(4).
[6]姚骥芬.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育创新之探讨[J].科技风,2009(18).
编辑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