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佩纹
摘 要: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动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探索、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变枯燥的数学教学为有趣的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激趣导入,从课的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创设贴近生活情境、融入游戏、加强鼓励、重视操作等来维持与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将注意力放在课堂学习上。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激发策略
数学教学的关键是能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教学的某种程度来说,若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将会对教学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以需要为基础,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或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工作与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学生对学习数学有兴趣,才会主动且积极地参与教学,才能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多种多样的途径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除了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主动积极地探索。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每个数学教师都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激趣导入
新课的导入必须有吸引力,注意力是学习的先导,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小学生年龄小,无意注意是他们的主要特征,所以在上课时,注意合理利用导入新课这个重要且短暂的环节,迅速且巧妙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的讲课进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新课的导入要有趣味性,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產生兴趣,才会好学。例如在讲授“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有趣且日常的问题:小红今年8岁,过了8个生日,可小明也是8岁,他只过了2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会被此问题吸引,产生好奇,好奇又能转化成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师便可出示课题,这样就从单纯的讲授变成学生的主动探索。
二、贴近生活
儿童学习数学是对他们生活经验中数学现象的解读,周玉仁老师如此认为。生活是一个大课堂,尽管学生年龄小、经历少,但在他们的生活世界中,也会接触到许许多多与课堂有关的数学问题。数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紧贴生活,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学生易学乐做。例如:在讲授“位置与方向”时,教师可创设情境,带领学生丛林夺宝:在只有指南针和地图的情况下如何成功夺宝呢?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能带领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游戏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依据新课标,立足教材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地制宜结合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在“认识面积”一课中,笔者设计了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拼一拼”环节,通过“看一看”“比一比”,不仅使学生直观感受图形的大小,初步感知面积这一概念,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行动力。用立体学具,如字典、数学书、苹果等,让学生“摸一摸”,加深对面积的认识与理解。通过“拼一拼”环节,为之后引入统一单位作铺垫。通过展示交流,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这些教学环节中,教师只是活动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交流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再例如,在日常的课堂补充练习中,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增设学生喜欢的网络游戏,以游戏闯关的形式练习。如通过制作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的知识闯关课件等,新奇感和熟悉感交织,也是一种吸引学生兴趣的方法,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四、鼓励教育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猜想、实践、类推等实践活动形式获取数学知识,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初步形成评讲与反思的意识,同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笔者让学生在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猜测,尝试完成计算,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后让学生选择已有的学习方法进行验证。例如,将两位数拆成一个整十数与一个个位数,分别与另一个多位数相乘再相加,或者交换乘数位置进行验证。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白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是一样的,都要用下面的乘数依次乘上面的多位数。学生在这种体验中,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再通过算理的揭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更加深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得到发挥。
五、重视操作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知识是通过实验、操作,在观察和总结的基础上得到的。如果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节省时间,忽略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活动,即使学生在教师的操作演示下掌握了知识,印象也非常模糊,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实践操作,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知识。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极大地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学生通过对圆的认识,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呢?如果直接向学生演示得出结论,或者直接说出来,通过练习,学生也能了解。但这种学习是“填鸭式”教学,学生不明白为什么,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显得空洞。在教学中,笔者让各个学习小组准备大小不同的圆形,通过学习小组合作操作、探究,让学生自己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白,圆无论大小,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充分肯定学生探究成果,使学生对知识印象深刻,形成学生对自主学习数学成功的自豪感,同时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引入比赛
适度的竞争思想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在小学的课堂中引入竞争机制,可使竞争意识与学生的成长同步进行。数学课堂恰恰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良好阵地,向小学生渗透锐意进取、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思想意识,可以大大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创造各种契机,积极激发、培养学生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让全体学生都能在广阔的活动空间里充分表现自我。例如,在课堂练习中,加入计时器限制练习时间,不仅会激发学生做练习的欲望,还能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学生会尽可能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练习,评论时也可将评论语改成“小华,第一个完成,全对”“小明,第二个完成,全对”。此类评价可激发学生的胜负欲,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使得枯燥的练习变得更有趣。
儿童与成人不同,想要创造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就要熟悉儿童心理,了解儿童需求,紧跟儿童认知规律。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小学生的学习行为很大程度受到情感的支配。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尝试多样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学习乐趣,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