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汝琴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写作在考验学生的词汇量、遣词造句能力、逻辑思考能力、结构体系构建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作文在考查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中具有极强的代表性。本文将通过对初中课文《春》的分析,整理和罗列中学作文教学的主要方向,并从中探讨中学作文的教学方法。
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作者借助描绘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或借景喻情,或寓情于景,或由景生情。所展现出来的审美境界与情操修养都较高,这与作者充分的文学素养和成熟的写作技巧是分不开的。以下,笔者意在通过教学实践,从细致描写、情感把握及修辞手法运用这三方面来探究如何从朱自清的《春》一文来学习景物描写。
一、细致描写——从“写景”中“画景”
在一篇写景的散文中,作者对于景物的描写是将图画以文字的形式来呈现的。说到底,作者再怎样优美的修辞和描写,其目的都是为了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更细致更生动地描绘出来。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便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引导学生通过作者对于景物细致的描写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更加精彩的景象。由此来训练学生写作的抽象创造力,更好地理解写作中“细致描写”的重要性。
《春》中有许多对春景精彩细致的描写,比如作者在描写春景中的“春花”的时候,他是这样写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桃树、杏树、梨树等各种各样的花竞相开放的情态。又比如作者在写“春雨”时是这样写的:“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突出了春雨的细密、轻盈、白亮和绵长的特点。再比如说作者描写“春草”的时候,他是这样形容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以人的形态来形容春草,以动写静,将春草人性化,写出了春景的生机勃勃与生意盎然。“作者将眼中所看到的春景写于笔下”,教师在讲解这一课的写作特点时,也可以抓住这一特征,让学生通过作者一段话的描写来“画”出自己所看到的“春景”,“从文字到图画”,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总之,所谓“写景”,首先是要写“实”,其次才突出“虚”。也就是说,一篇好的写景文章,首先应该给人的是一种“真实感”,其次才是在这种“真实感”中,去品味文字词藻的魅力,从而感受所写景物的精彩与美丽。
二、情感把握——从“文”中找“诗”情
借鉴与品读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需要充分地考量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教师在指导学生创作一篇作文的时候,也应当指导学生充分地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作者是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到景物,又是通过自己的“手”创作出了写景的文章。这一过程除了单纯的“图画转文字”,也添加进了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和心境。
朱自清的散文《春》用一种充满生机、活泼欢快的氛围来描写春景,给人一种对于美好事物无限热爱、对于春天到来无限喜悦之情。这篇散文中的每一句话都充分地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文章的语言富有诗意,每一句、每一段单独拿出来都像一首诗。比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读全文,理解这篇散文里每一句话的细致情感表达,然后将表达相似情感含义或者有一定联系的语句串联起来,改“散文”为“抒情诗”,组成一首三行小诗。比如说表达一种期待之情:“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小草成群地从土里钻出来,各色鲜花争先开放着。鸟儿迫不及待地卖弄喉咙,牧童也吹起了短笛。”又比如说表达一种欢喜之情,“春天来了,仿佛一切都活了。小草学会了打滚,学会了踢球,还在风中赛跑。鸟儿被各种花的香吸引,将巢筑在鲜花嫩叶之中,然后开启了演唱会。”
在描写同样的景物时,添加进自己的艺术修饰,将自己所看到的景物“人性化”,附加上自己的“内心情感变化”,从而使得同样的景物给读者不同的感受,激发情感共鸣。
三、修辞手法——仿《春》作“夏秋冬”
朱自清的《春》具有很强的时令色彩,描写的是发生在某一个特定时间段的景物特征,文中用了很多的意象:春花、春草、春树、春雨、春风、春泥、春虫、春鸟,以及人们不同的行为活动,作者将这些意象及其特征用丰富的修辞手法进行艺术创作和艺术加工。教师在讲解了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之后,应该引导学生发挥举一反三能力,及时将课上学到的知识点运用在实践之中。
教师可以尝试着让学生按照《春》中对各种意象的描写去写夏景、秋景或是冬景。如对某一段落进行仿写,学生用“朱自清体”描述自己眼中的夏花夏草、秋风秋雨、冬虫冬鸟……以此来达到增强语言魅力、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情感变化,从而提升在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比如说在《春》中有一段关于人们行为的描写:“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学生这样仿写:“各家门前的灯笼渐渐亮了,走出门的孩子也多了。街道两旁,门前门后,老老少少,也都像是约定好了一样,天再冷也都从家里出来了。这边有人在门口上贴对联,那边又有人准备点鞭炮,几个小孩子坐在门口的台阶上看着天空中燃放的烟花,大家都忙碌着,却又表现出闲适的神情来。‘过年啦!过年啦!辛苦了一年的人们,终于有一刻可以停下来好好休息了。”
通过这样的仿写练习,学以致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课文中各种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的理解,更能够提升语文学習的能力和兴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当学生能够进行较高质量的仿写时,其自身的创作能力与创作水平亦有所提升。
总而言之,朱自清《春》中的景物描写手法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具体则可从细节描写、情感抒发以及修辞手法这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结合具体的课文例子,选取学生熟悉的内容,使得学生对习作课的接受度更高,促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创作并爱上创作,从而有效提升习作水平。
(本文系2016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同步构建苏教新版教材写作系列学程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立项编号:016-GH01011-00669)。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