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鼎市实验小学 石惠临
不是所有的教材内容都适合开展探究性活动,探究活动的开展受教材内容特点的限制和影响,如公式的推导、基本性质的发现、规律的寻找等教材内容,适合教师充分地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推理等数学基本能力及转化、假设、对应等基本思维方式;如一些概念、定义、方位名称等教材内容,适合教师直接告知。因此,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需要教师为学生选择合适探究活动的内容,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乘法的初步认识”例2的教学,教师先让学生解决“每张桌子上有2台电脑,5张桌子一共有多少台电脑?10张桌子呢?100张呢?”随着数据的增多,学生逐步感受到了加法计算的麻烦,当教师课件出示100张桌子的时候,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学生内心自然而然地迸发出“用加法列式太麻烦了”的心声。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有没有更简单的方式来表示这样的加法算式呢?”,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精彩纷呈地呈现出不同的表示方法,在思辨中不断改进算式,简化算式,最后水到渠成地引出新的运算符号“×”,探究活动结束。本环节教师在学生认知冲突时,由客观的需要引发必要的探究活动,让探究活动深入开展,学生经历、体验、感悟了乘法的意义和乘号的创造过程,最终成功建构起新的认知结构。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统一。“适度原则”要求在探究学习活动开始时,教师要给予学生探究目标的引领。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作用,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让探究活动顺利开展;在学生反馈探究信息后,教师要给予一定程度的启发和点拨,提出适合学生认识水平的意见,促使学生思维主动发展。例如,在教学“探究余数和除数大小关系”时,教师精心设计4个有效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活动。问题一:“8根小棒能摆2个正方形,如果有9根、10根、11根、12根,每次会出现什么情况?请大家用小棒分别摆一摆,并用算式表示出来。”问题二:“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问题三:“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他数呢?”问题四:“你发现余数和除数有怎样的关系?”教师用问题一引导学生明确探究的要求,找准探究的方向;用问题二引发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推理等探究活动;用问题三引领学生进行思辨活动,深化学生对余数特点的认识,发展学生思维,让探究走向深入;用问题四带领学生在充分操作、感知、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成果的思考与提炼,让学生对余数和除数的大小关系的理解更深刻,思维变得更理性。探究活动不能过于求简而影响探究的质量,教师应适时把握指导的时机、指导的次数和指导的质量,设置少而精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清除探究过程中的障碍,促使其思维主动发展。探究过程又忌讳教师过多地干预,零碎化的提问会干扰学生的思维,不必要的指导会剥夺学生尝试错误的机会。因此,教师应把握适度指导原则,引领学生在感性的探究活动中进行理性的思考,为有效探究服务。
探究活动是帮助学生经历感性到理性、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学习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探究活动的经验,方法,没必要每次都让学生经历、实践、体验、感知,这也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因此,探究中适度实施数学知识、技能的迁移,数学思维方法的迁移和数学学习态度的迁移,不仅可以缩短探究的进程,提高探究效率,还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升学生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在“百以内数”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初步的以群计数的知识经验。在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新旧知识间的共同要素,在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搭建桥梁,促使学生在探究数点子图的活动中,自觉地迁移已有的数数经验,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进行计数,建立计数单位模型,促进数感的发展。又如,在探究“三角形特征”时,教师问:“怎么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呢?前面学习四边形时,我们是从边和角这两个维度去研究的,三角形是不是也可以从‘边’‘角’‘顶点’三个方面去研究呢?”问题引发了学生思维方法的迁移,学生通过旧知迁移学习新知,明确探究三角形特征的方向,三角形一样也可以从边、角、顶点三个方面去研究,直击探究目标,实现高效。迁移方法的适度运用,能让学生对相同性质的问题、相同元素的知识点进行及时联系,能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相同特性问题的解决能力,提升探究活动的效率,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为了推动探究学习由“知识建构“向“能力提升”转变,教师应在尊重、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适度的开放性探究内容。既要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对学生的知识要求不能过高,又要立足于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提供学生进行思维的宽阔空间,鼓励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探究活动,从而加深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
如,在教学“时间、速度、路程”的数量关系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探究活动:1.独立运用时间、速度、路程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填表活动;2.小组合作探究,当路程不变,时间和速度有哪些变化规律?当速度不变,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又有哪些变化规律?
交通工具动车汽车汽车速度70千米/时70千米/时时间2小时8小时4小时路程560千米560千米
适度开放性的探究内容,能有效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产生积极的意义。本环节设计开放性的探究问题让学生在巩固新知的同时,又探索发现“速度、路程、时间”之间所具有的规律性或不变性,“当路程不变,速度快所用的时间就少,速度慢所用的时间就多;当速度相同,行驶的时间多路程就多,行驶的时间少路程就少。”将数量关系进一步延伸,发展了学生观察、分析、类比、归纳、推理等一系列探究能力,也为后面学习数量关系打下数学思维方法的基础。
总而言之,探究环节中“度”的把握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应努力做到到位而不越位,适度而不失度,让学生对探究活动不排斥,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实现高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