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第三小学 章春霞
近年来,素质教育在小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小学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除了让学生获得学科知识内容以外,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由此产生。作为一门需要进行“活动”的课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提升参与、实践、探索以及创造等综合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生活化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能让学生全面走进课堂内外,有效提升学习质量。因此,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融合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积极地参加与生活相关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过程中,许多教师对于综合活动课程的教学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教材以及相关资料上,没有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活动主题缺少与学生生活的亲密度,导致学生不能真正参与到活动中,融入活动,从而逐渐失去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教书就是教教材”的固化思想,使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往往流于表面,不能发挥课程真正应有的作用。
虽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国家规定的基础性课程,但是在当前的教育大背景中,家长们希望孩子考出好成绩、进入好学校、找到好工作的意愿下,作为一门不用考试的学科,家长们普遍不重视。很多学校与教师也不会花足够的时间、精力与财力,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创建更好的教学与实践环境。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指导活动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都比较单一,而教师对于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也缺乏重视,不能够深入地对教材进行研究,也不能寻找并总结良好的教学经验,从而提升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
要想做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师就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及指导能力,深入分析、研究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过分依赖教材与资料的教学方式,积极地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结合;源于教材,却不仅限于教材,增强生活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增强课程的实践性。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加深家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视。首先,教师要通过综合活动课程的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水平;然后以教师这个点进行教学辐射,逐步引导家长尽量配合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为教学活动的深入提供有利条件,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当然,当课程活动真正取得实打实且看得见的效果时,家长们对这门课程的认同与配合度会更高。
对小学生来说,校园环境是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一个生活场景。因此,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相关的教学内容与校园环境生活灵活结合,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不局限于教室的空间限制,跟着教师一起走出教室,走出课堂,走入熟悉的校园进行相关活动的开展、知识的学习。这样,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创新,让学生在实际的观察与实践中进行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
例如,在中段年级开展《校园清洁工具的调查与改进》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清洁工具的讨论,对日常生活中能够见到的、使用到的清洁工具进行梳理归类,然后带领学生到校园中寻找之前没有留意或者没有用到过的清洁工具,并亲自进行清洁体验,发现不同清洁工具的优点以及不足点,让学生进行思考、探讨与小结。随后根据不同清洁工具的优缺点,进行改良版清洁工具的设计与制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促进思维的创新。当学生的“新型清洁工具”制成并运用到班级卫生的打扫,带来的便利得到师生点赞的时候,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喜爱之情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家庭是除了校园之外最重要的生活场所,许多习惯的养成以及学习生活的开展都离不开它。家庭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中,要积极地将家庭生活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增加生活经验,并且可以将课程知识在家庭生活中进行深入实践。这样,拓展学生综合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相应地得到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例如,在四年级学生中开展主题为《我是生活小能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生活中的家务调查。并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进行观察、寻找生活中的家务,然后跟着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进行家务的学习。进行家务活的体验,是为第二部分劳动技能大比拼做的铺垫。劳动技能大比拼,不仅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家务水平,还能让不同学生学到不同的家务技能。最后,让学生将这些技能在家庭中再次进行实践,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融入家庭生活,加深对家庭生活的了解。当学生与家长共同进行家务劳作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收获的就不仅仅是学生技能的习得,还促进了亲子的沟通,以及家长对此课程“非常实用”的感受了。
小学生年龄较小,并且日常生活大部分都在家庭以及学校两点之间,所以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并不多。但是,社会生活对于思想价值观念还不成熟的小学生却非常容易产生影响。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社会生活与所要教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机整合,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增加对社会的认识与了解,并且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服务社会。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社会中的各种行为与现象进行判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面对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话题,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相关事件,有选择性地选择适合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能够在社会中进行实践运用。让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目标之一。
例如,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开展《我们生活中的广告》活动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回答“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广告,吃的、用的、穿的、玩的,各种各样!那你们对广告有什么认识?哪个广告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然后让学生思考:除了电视或者电子设备上的广告,生活中我们还会在哪里见到广告?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行社会环境的观察,走一走、看一看、议一议,让学生发现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中不同种类广告的存在。然后根据主题活动的内容,让学生动手为家乡的美景或者特产进行广告设计。当然,在进行广告设计并了解广告的作用之后,活动还可以延续——让学生根据之前的观察进行探讨,了解小广告对我们生活以及社会环境造成的危害,思考如果自己是社会的管理人员,将如何进行小广告的治理。对于学生能为社会做的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安全的基础上参与进去,以广告为切入点,让学生走进社会,这在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对社会行为的认识。
自然生活与我们人类的发展变化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中,自然环境是非常便捷并且可以真正进行实践活动的教育场所。因此,教师可以将活动课程内容与自然生活进行充分的联系,让学生在对自然的实际探索过程中进行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促进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并让学生在对大自然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开阔思维,增强动手能力,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地体验、感受大自然,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感知自然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三年级学生中开展《风来了》活动时,教师特意选择了多风的季节。灿烂春日里,徐徐暖风中,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去感受、去提升。和煦的春风让学生明白了风的概念,经过知识的搜罗和教师的点拨,学生也知道了不同大小的风是如何判断的。在引导学生发现风的作用以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由成组,在课后动手制作风车、风筝以及降落伞等,然后在活动课上玩一玩。于是,在欢声笑语里,学生进一步了解了风的作用,以及可以如何利用风。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增强了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促进了综合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将生活化的教学融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还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感知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思维创新能力,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