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建福(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
叉车液压传动系统通过油液来传递能量,因此在其设计中,考虑最多的是油液的黏度和环境温度等特性,却忽略了油液污染后对系统产生的危害。当油液被污染时,油液会发生变质,黏度变大,抗磨性变差,甚至产生磨料磨损,会导致叉车液压系统油温升高、工作迟缓、转向沉重、制动失灵或迟缓及振动、噪声等问题,造成液压传动系统故障率升高,甚至导致液压传动系统瘫痪,影响系统正常工作。探讨油液污染的来源和危害,并提出解决办法,意义重大。
油液被污染主要是油液中混入水分、空气、颗粒污物及液压元件的摩擦磨损颗粒物等,分外部污染和内部污染。
(1)新油的污染。新油在运输途中搬运、分装、转运及在加油过程中可能被二次污染,混入的空气和污染颗粒物悬浮于油液中,一旦加压就会进入油液。
(2)液压传动系统元件的污染。叉车的油缸、多路阀、转向器及管接头等元件在装配前没有清洗干净,残留了铁屑、焊渣、毛刺等颗粒;元件清洗完后没有进行烘干处理,残留了水分;元件清洗完烘干处理后没有进行屏蔽处理,暴露在空气中,被空气中的水分、污染物二次污染;元件在装配过程中没有做好防护处理,装配过程中被污染。
(3)空气中的水分和灰尘的污染。当系统运行时,空气中的水分和灰尘会通过液压油箱的呼吸器进入系统,也可能通过磨损的密封件进入系统,加压后污染油液。
(1)系统元件磨损产生的颗粒物。油缸在工作过程中,密封件跟缸筒摩擦产生的磨屑,多路控制阀的阀芯跟阀体摩擦产生的磨屑,齿轮泵的齿轮旋转跟泵体摩擦产生的磨屑,转向器的阀芯、阀套及阀体摩擦产生的磨屑,油箱、滤油器及管接头内壁在压力油液的作用下产生的磨屑,这些都是系统污染颗粒。密封件的老化及液压胶管的老化也会产生碎屑和胶状颗粒物。
(2)油液变质。液压油中的气泡溃灭时近似于绝热压缩状态,会出现局部高温,甚至会使油液燃烧,导致油液中各种添加剂遭到破坏,产生游离碳、酸质和胶泥状沉淀物,造成油液发黑,加快油液变质。
(3)系统维护保养过程中形成的颗粒物。叉车液压传动系统维护保养中更换滤芯和液压油、清洗油箱,维修过程中拆装液压油缸、阀等都会使固体颗粒、水、空气、纤维等进入液压油中,污染油液。
无论是内部污染还是外部污染,按照污染物分,主要是颗粒物、水和空气的污染。
(1)形成气- 液两相流。流动的油液混入空气会形成气- 液两相流,使得油液的体积弹性模量剧减、刚性降低, 造成系统反应迟滞,严重危害叉车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引发门架起升无力、油泵压力不足、自动控制失灵、门架产生间歇运动、爬行现象、转向重等问题。
(2)发生“气蚀现象”。油液中混入空气,形成气泡,气泡在压力波作用下,发生“气蚀现象”,导致局部温度急剧升高,叉车油缸活塞、缸盖,多路控制阀阀芯、阀体,管接头等处密封圈碎裂或烧坏,造成油缸、多路阀、管接头等内泄或外漏油。“气蚀”使叉车元件的金属壁面反复受到剧烈冲击造成疲劳破坏,从油液中游离出来的空气中所含的氧气具有较强的酸化作用,加快油液变质,逐渐腐蚀零件表面,严重时剥落成小坑,呈蜂窝状,使元件的工作寿命降低。
(3)产生“气穴现象”。油液中混入空气会产生“气穴现象”,即气泡随着油液运动到高压区时,在周围压力油的冲击下,其体积迅速缩小直至溃灭。气泡压缩过程中,在高压作用下一瞬间局部压力的急剧升高,以压力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产生强烈的振动和噪声。
(1)氧化油液。油液被氧化后,会生成酸性物质,致使油液变质,产生黏稠沉淀物,造成叉车液压传动系统的齿轮泵的穴蚀和腐蚀,多路控制阀的阀芯卡滞、动作失灵、控制混乱。
(2)乳化油液。油液被乳化后,黏度增大、油性降低,温度上升,致使阀芯、阀体、油缸缸筒、活塞及密封件表面油膜强度降低,磨损加速,表面发生锈蚀;油液被乳化后,其性能下降,易跟其他脏污生成黏性物质,堵住油路,导致阀芯卡滞,油液工作系统瘫痪,损坏液压元件。
(3)产生气蚀、气阻。水发生汽化,在油液中容易产生气泡,甚至局部产生高温,发生气蚀;假如水的含量无法控制,有可能引发气阻现象,造成系统工作瘫痪。
(4)水解油液。油液中各种添加剂基本都是有机化合物,遇到水就会发生水解,有些添加剂一旦遇到水就会沉淀,有些添加剂溶于水,就会从油液中分离出来。这会使添加剂失去原有的性能,生成有害的脏污污染油液,影响系统的工作性能。
(5)腐蚀元件。水能使液压元件产生锈蚀,锈蚀产生污染颗粒,水和污染颗粒相互作用,使油液的寿命大大缩短,造成液压元件零部件表面腐蚀脱落,严重影响了系统的正常使用,甚至造成重大的机械事故。
固体颗粒污染是油液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的污染,液压传动系统约70%的故障都是由它引起的。不同尺寸的固体颗粒危害不同。
(1)大颗粒的危害。大颗粒通常指20 μm 以上的颗粒,它对叉车液压传动系统的污染是灾难性的,会导致叉车液压传动系统失效,多路控制阀、转向器、制动阀、齿轮泵及安全溢流阀等卡死,系统无装卸、无转向、无制动等功能,叉车工作瘫痪。
(2)小颗粒的危害。小颗粒一般指大于1μm小于20μm的颗粒,油液中较小的污染颗粒,部分是油液中原有的,还有部分是大颗粒经摩擦后破碎而形成的。这些颗粒的粒径虽然小于部件的设计间隙,但长年研究发现,较小的污染颗粒会随着设备的运行,在压力、温度及油液的黏度作用下,重新聚集成大颗粒,对部件表面再次产生磨损,由此形成了磨损链反应。这样恶性循环给设备部件造成更多、更大的磨损,堵塞油路,同时严重破坏油液黏度,对润滑油在部件表面产生的油膜也会造成破坏,降低设备的润滑能力,增加设备功率的内耗,影响设备正常工作效率,使其运行费用加大,甚至会导致系统突发失效。
(3)微小颗粒的危害。微小颗粒通常指小于1μm 的颗粒。这些极细小的颗粒悬浮在油液里,能沉积和黏附在阀芯、阀孔、阀套、缸筒等的表面,最终导致间隙减小,运动部件发生黏滞、擦伤和失效。这些氧化颗粒所造成的表面沉积和形成的油膜,可对多路控制阀、转向器、制动阀的阀芯与阀套等间隙很小的零件造成很大危害,长时间运行就会损坏这些零部件。
(1)清洗。叉车液压系统的各种管接头、液压元件及辅助液压元件等,装配前必须经过严格清洗,液压油箱最好进行酸洗、清洗,然后进行屏蔽处理等保护,防止脏污进入。整车组装后,最好用工作油液进行冲洗,有效去除组装产生的污染物。
(2)屏蔽保护。对于液压油箱呼吸器,最好增加防污染装置,防止被外部污染物污染,并定期检查、定期更换,保证有效防污染。液压元件的拆装更换时,最好在无尘区拆装,在非无尘区拆装时一定要加屏蔽保护。
(3)液压油箱安装吸回油过滤装置。根据系统要求,选择适当精度的过滤装置,定期检查,定期更换。
(4)控制好系统工作油液温度。系统工作油液温度一般不超过70℃,以避免加速油液氧化变质。
(5)定期检查、更换油液。根据液压维护说明书要求,定期检查、更换油液。更换油液时,最好清洗油箱、管路及液压元件等。
(6)更换或过滤整车测试油液。整车测试完成后,最好更换新的油液或用专用过滤设备,去除油液中的污染物。
(1)合理设计叉车液压油箱结构,避免产生油液污染。设计油箱时,尽量加大油箱体积,尽量使油箱的水平截面积大于垂直截面积,油箱中尽量设置隔板等来延长油在油箱内的停留时间,留出油液容量五分之一的空气容量,使气泡靠自身的浮力而自行浮至油面,通过透气装置排入大气中;系统回油钢管应设计成45°斜口,其斜口应插入最低液面以下,斜口面向箱壁,减缓液压油液流速,离箱底距离大于管径的2~3 倍,防止油液飞溅产生气泡;油箱进、回油口之间的距离设计得尽量大些,防止回油飞溅冲击油液产生气泡,气泡来不及消失就被吸入泵内进入系统;透气装置的额定透气量一定要大,一般要大于系统工作泵流量的1.5 倍,如果透气流量不足,会形成真空,油泵吸油不足,空气会混入工作系统;合理设计吸油过滤器,使得其过滤精度在40~100μm;油箱回油滤油器选用精滤器,额定流量尽量选大些,过滤精度在10~20μm,一般可安装在油箱的侧面或顶部,必须保证过滤器油液的出口始终在液面以下,以防产生气泡。
(2)工作齿轮泵的吸油管路要尽量短、直,减小吸油阻力,防止吸空,形成真空。管路管径要满足推荐流速的要求,避免产生气穴。
(3)合理设计门架下降限速阀,防止叉车门架的下降速度过快、供油不及时而在油缸活塞附近产生气穴。
(4)在门架起升活塞油缸上合理设计通气塞或透气阀,便于放气和透气,防止油缸内产生气穴。
(5)采用消泡性好的工作液压油,或在油液中适当加入消泡剂,使油箱油液中的气泡很快上浮而消失。
(6)液压油泵的连接部位应严格密封,防止空气吸入油泵内,形成气泡。
(7)油箱底部合理设计磁铁块,以便吸附系统磨损产生的微小金属颗粒,防止颗粒进入工作系统。
叉车液压传动系统的油液污染,不管是内部污染,还是外部污染,都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要想完全消除其对液压传动系统造成的危害不可能也不现实。但正确认识油液污染的危害和产生油液污染的主要途径, 在液压传动系统设计中尽可能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加以防范, 尽量减少油液污染的产生并将其可能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是十分必要且完全可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