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 敏(安徽省农村与社会科技发展中心)
为落实我国第一个中长期科技规划《1956—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中第57 项任务“科学技术情报建立”,我国成立了第一家综合性科技情报机构,即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前身。随后,地方科技部门相继成立了所属的地方科技情报机构(以下简称“地方科情机构”)。这些地方科情机构在建立之初便确立“耳目、尖兵、参谋”的定位,在支撑科技决策方面具有与科技智库相近的功能。随着科技情报行业的不断发展,呈现出向科技智库融合发展的态势[1]。泛在信息环境下科技情报机构也面临转型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科技情报机构积极思考如何从“事实库”走向“思想库”,最终建成新型的科技智库,更好地为科技创新服务,为科技决策和公共决策服务[2]。从供给方面看,我国科技决策领域科情智库组织体系逐步建立。
从需求方面看,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智库与媒体依然具有很强的话语权,我国智库发声还较少。我国科技创新进入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新阶段,科技创新决策的复杂性、系统性日益增加。科技智库是我国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科技战略政策科学研究为主要职能,以科技战略决策咨询为主要功能的专业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3]。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要加快建立科技咨询支撑行政决策的科技决策机制,注重发挥智库和专业研究机构作用,完善科技决策机制,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智库要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4]。
我国智库建设的制度环境也在不断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科学和软科学机构取得长足发展,开始倡导决策民主化、科学化。1986 年,首届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上,万里同志发表了题为《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随后,推出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计划、国家科技战略研究专项等。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论证制和责任制。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发挥思想库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2013 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这是在中共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出“智库”概念。2015 年1 月,国家出台《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意见》,将我国智库定义为“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明确了我国智库研究对象和服务对象,同时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为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逐步完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顶层设计。
通过对国内部分地方科情机构的网站调研,梳理我国地方科情机构积极探索科技智库建设做法,分析其建设经验和存在问题。
一是重视发挥专家智慧加强合作。地方科情机构与国家科技智库如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合作交流不断加大,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河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湖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合作建设地方分院或研究基地。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与省内外高水平研究机构以及国家科技部、省市科技管理部门的专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咨询机制,建立了一支包括院士、“双创计划”专家、产业领军人才在内的常态化外联咨询专家队伍[5]。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与国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网络,以“小核心、大网络”的模式,广泛联系社会各界专家参与相关课题研究。陕西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采取“动态设置、优势互补、大团队作战、课题制管理”工作模式。
二是重视综合加强应用多种研究方法。地方科情机构智库已较多运用技术预测和产业地图等方法,开展产业竞争情报研究。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积极拓展舆情监测、分析研究业务,围绕大科技、大产业、大经济,提供集资讯分析、情报加工、数据挖掘、价值提炼为一体的快速响应的深度服务。目前,科技情报工作范式从主要基于文献、现象、信息进行编译报道的事实型情报收集服务,到主要基于文献检索、定性分析和文献计量的综述型情报研究服务,正在向基于文献内容、专利文本、开源数据的挖掘式情报计算服务迈进,正在向面向科技态势监测、技术预测预警、创新主题图谱绘制的智慧型情报分析服务延伸。
三是重视大数据环境下平台建设。随着数字科研环境形成和科学范式演进,科技情报工作正成为一种数据密集型科研活动,成为一种基于海量数据的知识发现与智能分析活动,推动科技情报服务从“互联网+”进入“智能+”时代[7]。大部分科技情报机构承担了科技管理部门科技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科技统计、科技传播等工作,科技项目、统计数据、媒体和舆情信息等都包含大量数据信息。科技情报机构也在探索科学合理收集和分析运用这些数据的方式。同时在泛在信息环境下,科技情报机构也在探索提高传统文献知识服务的精准化,建立面向产业和企业的文献资源服务平台。福建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提出建设面向区域科技创新智库的科技情报服务平台[6]。湖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也开展基于大数据智能化处理的情报挖掘系统研究及应用,并在多个企业和省市级科技情报机构开展推广应用[7]。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建立技术库、专家库、企业库,打造产业竞争情报研究的核心竞争力,为全省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8]。河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建设河北省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科技信息处理实验室”,甘肃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建设“甘肃省科技评价监测重点实验室”,瞄准前沿开展专业化研究。
一是科技创新引领性研究不够。当前我国科技创新从跟跑阶段进入三跑并存阶段,科技情报服务对象也从跟跑者扩大到跟跑者、并跑者和领跑者,这必然带来科技情报需求的多样化。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创新方向、路径以及战略、规划、政策、策略是不同的,并且是不断动态调整与变化的。因此,科技情报工作重点从客观现状的情报研究发展到预测未来的情报研究,更加强调科技情报工作的超前性。科情机构智库应主动跟踪与研究,向有关部门提交价值的决策信息。
二是研究成果传播效力不够。地方科情机构智库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智库“出对策”,也应重视智库“出思想”“出声音”。目前,地方科情智库主要通过科技类期刊和内参等载体发布研究成果,也有部分地方科情机构智库开始尝试发布报告、运营新媒体等方式传播智库研究成果。但整体上地方科情机构智库以应对政府决策需求为主,面对社会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主动解读和策划传播较少。
三是智库专业化建设不够。智库热带来行业竞争加速。据《中国智库报告》统计,国内正常运行且对公共政策形成和社会公众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活跃智库共有200 余家,其中2/5 为党政军智库,1/4 是社科院智库,民间智库占比1/3,各类研究机构、高校等都加入智库建设。同时国外知名智库也开始进入中国,各类民间智库市场竞争意识更强,机制灵活便于激励和招引高层次人才,开展决策咨询研究的效率更高。国内外知名科技智库在数据收集、信息整合、综合研判、方案构建等不同环节都综合运用多种科学方法,有研究总结了30多种科技智库研究常用方法[9]。专业的研究方法和专业研究人才是支撑其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和提升智库公信力的基础。地方科情机构智库虽然也积极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和加强人才培养,但与其他知名智库相比,在数据获取和分析、高端人才和领军人才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一是明确智库建设科研定位。大部分智库可以分为综合类和专业类,地方科情机构应结合发展基础和优势,在提供科技创新综合类决策支撑的同时,选择一些优势领域深入开展研究。以建设成为决策需要、社会信任、行业认同的全国知名区域科技创新智库为发展愿景,以充当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与创新驱动发展的耳目、尖兵、参谋为使命,在科技创新战略、科技调查评估、科技创新治理、产业技术创新、区域科技创新等方面开展决策咨询,为区域科技创新提供卓越的智慧支撑与情报服务。
二是加强智库科研团队建设。智库科研团队建设是智库建设的基石,国外智库依据发展需要调配长期常驻人才和短期流动人才,形成不同的人才组织与流动模式,并加强内部组织管理。地方科情机构智库建设应以重点业务方向为基础设立研究中心或部门,并以此为基础组建智库科研团队,结合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培养科研团队带头人。每年征集、凝练、谋划研究选题,根据选题重要和紧急程度,以导师制、揭榜挂帅、赛马式等多种方式,优化人员配置和完善激励机制,实施多级项目管理。
三是优化智库发展科研环境。智库科研环境建设包括外部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外部环境建设主要从政府和行业两个方面共同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在外部环境建设方面,要加强智库科研管理,明确科情机构职能定位,强化咨政建言等功能,健全竞争性经费和稳定支持经费相协调的投入机制。建立智库成果报告制度,畅通智库参与决策机制,完善课题申报、项目招标、政府采购、直接委托、课题合作等立项机制,建立跟踪研究资助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政策评估机制,探索智库第三方政策评估模式,尝试建立决策部门咨询意见的反馈机制。实施重点智库建设规划,规范智库行业准入标准和资质,共建智库科研生态。在内部环境建设方面,完善科研奖评制度,在职称调级、项目绩效等方面不以项目排名而以实际贡献为基础进行考核。制定高层次咨政研究类人才引进政策和智库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培训计划,逐步建立专家库。强化业务支撑环境,在保障科技文献服务的基础上,加大咨政类资源建设,开发建设科技创新数据平台。凝练智库价值观和文化,感召和激励研究人员,营造良好科研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