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全球化时代,英语学习十分受人们重视。关于英语学习,单词学习无疑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小学生在增加词汇量方面存在困惑与困难,导致学习的效果弱化。为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小学英语教师需要把富有联想功能、直观展示功能以及教学模式调整功能的思维导图的作用发挥出来,让其从引入主题到词汇输出全过程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使学生灵活记忆单词,有效增加词汇量。
关键词:学英语;课堂教学;思维导图;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1-0069-02
思维导图是一种典型的图形辅助学习手段,它以放射性思维为指导,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点以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让知识框架拥有直观与立体的效果,有助于学生更快领会一节课或者一段时期的知识内容。小学生年龄较小,对英语学习的意识不强,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因此教师完全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把词汇量增长的任务和学生心理特点、审美趣味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快接受新词汇、巩固旧词汇,使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大脑思维进行适应性调整。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概说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与语言学家托尼·巴赞提出的,它突出了主题的价值,并以主题为中心,将原本抽象化的内容转变为易于理解和记忆的形象化内容,内容呈现方式往往是组织性更强、视觉效果更好的图示。在图示中,主题与下面各级子主题的相互隶属关系是用层级图来表现的,该方式将人体左右脑所具有的不同机能充分利用起来,实现了记忆和思维效果的最优化,这将让学习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二、思维导图的教学优势
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具有较明显的优势,这是因为英语词汇涉及音、形、义三个要素。而词汇量的增长,关键的问题正是学生要分别从音、形、义这三个角度完善记忆,并且顺利流畅地完成语言输出活动。如果教师在词汇教学中以合理的方式呈现思维导图,就可以让学生从上述一个或多个角度重新构建自我对于词汇的认知,这将让词汇量增長的目标及早实现。具体来讲,思维导图的优势可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一)彰显联想记忆功能
在学习小学英语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具有规律性的内容,是使其乐在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也就是说,如果能够让学生有机会发现词汇的规律,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此时,小学英语教师需要注意到思维导图所具有的联想记忆功能,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完成单词探索。例如,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下册要求学生记忆的man和woman与two和twin等单词,它们在词形上有相似之处,在词义上也互相关联,教师用思维导图将它们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比讲解的形式,能够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很快意识到两个单词的异同点,并进行共同记忆,从而牢固掌握这几个单词。
(二)突出直观形象的特点
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时,教师还可以突出其直观形象的优势。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更擅长用直观思维完成教师交给自己的任务。基于这样的心理特点,小学英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配合实物展示的办法,可以极大地增强词汇教学效果。事实证明,这种将思维导图同传统教学形式相结合的策略,能够让小学生的直观思维得到应用的机会,让他们产生深入探索的欲望,从而迅速发现课堂上、教材中有价值的内容。对于教师来说,这是难得的彰显重点与难点、增长学生词汇量的方式。例如,当学习toys,fruit这类单词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将实物带入课堂,进行基于思维导图的归类与延伸,整个过程中,他们将很快掌握表达不同事物的单词。
(三)显现模式调整长处
小学中年级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不长,当数量较多的词汇呈现在学生面前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基于此,教师有必要进行教学模式的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心理变化。此时,思维导图可以发挥较强的调整教学模式的作用,使教师有机会对英语知识进行精细化加工,这将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充分满足。举例来讲,传统的词汇教学模式是教师利用单词卡片或者图像联想的形式,教学生学习单一的词汇,方式往往是粗放与简约的。而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注意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则可以让某一单元内的词汇都呈现出来,甚至可以跨单元呈现词汇。教学模式的变化,会让教学效率得到充分提升,学生词汇量的增长也就有了更大的可能性。
三、思维导图的环节策略
以思维导图为核心的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应当使各环节均突出思维导图的优势,教师应当避免过多单纯讲解单词的意思,而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情境创设的意识,给学生提供从点到面记忆并在情境中进行综合语用的机会。笔者现以小学英语苏教译林版(三年级起点)教材中的词汇为例,对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进行简要说明。
(一)课堂主题的引入
课堂主题的引入,是无论应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有的环节。当应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时,教师同样要注意引入环节的适应性,以保证教学内容能够顺利与教学形式相适应,并且更好地被学生接受。由于思维导图具有上述联想、直观、模式调整的优势,教师可以从具体授课内容出发,将本节课的词汇主题确定下来,让学生的思考因为思维导图的指引变得更加积极,记住更多的同类词汇。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时,师生可在交流讨论后,确定思维导图的核心词汇为family,并将家庭成员的认知作为本课主题。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family中有哪些成员,学生将很快把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grandpa、grandma等词汇填到思维导图之中,以服务主题,同时在主题的主导下深化记忆。另外,教师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这样,学生想到更多的有关家庭成员的单词,如uncle、aunt等,教师还可以继续播放有关family的视频,使学生在特定场景对话的启发下,了解这些词汇的应用语境。
(二)拓展词汇的呈现
在不同单元与主题框架下,小学英语教师可以随时视情况需要向学生呈现有必要记忆的拓展词汇。拓展词汇可以是陌生的词汇,也可以是此前已经学习过的词汇。呈现的过程,类似思维导图的分支添加过程,这是思维导图的完善过程,也是学生词汇量增长的必经阶段。举例而言,当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时,教材中出现了apple、pear、orange等水果类词汇,也出现了pig、duck、chicken等动物类词汇,教师要想把这些词汇纳入思维导图之中,就可以利用添加分支的做法,把此前已经学过的相关词汇引进来,像eat、have、tree、milk等,这些词汇因与本单元的高度关联性均可以适时呈现。
(三)词汇理解的关注
当然,在呈现之后,教师还应当具有使学生及时记忆的意识,让学生通过这些词汇之间的音、形、义关联(在上面例子中,关联角度主要为“义”),加深对词汇的记忆。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将已经初步认识的词汇纳入教学情境中去。换言之,就是继续填充思维导图内容,使思维导图中既有基本词汇,又有与教材情境相关的图片、插画,或者符号等,这将进一步助力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使之能够用眼看,敢于开口读。举例而言,当教学和家庭成员有关的内容时,在词汇旁边附上教材中的人物图片,效果要远远好于只提供文字的做法,让思维导图以形象化促进理解的作用进一步突显出来。
(四)词汇输出的引导
小学英语教师可以教材为中心,带领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词汇游戏,以便利用输出的形式加深他们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而这种开展游戏的策略同样可包括思维导图的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之中的某一分支隐去,让学生将其补充完整。像在教学“one”至“ten”十个数字时,笔者就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这些数字用正序、倒序两种形式联系在一起,用于深化学生的记忆。当学生完成初步学习后,笔者将其中的几个数字隐去,让学生分别就空缺的部分进行口头或者书面填写,所利用的正是这种词汇输出引导策略。而这一策略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比如,在本例中,要求学生将十个数字同表示具体事物的词汇,如上面提到的apple、pear、orange等相结合,构成词组进行表达,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记忆,还是一种有效的语言输出方式。
(五)课后复习的架构
当教学完成之后,教师还要学生针对本次学习进行及时复习,此时同样需要发挥出思维导图所具有的多项优势,使学生在这些导图框架下完成复习任务。在此环节,教师比较常采用的做法有两种:第一种做法是让学生在思维导图中尽可能填入自己所了解的词汇,使思维导图内容变得丰富,若导图中的分支不够详细,还可以由学生自主增加分支再填补内容。第二种做法是教师把本次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要求学生记忆的词汇罗列出来,让学生主动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并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整理。前一种做法是教师提供思维导图,学生填入内容;后一种做法是教师提供内容,學生制作思维导图。这两种做法各有侧重,都可以让学生基于思维导图的优势完成词汇量增加的任务。
结语
在我国教育观念持续革新的时代,英语学习显得愈加重要。而小学阶段词汇学习被普遍认为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词汇掌握得越丰富与牢固,越有益于学生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因此,小学英语教师需要在当前阶段积极运用思维导图这种现代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积极性,并使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到思维导图的几项突出功能,再通过多个教学环节把这些功能真正运用到课堂中来。
[参考文献]
[1]韦星光.思维导图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J].读写算,2020(21).
[2]王 璇.以思促教,以图导学——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交流,2020(8).
[3]王慧敏.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
作者简介:周淑惠(1991— ),女,二级教师,硕士,英语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