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
摘 要:新生态信息化环境下,小学生可以利用开放化、多元化数字化资源自主学习知识。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成为重要的新课改内容。文章以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高年段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为切入点,基于相关理论分析小学高年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以此探究信息化环境下促进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小学数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1-0025-02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人才培养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评价重心由教师主体转为学生主体,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评价教学成果的重要内容。教育信息化环境突破了传统数学课堂空间与时间的局限,使各地域、各年龄段学生拥有更加开放的资源检索条件,促进了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进而提升了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基于上述背景,小学数学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充分挖掘信息化工具与数学学习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笔者通过本文的探究,以期为信息化环境下改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新的思路与建议。
一、信息化环境对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作用
(一)方式靈活,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围绕教师、书本、课堂展开,学生在固有的时间、空间框架下缺乏学习资源与环境的灵活配置。信息化环境允许学生跨情境学习,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进度随时随地进行数学学习。除线上数学教学资源,移动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课下进行数学学习时,遇到疑问点可以通过移动设备与教师随时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开放、灵活的信息化环境中逐渐培养数学自主学习习惯。
(二)形式有趣,激发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无论从学生还是从教师的角度分析,信息化环境均为个体提供了个性化、全面化的数学学习条件。对于学困生,教师可以为其推荐线上辅导资源;对于学优生,教师可以为其布置难度进阶的线上作业,以此实现分层化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信息化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学习平台,小学生可以通过丰富、直观的动画片段、多媒体绘本、情境化游戏等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借助趣味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三)评价多元,调节自主学习行为
信息化环境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了客观、便利的评价平台,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管理平台提升学生的时间管理意识,促使学生自主调整学习策略、提升自我监控能力。以学习通教学管理平台为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推送数学教学视频及相关作业,通过平台设置作业提交时间,以此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教学管理平台的即时检查功能使学生快速得知自身学习效果、发现数学学习问题,有效避免了学生因自学时的错误答案形成误导性思维定式。信息化平台提供的过程性评价内容可为教师提供更加全面的评价参考,使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真实评价进行有效反思,进而促进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好地调节自主学习行为。
二、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策略
(一)课前探究,小组合作自学互动
自主学习并不是“封闭学习”“孤立学习”,而是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寻找交流与合作的学习伙伴,通过互动交流培养探究问题、分析问题、习得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在课前布置小组探究任务,以此帮助学生提前构建知识框架。
以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课前探究任务为例,教师先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将学生分为三人一组,接着在教学平台上推送课前探究任务,具体如下。
任务主题: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任务形式:小组合作探究
任务地点:校外环境
任务资料:《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视频资料
任务要求:①讨论什么是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②讨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作用;③上网查阅中国、美国、日本、韩国、英国2019年的人口总数,小组一起探究,尝试画出相应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④将完成的第③项作业拍照上传至教学平台。
课前,教师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探究任务发布到平台上,学生先通过平台上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视频资料进行初步学习,依托教学视频简单掌握《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特征。接着,学生以小组探究形式共同交流,这样不仅掌握了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及绘制方法,还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分享了自己的想法,有助于降低学生的自学难度。
(二)任务闯关,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
传统数学课堂中,学生只能通过书本与教师习得新知,所有知识与资源均来源于教师的“填鸭式”灌输方式,课堂主体是教师而非学生,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产生兴趣,数学学习效果欠佳。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可将教学任务设计成分层次的闯关游戏,把知识按基础到高难度进行排列,使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且呈现层次感,使学生在闯关过程中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以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闯关游戏为例,教师在平台上设置若干层次的任务习题。
闯关游戏规则设置为:学生必须完成前一个练习题后,才可以解锁下一道练习题,第一个习题5分,每个习题得分依次递增1分。学生完成相应闯关游戏后,系统会自动将所有学生的闯关游戏得分结果显示出来,根据学生得分情况生成一个闯关游戏排行榜。这种既有层次又有趣味的闯关游戏,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做题兴趣,还可以实现分层化作业设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在信息化平台上进行游戏闯关,并在闯关过程中体会闯关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主学习自信心。
(三)微课辅助,全面覆盖自学需求
传统数学课堂结束后,学生多数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进行训练,但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接受程度不同、学习进度不一等问题。课后练习时,部分学困生由于在课堂上无法全面消化教师所授知识,导致课后无法顺利完成作业。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微课视频,帮助学生在课后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复习,以此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表面涂色的正方体》课后辅助为例,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并未透彻理解表面涂色的正方体分割后的涂色规律,因此教师针对该问题录制案例解析微视频,以此为学生提供课后辅导。为减轻学生课后学习负担,教师将微课时长控制在5分钟左右,对于规律的讲解并不局限于字面意义,而是结合题目进行详细解释,从具体题目的对比中发现规律。《表面涂色的正方体》微课可以在泰微课平台上进行学习,如右图。
(四)错题档案,定期训练学生自学反思
笔者对所授五年级、六年级所有学生进行调研,发现近80%的学生没有整理错题的习惯,即使一些学生整理了错题,但是在后续学习中也极少翻看错题本。基于此,教师可依托信息化平台为学生设置错题档案,并定期向学生推送错题档案,使学生養成至少每周回顾一次错题的习惯。
在移动平台上,系统每次都会将学生的错题记录起来,形成一个系统化的错题板块。以《正比例和反比例》单元整合复习为例,教师在单元复习课上不再为学生布置同样的、泛化的习题,而是提前将学生在平台上提交的习题进行整理,通过平台为学生制作个性化错题档案,由学生在平台上再次进行错题习题训练,让学生慢慢将错题作为一种促进反思的工具,以此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降低学生对错题的抵触心理,帮助自身养成查漏补缺的自学反思习惯。
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教育生态有了较大改变,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教学资料、辅导渠道等均随之发生改变。本文立足于小学高年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围绕小学数学学科讨论与分析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策略。虽然开放的信息化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外教学辅导,但教师依然不能忽略自身的主导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通过合理、有效推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融合,促进学生在漫长、循序的过程中逐渐提升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永龙.信息时代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5):55-56.
[2]刘华英.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策略[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9(12):68-71.
作者简介:张 萍(1988— ),女,江苏泰州人,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