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数学知识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之中,这体现了它极强的实用性。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会运用数学思维和掌握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小学阶段正是开发学生大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黄金时期,如何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教师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文章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了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3-0060-02
数学学习的效果与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密切的关系。数学中的许多知识都很抽象,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考、分析、解决。数学学习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必须从小学起就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注重对学生思维的開发和启迪,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活跃其思维,达到拓展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目的,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学生提升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刚开始接触和学习数学知识,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向抽象转换的过渡阶段,此时正需要教师从旁引导和启发。教师要通过不断的思维锻炼,让学生运用自身的思维能力如判断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等思考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最终解决数学问题[1]。因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助于提升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学科中的一些概念、公式很抽象,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必须借助画图、动手操作、计算等方式才能深入理解其含义。小学生理解能力、认知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一些抽象知识需要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才能降低理解的难度,因此,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情境体验、生活实践、生活实例等,学生在此过程中,思维得以锻炼,有助于提高其数学应用能力。
(三)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数学学科其本质就是通过数学符号和逻辑推理来进行判断,根据判断得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学生在推理、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有效锻炼。这样,他们在对事物进行判断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并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将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应用到日常生活实际中,有助于其创新思维的形成[2]。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应遵循的原则
(一)灵活应用教学手段原则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各种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但这些新型的教学方法在使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遵循灵活运用教学手段的原则,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确保教学有效性。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时,务必保持足够的耐心,将数学知识一点一滴地传授给学生,认真对待学生的提问并予以解答。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气馁,不言败,适时给予学生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促进其思维能力逐步发展[3]。
(三)新课程标准的原则
新课程标准是目前小学教学的方向,指导着小学各门学科的教学。因此,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必须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数学教学的计划与方案,依据新课程标准来进行课堂教学。对于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同样也应坚持以新课程标准的原则来开展和进行。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对策
(一)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不断发生改变,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应结合各年龄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教学,并在教学的同时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摒弃以往老旧单一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采取数学知识的传授,教师应以启发诱导的方式来进行,而不要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免招致学生的反感和排斥。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在课前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采取富有趣味的教学方式。小学生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充满趣味的教学不仅能有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为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前作铺垫[4]。其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从头讲到尾,而应预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自由飞翔在数学知识的天空中,达到活跃其思维的目的。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一些实践性的课程。因为仅凭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是无法理解数学知识中那些抽象性的概念和重难点的,所以,教师要让学生的小手动起来、脑筋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数学实践课中,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大脑飞速运转,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二)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思考
数学学科涉及大量的计算,小学生在做题、解题的不断循环中,容易感觉枯燥,因此,要想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数学问题,教师应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巧妙地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去思考、分析、判断、归纳,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5]。例如,教师在讲解小数的计算时,就可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列出物品的价格单,让学生去分析比较物品的价格,有些物品的价格是整数,而有些则带有小数,让学生去观察整数和小数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去比较哪种物品价格高,哪种物品价格低,某两种物品相比两者的差是多少。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思考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归纳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元角分在购买物品时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如三元五角以3.50元表示,一角五分以0.15元表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分别扮演收银员和顾客,在亲身实践中加深对小数的理解,在创设的教学情境和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理论结合实践进行教学,拓展学生思维
数学学科中有些知识仅凭教师口头讲授,学生难以听懂,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实物或学生的实验来加深理解,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手脑都可以得到锻炼。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的内容时,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认识这些图形。由于多媒体具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优势,因此,它可有效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学生通过观看图像,可自主进行思考,并加以比较和分析,做出自己的判断。同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手工,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通过亲自操作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长方形、哪些物品是圆形等,这样设计的目的和原因是什么,如汽车的车轮为什么是圆形而不是其他形状,如果车轮换成其他形状会出现什么问题,是否对汽车的行驶造成影响等。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思维得到不断拓展,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锻炼。
(四)因材施教,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思维均能得到锻炼
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及以上的思维模式,小学生的思维也存在着差别,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思维方式以及思考习惯;同时,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避免“一刀切”。在详细了解每名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思考习惯后,针对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考习惯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思维都能得到有效锻炼。例如,同一道习题可以有多种解答方法,教师在讲授了一种解题方法后,可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讓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思路得以拓宽。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发表不同见解,进行课堂交流讨论。在热火朝天的讨论和交流中,学生思想发生碰撞,思维受 到启发形成创新思维,而人脑在发言的过程中,其思维的活跃度大幅提高,远远超过沉默时思维的活跃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从而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
结语
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任重道远,它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过程才能初见成效。这就有赖小学数学教师耐心引导,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持之以恒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比较能力、判断能力、归纳能力逐渐得到提高,思维不断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智春.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J].学周刊,2018(5):126-127.
[2]李玉星.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与对策[J].学周刊,2018(12):44-45.
[3]戴杰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8(14):73-74.
[4]石 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0):148.
[5]马春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158.
作者简介:黄灵灵(1982— ),女,广西河池人,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