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其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好语文,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章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希望可以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3-0052-02
随着时代不断进步,阅读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是大多数人都在被动地接收碎片化的信息,而要想获取精华,就不得不通过深度阅读来实现。好的阅读习惯需要从幼小阶段开始培养,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展开探析。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课程安排紧,阅读时间少
虽然教材中的课文比较丰富,但是有的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加快教学速度,仅给学生留少量的阅读时间, 在学生简单浏览后,便开始讲解。在教师辅助下获得的阅读信息,必然没有经过学生自己的加工整理,久而久之,学生便形成了被动接受的习惯,丧失阅读的兴趣。而课内课外阅读时间则被大量的课后作业占据,加之視频、游戏的强大吸引力,很少有学生会主动阅读,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必然受限。
(二)肢解文章,主攻重点
通过长时间的考试经验积累,教师掌握了一定的押题技巧。提高学生成绩,教师往往会主讲易考段落,将文章肢解,对文章重点进行教学,学生只能从重点段落中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而不能放眼文章整体去理解,最终导致学生对文章形成片面的理解,丧失阅读兴趣。
(三)死记硬背式阅读教学
现行的考试经常会对教材中背诵内容进行考查,这些内容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考试成绩,而考试成绩又间接影响着学生的评优评先。为了让学生在试卷上不出错,教师往往让学生死记硬背,忽略了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导致原本生动形象的课文,变得枯燥,使阅读教学逐渐丧失趣味。
二、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阅读的内驱力,无自觉性
高速发展的社会,为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娱乐方式,随着新兴媒体的崛起,但没有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远远不如对游戏、动画片等的兴趣大,在他们看来,阅读是枯燥乏味且无用的。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书籍太少或质量太次
书籍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匹配也是影响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多数的小说、诗歌、散文、科普书还用的是旧的版本,虽然有相对应的绘本出版,但是缺乏普及性。面对长篇幅的文字,学生往往展现出的是不耐烦,而他们感兴趣的漫画类书籍很多又是一些无营养的。兴趣是阅读的内驱力,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一些高质量的书籍,从而解决学生对阅读无兴趣的现状。
(三)阅读时囫囵吞枣,没有取得阅读的效果
阅读是一个边读边思考的过程,很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没有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只是简单了解一下文章人物、内容,对文章结构、美句、优词缺乏思考,不能深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也不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思想,最终导致阅读无效。
(四)教学过程程式化,缺乏科学的阅读方法
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还习惯以讲代读,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讲—问—答这种方式往往会剥夺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机会,并最终导致学生难以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然而课外阅读是需要学生进行自我感悟、探究的,缺乏科学指导,学生便很难从课外阅读中获得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不能将课外所学作用于课内阅读,长此以往,阅读便成了一碗苦药。要想让学生在阅读中有独到的见解,教师就必须教会学生自己选择读物,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进行阅读,而不是将设定好的问题展示给他们,让他们从文章中找出答案。
(五)没有为学生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
小学生尚处在玩心大的年龄阶段,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和管理,稍有忽视学生便会把阅读的时间用来玩耍。大多数家长由于忙于工作、社交等,对孩子疏于管理和引导,带孩子的任务都交给老人,阅读并不能引起老人的重视,这就导致学生没有阅读的环境,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极其困难。
三、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主动阅读,就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内在动力的驱使,学生才会去主动探索、研究,主动地搜集阅读材料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1.教师和家长做示范,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身边人的生活习惯对其有很大的引导作用,如果教师和家长对阅读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小学生就会对阅读产生较大的兴趣,所以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发自内心地热爱阅读,并引导家长陪伴学生阅读,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室设置一个公共阅读区,在书架上放上书刊供学生取读。家长也可以在家中建立阅读角。教师和家长分别于学校和家里限定读书时间,做阅读引导,营造阅读的氛围,使学生提高阅读的兴趣。
2.利用小学生喜爱的阅读方式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与生俱来对故事就有兴趣,有趣的故事情节,往往对小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因此,我们需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汉声中国童话》中收入的童话都很适合小学生听、讲、读,教师和家长可以选取童话中的作品,声情并茂地为孩子讲,并为孩子制造悬念,激发孩子求知欲,并借机向学生推荐相关图书,训练其自主阅读的能力。
3.为学生提供展现阅读成果的机会,通过成就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生具有极强的表现欲,教师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展现阅读成果的舞台,有助于阅读兴趣的深化以及阅读习惯的培养。例如,在班级设定读书交流会时间,让学生在交流会中对人物、事迹等进行交流,将书中人物的外貌、性格、品质等以讲故事的方式再次展现。交流会能够巩固阅读成果,并使学生在同一阅读内容上产生共情或不同观点的碰撞,从而使学生的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和完善。另外,读书小报、读书笔记、儿童剧表演等形式也都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内容的印象和理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预留阅读时间,创设阅读情境
只有经历宽松自由的阅读学习过程,学生才能够感受到阅读的喜悦,并真正获得情感升华。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为学生创设自由和谐、轻松愉悦的阅读环境,做到解放学生天性,锻炼学生意志,并充分欣赏学生,为学生扫除阅读的心理障碍,并用真诚、鼓励的态度,让学生参与到阅读学习的过程当中。
(三)傳授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学生传授科学的阅读方法势必让阅读教学事半功倍。
1.以语感培养为先导,加强朗读教学
不同的朗读训练对语感培养有不同的效果,所以教师可以根据阅读素材,选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来组织朗读教学,具体朗读形式有如下几种: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对话朗读式、配乐朗读等。
2.多种阅读方式教学
阅读不仅仅是朗读,在合适的情境下选用合适的阅读方式很重要,精读、略读、默读、诵读、探究阅读等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只有阅读方式与阅读场合相适应,才能使阅读发挥作用。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适应各种不同的阅读环境,从而达到培养阅读习惯的目的。教师要通过教授不同的阅读方法,让学生领悟文章中蕴藏的内涵和情感。
(四)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课外书籍阅读指导,开阔学生视野
课外读物是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的一把利器,课外书籍的选择和阅读环境的创建要符合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让学生在自由、无负担的前提下进行阅读,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除此之外,教师提供的课外书籍的内容、方向要尽量全面,尽量满足大部分学生的要求,并且指导学生做摘抄、做读书笔记。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内外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让阅读的快乐洋溢于课内课外,从而真切感受到阅读带给自己的成就。
(五)阅读内容要与学生生活相结合
生活是文章的来源。很多文章所描绘的事物学生都没有亲身经历与体验,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相近的文章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去创作,赋予文章“人文性”的特质,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
(六)鼓励学生快乐阅读
对于阅读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实现思想与情感的独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多用鼓励、激励的评价去引导学生阅读。
(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文章前后推理生词的意义,从而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无法一蹴而就,需要家、校长期通力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热爱阅读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徐良翠.让阅读成为孩子成长的基石——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方法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
[2]苏蓉蓉.初探微课嵌入阅读能力培养的开发与运用[J].新课程(中旬刊),2018(1).
[3]侯会兰.论良好的阅读环境在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20(25).
[4]张海波.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7).
[5]高传虎.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课外语文(考研版),2014(1).
作者简介:喜真真(1992— ),女,河南舞阳人,中小学二级教师,专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