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小学的教材内容与教材形式来看,其蕴含着大量的美感因素。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感因素,开启学生的美育之门,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为此,笔者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意义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6-0087-02
引 言
语文学科的教学不仅有实用性的特点,还有审美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顾语文学科的实用性特点,还要重视语文学科的审美性。在当前时代,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加强审美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语文学科审美教育的特点与功能分析
(一)语文学科审美教育的特点
第一,情感蕴含性。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包含了情感的特点,但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挖掘学习内容中蕴含的情感,并且需要学生深入体会,这样才能使他们获得较深的情感体验。第二,间接形象。从语文教材内容来看,语言文字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符号,为我们交流信息提供了诸多便利。我们阅读语言文字后必须发挥自身想象力,以自身生活经验为基础形成意象,从而实现预期的审美目标。由此可知,语文审美教育包含了形象间接性的特点。第三,启蒙愉悦性。语文学科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形象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产生愉悦之感。第四,方法多样。在实施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因此必须致力于点拨与启发学生。
(二)语文学科审美教育的功能
从小学语文学科审美教育的功能来看,其具有多重功能。教师可以结合美好的形象,加深学生的认知。但教师也要注意发挥审美教育功能,以实际教学需求为基础创设审美情境,以此实现“美形育美德”的教育目标。不仅如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学生的审美情感,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学生追求真、善、美的主动性。当学生对外界的认知逐步变化时,其脑海中逐步构建出知识的体系,最终也提高了自身的创造能力与鉴赏能力。学生情感世界逐渐变得丰富,其对教材中蕴含的情感的领悟也越来越深入,因此在追求真、善、美时,态度更加饱满与积极。小學阶段,教师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可以对学生起到感染与熏陶作用,在启发学生思维的同时陶冶其情操,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奠定基础。学生同样可以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深入探究语言文字之美,深刻体会语文学科的魅力,明确社会生活与语言文字之间的关联,学会应用正确的文字展现与表达美,最终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意义
生活中处处存在美,要想发现美,人们就需要具有一双发现美与观察美的眼睛,同时要不断地创造美,这样才能促进人们更好地观察这个世界。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借助美学原理来开展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发现美、观察美、创造美的能力[1]。在实际的教育中,我们通常将其看作审美教育,而对于学生而言,其形成的能力可以看作良好的审美能力。
随着教育的不断推进,教育也不断地进行深化改革。因此,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全面地掌握知识,还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重视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的方法
(一)创设多样课堂展示美
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学习的乐土。构建多样化的教学结构,除了有利于高效开展教学活动、完成教育任务外,还可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提高其学习动力,实现提高教学效率这一教育目标。教师创设形式多样的课堂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有利于加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使师生在交流中展示对教材的感受、理解与体会,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吸收知识、掌握知识。
以《我要的是葫芦》这篇寓言故事为例,该文主要讲述一个人种葫芦时叶子上长满了蚜虫,但其关注点在葫芦而不考虑叶子,最终一个葫芦也没有得到。考虑到二年级学生认知方面存在一定不足,笔者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先给学生普及了葫芦的知识,若班级中有这方面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生,则请该学生介绍或者进行补充,以此丰富学生的认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产生较高的积极性,意识到课外阅读的必要性。例如,在教学“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这部分内容时,笔者提出问题:“为什么蚜虫越来越多的时候葫芦变黄了,不是说不需要防治吗?”这时,学生根据自身经验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针对学生的表述进行评价,整个课堂极为活跃。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文本内容,还展示了个性阅读,深刻体会到寓言文学的特点与教育意义。
(二)在阅读中鉴赏美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渗透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冷静分析并品味语言文字,提升学生对美的事物的评价与领悟能力,促进学生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的提高[2]。
以《桂林山水》这篇文章为例,文章作者运用了很多传神的词语、讲究的句式、对仗工整的排比句等,详细地描绘出桂林水的清、静、绿等特点,勾勒了桂林山奇、秀、险等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此类句子,引导学生分析句子间的联系与结构,让学生在体会优美句子的同时,犹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桂林山水之美。
(三)在创造中欣赏美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创设审美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欣赏美。为此,笔者从创设审美情境出发,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以教学《小小的船》为例,从文章的内容来看,作者以诗歌的形式描写秋天夜空的美丽,律动性比较强,达到了景物中有诗歌、诗歌中有景物的效果。为此,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结合诗歌内容去描绘一幅大自然的景物图,让学生想象月儿是多么美好,感受坐在小船中体会到的月夜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脑海中创作了一幅美妙的图画,将优美的文字转变为自己创作的图画,在创作的过程中欣赏到了美。
(四)在想象中感受美
小学生想象力十分丰富,让他们在想象的过程中体验美是十分重要的[3]。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的描绘,循循善诱,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促进学生在享受的过程中感受美。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在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自身想象进行表达。以教学《飞向天空》这篇文章为例,笔者先讓学生看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图片、视频,之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让学生想象自己飞到了天空后将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之后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让学生在想象力的引导下体会宇宙的无穷奥秘,从而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
又如,在教学《静夜思》这首古诗时,笔者借助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朗诵视频。为了使学生深刻体会文章之美,笔者与学生一起闭上双眼,通过诵读想象当时的情境:天空中挂着洁白的明月,白白的月光照射在地上就像笼罩着一层白霜;诗人在床边抬头望了望天边的月亮,不由得想起了故乡,本该是团圆的日子,自己却独自在外漂泊,忍不住流下眼泪。虽然文本中并未提及坐着流泪,但是我们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发挥自身想象力,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情。
(五)在评价中享受美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同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且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美[4]。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十分重视教学评价,让学生在笔者的评价中感受美、享受美。以教学《日月潭》这篇文章为例,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因此,在教学时,笔者先引导学生带着感情去读这篇文章,感悟作者深厚的情感,引起学生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笔者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与表扬,加强对学生的赞美,让学生在教师积极的评价中产生一种愉悦感,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此外,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享受美,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
结 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方式,逐渐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并享受美,这样能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王春晖.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5(05):38.
黄伟莲.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策略之我见[J]. 软件:电子版,2014(12):258.
束彦.驻留美的精彩: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浅析[J].新课程导学,2013(19):79.
玄花兰.浅谈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性[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7(08):167.
作者简介:王永贵(1981.9—),男,甘肃临洮人,中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