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

2021-08-26 19:25杨转英
求知导刊 2021年19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杨转英

摘 要: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高考大纲也逐渐修改得更加完善。高考对于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文章从五个方面来探究教师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9-0037-02

引言

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生所要具备的关键素养。学生具备的化学核心素养反映了教师一个时期的教学成果和对事物的理解。高中化学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加强该课程理论内容和生活实际的联系,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化学核心素养。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呢?

一、重视化学基础知识教学,构建健全的知识网络体系

基础知识是教育科学的根本,只有熟练掌握根本,才能在练习中迅速找到得分点。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之后,自然会在脑海中形成一张巨大的“知识网”。这张“网”就是学生自己对于教材的知识框架体系。在高二阶段,新知识的教学基本完成时,知识框架体系已经初具雏形,在后续的专项复习过程中,它不断发展壮大,不断细化健全,牢牢存在于学生的脑海中。

那么,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如何帮助学生将基础知识这块“地基”打好呢?教师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要研究透教学大纲,要对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进行细化分类。在课堂上,对重难点知识多花时间讲解,争取让所有学生掌握。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基础知识绝对不是要死记硬背的。固然有些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但是,高质量的教学要注意教学方式的融会贯通。我们在记忆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知识体系来反向记忆。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脑海中的知识体系绘制在练习册上,检查学生对某章节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进行查漏补缺。这样便抓住了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本”,基础能力拥有了,那么核心素养也就不会远了。在另一层面,学生脑海中所构建的知识网络体系有利于学生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分析理解化学的原理。在宏观上,学生能够学会辨识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形态和变化;在微观上,学生可以思考物质的组织、结构以及性质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明白“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核心思想。不同思维方式的养成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以及复习过程中融会贯通,将零零星星的知识组成一张巨大的知识网络结构图,由点及面,由零到整。

二、重视教学方式改革创新,锻炼灵活的科学思维方式

化学作为一门在原子和分子层次上研究物体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有自己的学科特点。化学即“变化的科学”,相对应的,教师就要培养学生多变敏捷的思维方式。这种变化的教育观念和变化的科学思想相平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了解高中化学的学科要求。那么问题随之而来,如何科学地对教学方式改革创新呢?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是教师带领学生一步步以某一物质或者元素为根本,逐一剖析该物质或者该元素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用途等。这种“喂养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沿用许久,但是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学生对这种“喂养式”的知识渴望程度不高,甚至出现厌烦心理。另外,这种“喂养式”的教学方法给任课教师带来的身心负担和压力也是巨大的。因此,对科学的教学方法的探究还是十分有必要的。就目前情况来看,已经有相当多相关教学方法创新的成功例子。比如,教师让出教学舞台,让学生拓展思维,通过搜集一定的资料来授课。这种教学方法有一定的风险,因为这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错误或者知识点不够全面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更乐意“捧学生的场子”,能够展开自己的思维,跟着教师向前。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反客为主,课堂的灵活性和活跃性能有飞跃式的提高。学生还可以畅所欲言,锻炼自己的放射性思维,提出自己的疑问。其实知识点不全面还有小错误并不是不能解决的,完全可以等学生分享完成以后,教师再进行修改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前期充当的也是学生角色,只不过是在后期回归教师身份。扮演学生角色的教师更容易掌握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从而抓住重点,逐一击破。在这一阶段,教师更应该注意对学生有关平衡和变化两个观念的灌输,教会学生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的哲学理念,运用对立统一、动态平衡的学习观念来分析物质的存在和变化规律,这是高中生必备的化学素养。

三、重视推理模型认知能力,建立解决复杂问题的化学思维框架

化学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建立牢固的思维框架。教师身上的职责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应帮助学生建立多元化的学科思维。通过建立化学模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感受到化学学科的魅力。在这一素养层面,教师要帮助学生以实验为导向来建立模型,培养他们的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素养。那么,如何在教学进程中培养这种核心素养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该种物质的生活特性来引导学生对这种物质可能存在的某些性质猜测以及假设。教师要通过推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所提出来的假设进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认真领会实验和结论之间的联系,学会寻找证据。比如,在教学元素周期表的过程中,此处以元素Fe为例,任课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发问:生活中的铁有哪些应用?学生这时候会积极展开思考,思考铁在生活中的存在、性质以及用途。這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铁和化学元素Fe联系起来,进而引出对Fe2O3、FeO等物质的学习。由生活中铁的某些变化规律来开展铁元素的性质教学。比如说,生活中的铁大多数是固态的金属,在高温的环境下可以熔成液态,容易生锈,而且生活中的铁制品大多数都被涂得五颜六色。由这些生活现象,教师让学生思考元素Fe是否具有类似的性质呢?下面再由教师具体讲解:元素Fe是金属元素,Fe较为活泼,暴露在空气中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还有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比较常见的铁锈。这种教学方法自然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改变了以往那种教师单方面讲授知识的情况,学生和教师一起思考、一起学习。更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化学课堂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这让学生意识到教材知识源于生活实际并应用于生活实际。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