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开展一切活动的基础是有健全的身心条件,因此,在教育中开展生命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智障学生是相对弱势的群体,其身体条件和生理发展相较于正常学生有一定差距,且长时间受到外界的压力和不平等看待,很容易出现思想上的偏差。而归正智障学生的心理要以生命教育为起点,因此教师应借助思想品德教育活动,逐步渗透生命教育,从而完善智障学生的人格。
关键词:智障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2-0077-02
引 言
培智學校是重要的教育场所。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特殊学生的身心发展。但一切思想教育都由“生命”二字延伸,因而在社会大环境下,教育教学要逐渐从应试和成才教育中跳脱出来,转而投入生命教育中。智障学生生理上的缺陷会造成他们心理上的偏差,别人有意无意的眼神和动作都会触动他们的心弦,使其产生极度自卑的情感。而生命教育能使智障学生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助于回归教育本质,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生命安全。
一、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人的发展与生命的延续是分不开的。要想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在处理相关教学工作时,教师要以生命教育为基点,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脱离生命教育,任何形式和内容的教学活动都会缺乏根基。人发展的前提是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情感基础的。由此可见,生命既是一切活动的开始,又是教育活动的终点[1]。每个个体对于世界来说,都是唯一且独特的。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生命的独特性,考虑到学生的喜好和性格特点,加深对特性的理解和认同,积极发展学生的天赋和兴趣,保障学生不可替代的人格特征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智障学生虽不具有正常的智力,但仍需要完整的生命意识,以及社会的尊重和理解,有享受与健全人一样待遇的社会权利。当今社会,很多人在看待智障学生时,经常戴着有色眼镜,不尊重其发展的现状,对待智障学生的教育也是浮于表面,带有消极的意味,使得智障学生感觉自己是依附于、从属于他人生活的负担,在参与社会活动中表现出力不从心的状态[2]。智障学生的生命唤醒教育是特殊教育工作者的核心工作,为帮助智障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增加其直面社会生活的勇气,在日常教育中,教师要秉持从个体独特性出发的原则,重视生命意识的渗透。生命价值所涵盖的内容较广,不仅包括物质上的内容,也包含精神上的内容,是一种体现信仰和追求的内容,对于完善情感结构和形成正确的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如何在智障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
为保证教育效果,教师要直面学生的独特之处,审视每个生命存在的差异,借助不同学生所体现的生命特征,有针对性地实施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从而提升生命教育质量,保证社会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在教育智障学生的过程中,应纵观整个教育活动,充分解决智商受限、发育迟缓等学生个体健康问题,有效控制智障学生的人格走向,弥补其身体发育上的不足,从而充分体现生命教育的价值[3]。智障学生由于身体发育的限制,在认知、情绪控制等方面与其他学生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体现在意志力不强、被动性行为居多、容易接受自我暗示,性格多呈现孤僻、不善言谈、交际能力弱的特点,并且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尊重,尊重生命表现形式的不同,关爱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利用适合的教育活动提升生命的能量,从而扩展学生的生命广度。在实际教育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抓生命价值这一核心,通过引入不同的教育方法,提升智障学生对生命的理解程度,使其在懂得关爱和尊重他人的同时,深度剖析自身性格的组成结构,明确自身能够实现的生命价值内容,最终促进深层次意识和能力的形成[4]。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将生命价值与内涵逐步渗透
在生命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充分研究不同学科的特点,并深刻认识到生命对个体发展的关键性作用,使思想品德教育成为常态化和全方位的活动内容。除了基本课程,教师还要将校本课程和康复课程作为思想意识培养的重要载体,找到能够连接生命教育的内容,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欢乐的氛围,从而充分发挥特色课程的优势,加深学生对生命的理解程度。
同时,教师应注重使用分层教育的方式,细化年级和阶段,有针对性地渗透教育内容,确保内容的深度能满足学生当前的发展,减轻智障学生的负担。例如,在生活语文课中,教师可利用植物、动物和景物展现生命的特殊性,使学生在体会文字之美的同时,逐渐感受到生命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并转变看待事物的眼光,将自身交付于自然,体味自然界的神奇,逐步形成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的感悟。透过语言文字,学生能够领悟到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现实意义,生成正向的审美情趣,以积极的态度处理问题。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文化基础。深挖文字蕴含的精神力量,是生活语文课程教师目前仍需要继续钻研的内容。培智学校开设生活适应课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操作与理论讲解相结合,使学生明白在实际交往中应具备的能力。教师可充分利用模拟实际生活的方式,为智障学生创设实际生活的场景,通过语言和行为的反馈,了解每位学生对生命的理解程度,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适应能力。在培训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缓解学生的心理负担。很多学生对自己是否能适应社会生活持有怀疑态度,教师要多方联动,与家长、学校和社会形成互通的渠道,增强学生的意志力。
通过以上内容的阐述可以发现,教师要立足培智学校的基本学科,将生命教育融入正常的教学活动中,开展多种教学形式,如班会、讲座、演讲比赛、自救演习等,并提升讲座的开展频率,针对学生心理、安全、社会生活和法制等方面的需求进行教学,从而提升生命教育的质量[5]。
(二)运用语言艺术,传递积极、正面的情感
生命情感是生命教育的中心内容,是保证自我接纳、自我肯定和自我关爱效果的要素,对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具有促进作用。为满足上述内容,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要运用语言艺术,传递令人振奋的情感,爱惜和照顾学生,确保快乐和满足源源不断地围绕学生。目前,智障学生多表现出消极的情感,体现在对未来发展无望、否定自身等方面,难以把控生命。出现此种消沉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智障学生智力上的缺陷,人们较多关注其残缺的部分,或嘲笑,或投以好奇的眼神,这深深刺激了学生的心理。面对不断的否定和批评,感受到多重打击的学生,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的坚持。因此,教师要以肯定和赞扬的态度处理智障学生的反馈问题,重视生命情感的正向引导工作,营造一种相对平等的环境氛围,着重表扬学生的优点,弱化其缺陷的负面影响。例如,有些学生虽然不具备某种能力,但在其他方面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天赋,因此教师就可以将该学生优点的影响力扩大,用“你真棒”“你拥有超越常人的能力”等激励性话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具备一双发现学生闪光点的眼睛,以自身或他人为榜样,引导其转变消极的生活态度,使学生以真诚待人和乐观生活的心境处理人际关系。教师也可以利用名人演讲和人物纪录片等视频内容,使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珍贵,从而发展学生的个人能力,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6]。
(三)深入社会生活,感悟生命的力量
培智学校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目的,是改变学生对社会的负面认知,同时强化其意志力,使其以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社会生活,保证自身价值的有效展现,为社会贡献特有的力量。智障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要着眼于生活中的小事。往往一件对正常人来说十分简单的事情,对有缺陷的学生都是一种挑战。但对生活的满足感和对生命的尊重往往源于这些小事。因此,教师可利用兴趣小组的形式,使学生参与到实际情境中,通过审美和责任意识的提升,帮助智障学生走出思想困境[7]。教师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给布置学生力所能及的任务,如捡垃圾、为父母唱歌、帮助老人做家务等简单生活实践,将责任和参与意识渗透到具体活动中,使其从社会生活中获得生活经验,感受自身对于家人、同学甚至是社会的意义。
家长和社会环境是维系智障学生生命意识的介质。教师应与家长形成通畅沟通渠道,把握好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心理特征。对于需要家长陪伴的学生来说,家长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信心,能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同时,社会需要提升对智障学生的关爱程度,宣传正向的思想内容,营造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在深入社会生活时能够感受到世界的善意,从而达到深化社交礼仪的目的。
结 语
综上所述,智障学生对生命价值和内涵的理解程度较低。作为教育的发起者,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生命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在充分了解学生现阶段发展状况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与家长形成密切的沟通关系,深度交流影响学生感悟生命、感悟社会和感悟人际关系的因素,从而有指向性地开展有关活动。生命的价值是不容置疑的。智障学生能否更好地适应常规生活,是需要全社会共同研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宋栋杰.中度智障儿童自理能力提升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19.
吴宇.智障学生身体活动水平及屏前时间与体质状况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9.
张有光.智障学生礼仪常规培养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9(35):22-23.
曹婷婷.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学生性教育现状调查研究:以湖南省6所特殊教育学校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2018(16):51-56.
李立.论促进智力障碍学生就业的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8(24):8-10.
于惠芳,顾华青.智障学生适应性职业培训的实践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8(03):61-64.
董奇,国卉男,沈立.多元智能视角下智障学生中职融合教育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18):29-31.
作者简介:刘换霞(1980.12—),女,内蒙古烏兰察布人,本科学历,小学体育中级教师,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