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新泉 齐斯斯
摘 要:甲骨文与金文只是字体不同,不是年代的标志。简单来说,两者的差别体现在书写材料上,而书写材料的差别与字形的演变属于两个问题。汉字的发展是复杂和多变的。历史教师对教材研究得不仔细,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的缺乏,导致在目前的历史学习中,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金文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关键词:甲骨文;金文;教学误区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2-0012-02
引 言
在一般观念中,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一些教师会在甲骨文和金文的讲述环节让学生备注上商周时期。从目前所见的一些课件、微课等来看,教师大致存在以下几点误区。
第一,金文刻在青铜器上。严格来说,金文是铸或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古文字[1],而殷商时期的青铜铭文多为铸成,如著名的“后母戊鼎”。
第二,将成熟文字与文字等同。在教学中,教师虽然会强调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而不是最早的文字,但两者有何区别并未深究。从实际教学来看,其是将甲骨文之前的文字笼统归为原始刻画符号。
第三,认为甲骨文比金文早。历史教材中明确指出甲骨文是我国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同时很多人是按甲骨文—金文—小篆的顺序来记忆汉字的演变的,因此就想当然地认为甲骨文比金文早。通过对现存传世青铜器的研究发现,商代青铜铭文产生于商朝早期,时间上要早于殷墟甲骨文。
一、教材表述及梳理分析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关于甲骨文、金文的内容是这样表述的: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强调对文字本身不做要求,重点在于内容解读。这就使教材对文字本身及其演变历程表述较为简略。
下面笔者以《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中外历史纲要(上)》必修(2019)、《历史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这三本教科书为例,具体引述如下。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金文从商代中晚期开始出现,数量较少;周代青铜器上文字数量明显增加。
【《中外历史纲要(上)》】
考古学家在殷墟遗址出土的大批龟甲、兽骨上发现刻有文字。这些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证实了商朝的部分历史记载。大量的西周青铜铭文,反映了西周贵族的各种活动。
【《历史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
约3000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初中教材指明甲骨文是商周时期,金文从商代晚期开始出现,如果没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可能会觉得表述有矛盾,即甲骨文、金文同属商周;高中教材虽指出商代有甲骨文、西周有青铜铭文,同时明确甲骨文在时间上是最早,但表述方式容易让人误解为西周的青铜铭文是源自商代甲骨文。
我们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分析,有如下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首先,汉字的演变顺序是甲骨文—金文,而甲骨文又是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但教材中明确指出了商代中晚期就出现了金文,那么是否可以说两者处于同一时代,或者说甲骨文在时间上稍早一些?
其次,甲骨文出现在商周时期,那么周代甲骨文是怎样的情况?它与商代甲骨文之间是否有联系?
二、古文字學相关知识
由于古文字学涉及多学科的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同时,考虑到部分人可能完全没有接触过这方面内容,因此针对教材中涉及的几个名词,笔者稍做简单的阐述。
(一)成熟文字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甲骨文的符号功能已发展到能逐词记录殷商语言,并能表现语言的语法规则[2]。简单来说就是,甲骨文单字数量多,已经形成文句,是一种具有较严密语法规则的文字体系[3]。
商代早期就已发现金文,但由于总数较少,很多器物上就只有几个字,主要记载族名和先人的名号。目前已发现的商代铭文最长不超过四十字,处于零散状态。由于金文是铸造而成的,因此商代金文比甲骨文的象形程度更高,基本上保持着毛笔字的样子,金文在当时处于正体地位[4]。换言之,甲骨文是金文的简体。
所谓文字的成熟化,是从原始的图形状态逐步简单化、线条化和规范化,从而形成适宜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5]。甲骨文虽然保存着大量原始图形的色彩,但整个文字体系已经经过了符号化的改造,无论是线条化还是规范化,都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其后的各种文字体系,都遵循着甲骨文所奠定的基础而有所发展[6]。图1展示的是仰韶文化时期彩陶图案侧面和正面鸟纹从写实到抽象化、图案化的过程。
(二)商代金文
金文在商代早期已出现,早期铭文比较容易与纹饰混淆,但一部分与后来的殷墟文字存在对应关系,因此严格来说可以视为文字[7]。图2所示为1972年岐山县京当镇出土的一件铜戈,铭文释为“臣”[8],与商代晚期青铜器“小臣邑斝”中铭文“臣”字比较。
(三)西周甲骨文
周文字主要包括周甲骨文和周金文。一般认为周文字是继承商文字而来的,其中西周甲骨文填补了文字由殷卜辞到周金文之间的空档,但较殷商甲骨文而言,是选择性吸取,具有自己的风格。不过西周金文,尤其是早期金文,几乎完全沿袭商代晚期金文的风格。
周甲骨文自20世纪50年代出土,在时间上早于周文王时期。周甲骨与殷甲骨在钻凿、行款方式、文字风格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有些词语和字形不见于殷甲骨文,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周、殷文化的差异。
三、教材分析问题解答
针对前面提出的两个问题,笔者现结合背景知识简单进行解答。
首先,甲骨文和金文是否处于同一时代?还是甲骨文在时间上稍早一些?
我们所说的甲骨文,其实是指殷墟甲骨文,同一时期还存在商代金文,作为商文字的正体。甲骨文受书写方式和载体的影响,是金文的简体。纯粹针对时间而言,殷墟甲骨文并不早于商代金文。
其次,周代甲骨文是一种怎样的情况?它与商代甲骨文之间是否有联系?
总的来说,周文字继承了商文字。周代甲骨文处于从殷墟甲骨文到西周金文的过渡阶段,表明了商文字对周文字的影响,同时两者的差异表明这样的继承是有一定选择性的。
四、一些建议
商代并非只有甲骨文,而西周也并非只有金文。笔者建议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时间轴的方式对甲骨文和金文进行相对准确的表述,如表1所示。
结 语
总之,中学历史教学是一个整体,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考虑初高中衔接问题。对于教材中属于其他学科的内容,如艺术史、古文字学、哲学等,教师应有谨慎的态度。很多时候,我们一些司空见惯的想法有可能是错误的,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平时要注意积累和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培养良好的学术素养。
[参考文献]
黄德宽.古汉字发展论[M].北京:中华书局,2014.
何崝.中国文字起源研究[M].成都:巴蜀書社,2011.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修订本)[M].上海:商务印书馆,2013.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8.
朱岐祥.周原甲骨研究[M].台北:学生数据,1997.
吉林大学古文字研究室.古文字研究第二十辑:甲骨文形体结构分析[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0.
姚孝遂.古文字学论集(初编):古文字符号化问题[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3.
张朋川.中国彩陶图谱[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邱新泉(1988.8—),男,安徽桐城人,本科学历,中级经济师职称。
齐斯斯(1990.5—),山东淄博人,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