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文达意 渐入佳境

2021-08-26 08:53李芙蓉
求知导刊 2021年24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教学策略

李芙蓉

摘 要:随着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广泛使用,文言文部分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随之而来的便是文言文知识的考查在中考试卷中的相关变化。这也要求一线教师在改变文言文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能够基于部编本语文教材编写的理念及文言文相关变化重新思考部编本文言文教学的相关策略,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知文达意”“渐入佳境”,在掌握实用知识的同时,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部编本教材;文言文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4-0054-02

引 言

2016年秋,部编本语文教材在部分地区开始推广使用,为我们呈现出不一样的新教材,其无论在外形还是在内容上,都与人教版老教材有着不同程度的区别,当然文言文部分变化也是比较大的。随之而来的2019年南京市语文中考卷基于部编本语文教材的命题,在文言文知识的考查方面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下面笔者就其变化进行了相关梳理。

一、部编本“稳中求变”的文言文选文

部编本教材的文言文选文较人教版教材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首先,文言文的篇数有所增加,初中古诗文占比的提高体现了部编本语文教材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具备这样的灵敏度和感知度。其次,从选文篇目上来看,部编本教材保留了人教版中一部分文章,也删除了一些,另外又增加了7篇,这些选文在体现文质兼美特点的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的要求。

另外,在选文的编排上,除基于学生的能力呈现层级推进外,部编本教材也很注意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影响。例如,七年级的整套教材都是采用文言文和白话文混编的形式,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同时,由浅入深的安排也有利于培养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选文的内容也是匠心独具,七年级上册选择了《世说新语》,叙述了几个孩子的相关故事,趣味性极强;《论语》的篇章又在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从侧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经典的魅力不断感染着刚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诸葛亮的《诫子书》清晰地呈现了一位父亲教育孩子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人生态度,给初一的学生带来了启示。初中阶段各年级对学生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比如,七年级对文言文要求“反复诵读”“借助注释,把握课文大意”即可,八年级要求就发生了改变,需要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到了九年级要求就更高了。

同时综观部编本教材的文言文很容易便发现,它采用了单元主题的模式,同一单元的选文大部分有相类似的主题,如游记、讲述相关道理等,这一特点在八年级和九年级教材中尤为明显。

长期以来,文言文的教学受考试的影响,都遵循旧的模式,教师往往只注重“言”而忽视了“文”,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演变成了翻译表演,即字词、句子、文章的翻译,对于文言文掌握与否的评判就是会不会背诵,会不会默写出相关的语句。但是随着教材的改变,试卷中对文言文的考查也发生了改变[1]。例如,2019年南京市中考试卷在“读一本书,览一座城”的主题活动下,将古诗《梦赏心亭》和文言文《赏心亭记》结合到一起来考查,针对文言文考查了一个句子的翻译和结合文章内容摘录原文句子填空两种题型,没有了解释文言词语,减少了翻译句子的数量。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提醒我们,部编本教材的文言文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面对部编本教材中文言文的新变化、新要求,如何利用好新教材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引导学生“知文达意”等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教师去思考。

二、部编本“知文达意”的文言文教学

(一)“明确主题”式引导

虽然部编本语文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一定的梯度,但是从整体上对所选文言文进行探究不难发现,不同层级的文言文之间是有着主题的相关性的。例如,七年级上册的《咏雪》、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三峡》《与朱元思书》、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岳阳楼记》《湖心亭看雪》等篇目,有的是在同一单元的同一主题下,有的则已经跨越了年级,但这些文章都涉及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自然之景中寄托了个人的思想与情怀,同时给我们呈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在教学这些文言文时,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使其形成热爱自然的良好品质。又如,七年级上册的《〈论语〉十二章》、七年级下册的《孙权劝学》、八年级上册的《富贵不能淫》等篇目能够引导学生勤奋好学,找准学习方法,在精神上培养学生坚强刚毅的品质,最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另外,还有八年级上册的《周亚夫军细柳》、八年级下册的《大道之行也》、九年级上册的《岳阳楼记》、九年级下册的《唐雎不辱使命》《曹刿论战》《出师表》等篇目,又体现了一代代谋臣的忠君之心,以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树立“主题意识”,对具有相似主题的文言文进行有意识的前后勾连,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主题,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2]。

(二)“整体阅读”式感知

传统的文言文课堂教学以教师带着学生翻译文言词语、文言句子为主要内容,偶尔穿插讲述一些文言知识和常识,因此,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也只是支离破碎的文言解释和常识。长此以往,学生会对文言文失去学习兴趣。

然而,文言文学习的最终目的并非记住文言词语解释和相关知识,而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部编本教材对文言文有所改编的背景下,教师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文言文教學方法,显然是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因此,教师必须越过基本翻译,带领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让学生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文章主题、感悟文章意境、丰富情感体验。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产生了美好的情感体验,自然会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喜欢上文言文[3]。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提升方法探究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