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平
摘 要:所谓生活化教学理念,是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所提出的一种高效教学策略,主要是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而初中化学作为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其中的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通过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生活化实验材料的结合及生活化课后作业的布置,促进学生对初中化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学习。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8-0073-02
引 言
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化学知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理念的融入,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展开初中化学教学,使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感受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体会到化学知识的魅力,进而调动自身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为学生今后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初中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拓展和构建化学思维。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性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并使其充分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1]。
例如,在完成了“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这一课的教学后,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经历,询问学生是否在实际生活中出现过胃酸的症状,或者是看到别人出现过这种症状。有的学生表示经历过,而有的学生表示没有。紧接着,教师继续提问:“有没有同学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医生通常会建议我们吃什么药呢?”学生不明所以,这时,教师给学生展示胃药的说明书,指出胃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氢氧化铝,并向学生解释:“我们之所以会胃酸,是因为胃部酸性物质分泌过多。胃酸的主要成分为氯化氢,是一种酸性物质;而胃药中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是一种碱性物质。我们在出现胃酸症状后吃胃药,胃药中的氢氧化铝和胃酸中的氯化氢会在胃部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铝,达到缓解胃酸症状的作用。”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并使其理解到底什么是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发生的条件、参与反应的物质和生成的物质分别都是什么等,进而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融入了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并应用化学知识加以解释,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同时,这种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能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化学学习中。
又如,在“氧气”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感受氧气对每个人生命的重要性,通过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气体的分析,使其逐步了解氧气的作用。这种教学方式使化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实现了紧密的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通过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能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各种化学知识的存在,并应用化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培养自身的化学思维能力,进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思考中。这无论是对于学生的化学学习,还是学生今后的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能帮助教师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
二、借助生活化实验材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所使用的一些物质都是经过一定的化学工艺制作而成的,如不锈钢水杯、玻璃制品等。可以说,化学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基于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生活材料的巧妙应用,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物质存在的普遍性,认识到化学物质给人们实际生活带来的便利,从而实现其化学思维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对化学学习产生更加强烈的兴趣,且认真投入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和化学的魅力[2]。
例如,在学习“金属材料”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接触到哪些金属呢?这些金属都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的呢?”问题一提出,立刻有学生回答:“金、银、铜、铁。”有学生补充:“生活中金和银主要是被制成各种首饰,而剪刀、文具盒等都是使用铁制作而成的。”教师:“回答得非常正确,但是为什么人们不用金和银来制作剪刀或者是文具呢?”学生回答:“因为金和银太贵了。”教师:“除了价格,还有其他的原因吗?”学生沉默。
此时,教师可以导入教学内容,拿出多种小块金属分给学生传阅,并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从颜色、硬度、导电性、导热性等多个方面对金属材料加以观察和分析,并总结不同金属的性质差异。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不同种类的金属的性质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而它们的性质直接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之后,教师组织学生投入对金属的观察中。在对不同种类金属的观察和对比中,学生对金属材料有了全新的认识,掌握了各种金属材料的性质和特点。这种借助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展开化学教学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还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又如,在“空气”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地取材,分析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空气都有哪些性质和特点。学生回答:“无色、透明。”教师继续追问:“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呢?这些气体都具有哪些特点、形式及作用呢?”这一问题的提出,使学生陷入了深入思考。空气作为维持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化学物质。而空气由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氮气等多种气体组合而成,这些气体的性质和特点都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教师可以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方式,组织学生通过询问他人、在网络上收集相关资料等多种方式,展开对这一课时内容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