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月皎 韦家旭 黄梨锦
【摘 要】本文分析当前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高校要紧密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6452”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构建教育、管理、服务和精神“四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全面促进学生成长,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学生管理人 创业教育 测评体系 实践教育 技能大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1-0121-03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高校要紧密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6452”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构建教育、管理、服务和精神“四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全面促进学生成长,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机遇
1.国家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职教20条”,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国制造2025》《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全国“双高”建设标准的关键时期,势必给学生全面发展带来机遇。
2.多元化结构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
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网络信息全球化等世界多元化格局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行为养成和价值取向带来了多样化的启发。大学生骨子里有强烈的爱国主义责任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他们在党和国家的正确教育下具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和时代个性。他们渴求知识,渴望成才,渴望在多元化的世界格局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属于自己的舞台,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建功立业。
3.大数据时代带来信息资源共享便捷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共享可以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学生日常管理。按照大数据技术的思路,可以采集所有学生从被录取报到、入校学习开始到毕业、离校、就业等整个过程的各种数据。所有数据在招生就业、教学管理、学生工作、后勤服务等各职能部门之间互联互通,大大减少学生管理的人力成本,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1.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挑战
网络是把“双刃剑”,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信息垃圾。带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外来文化通过网络影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行为养成和生活方式,这些外来文化与我们所崇尚的教育标准和理念格格不入,容易使学生产生冷漠、孤僻和仇视等心理问题,势必给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带来消极的影响。
2.文化霸权冲击着大学生三观的形成
一些西方国家采用文化霸权方式宣扬拜金主义、暴力倾向等,使部分学生的“三观”发生了不良变化,因此在吸取西方文化中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因素的同时,也要注意消除西方文化的消极影响,促进民族文化健康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难题。
二、“6452”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实施
学生管理工作面对新形势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可通过实施“6452”学生管理模式,即“实施6个教育工程、完善4个管理体系、搭建5个指导服务中心、培育2种精神”,构建教育、管理、服务、精神“四位一体”的育人体系,有效地开展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达到实现育人目标。
(一)实施学生教育工作六大工程
1.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内容的思想引领工程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核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核心内容。没有对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的正确教育,青年学生理想信念不坚定,伟大的中国梦就难以实现。因此,引导青年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是新时代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首要任务。让广大学生有梦想、有信仰、有本领、有担当,一是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作用,改进方式,落实“三进”,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是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占领网络阵地,发挥优势;三是要拓宽理想信念教育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主题活动,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寓教于乐;四是要积极开展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尝试失败,感受成功,磨砺品质,勇于追梦。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立德树人工程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能担当时代大任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素质的大学生为着眼点,在大学生日常管理、教育和服务各环节以及学习、生活、实践等各方面行为引导中,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开展教育,幫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达到育人的目的。一是要加强宣传,通过校园宣传栏、广播站和公众号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氛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无所不在、深入人心;二是要开展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宣讲践行活动,特别是富有高校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和工匠精神教育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学生心中;三是要树立典型,开展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等示范岗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旗帜鲜明地亮出身份,脚踏实地地履行义务与责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力争做到每名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都争做一面旗帜,都有一个服务奉献的责任岗位;四是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大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和道德观。
3.以身心健康和安全法纪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平安守法工程
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完善安全法纪管理制度,开展学生常态化安全排查和防范演练,教育和引导学生强化安全、法纪意识;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及时处理违纪学生,提醒学生自警和自觉;加强安全舆论信息管理,建设并充分发挥安全信息员队伍作用,形成安全舆论信息及时掌握和快速应对的机制;开展反不良网贷、反传销和反网络信息诈骗等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安全防范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组织学生参加体能测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强化学生知法、守法观念和意识,打造平安校园。
4.以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文明修身工程
加强学生日常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深入开展大学生文明养成、勤俭节约、爱国爱党、诚实守信和廉洁教育等活动。深入开展以“学习文明礼仪,规范日常行为,争做文明学生”为主题,以“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为目标的学生文明行为教育活动,对学生的举止文明、课堂文明、宿舍文明、就餐文明等做具体要求,对教育、管理与检查工作制订严格标准,培养和督促学生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和懂礼仪的品质,引导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大学生。
5.以学业、职业、就业和创业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保驾护航工程
以《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职业素养提升》《就业与创业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教材为基础,以学业、职业、就业、创业教育为重点,全程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推进就业创业教学改革,不断加强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培养。通过实施全程化的创新创业、就业教育,将创新创业、就业理论与实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职业认知、职业生涯规划等大赛为抓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引导并帮助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业观、职业观和就业观,切实提高学生敬业爱岗、作风过硬、吃苦耐劳等优良职业素质和敏于发现、敢于创先的创业意识,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6.以推动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为主要内容的人生导师工程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辅导员的职业素质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还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从制度设计、培养培训和能力提升等方面着力培养一支素质硬、业务精和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切实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从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和科学性,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二)完善学生管理四个体系
1.完善学校、二级学院、班级三级学生管理工作体系
继续完善和优化学生工作管理体系,坚持学校、二级学院两级管理。健全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院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管理与服务的学生工作体制机制。理顺学生管理系统中各级、各个部门和各岗位的职责,建立健全学校、二级学院和班级三级岗位责任制,完善责任体系和激励制约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2.完善学生管理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院学生管理规定》,继续修订完善并落实《学生管理规定》《学生处分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学生学习、日常生活及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邀请专家进行专题培训,采取有效措施,全面系统地建设学生工作管理制度和体系,并予以贯彻实施。全面落实学生管理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体系。
3.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测评体系
坚持学业为主,全面发展,坚持定性与定量、记实与评议相结合,把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综合评定进行量化。落实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考评办法,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学风建设,坚持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把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量化分为学生综合测评成绩,并分成由德育综合分、智育综合分、体育艺术综合分、职业技能综合分四部分,考评结果作为学生评优、评奖、毕业评定以及推荐就业的依据。
4.完善学生组织自我约束的自律体系
以制度管人,建立完善的学生自我管理体系,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管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中的纽带作用。对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使用和考核要严格按章办事,按规履职,提高学生干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干部素质。高校对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使用和考核进行明确的要求,加强对学生干部工作检查与督促,加强学生干部在教室宿舍卫生、就寝查铺、违章用电、课堂考勤及早操检查等日常工作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功能。
(三)搭建学生指导服务五个中心
1.建设学生事务信息化的资源共享中心
高校可以依托校园网,运用信息技术,建设学生事务管理信息一体化平台,实现学生信息资源实时共享,使学生档案管理、证卡办理、评优奖励、违纪处理、资助申请、公寓管理、成绩查询和信息统计等工作更加高效,提升学生事务管理效率,提高学生管理精细化水平。建立学生奖惩信息库,发挥学生奖惩信息在学生入党考查和评优奖励等工作中的激勵作用,促进学生资源共享,使学生管理工作高效运行。
2.建设心理辅导立体化的心理健康中心
不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设,构建学校、二级学院、班级和宿舍四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体系;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宣传教育活动体系建设、咨询服务体系建设、预防干预体系建设和平台保障体系建设“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创新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创立学生心理问题筛查、干预、控制、跟踪一体化的预防体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务体系,形成全方位和多层次的立体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3.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全程化的创新创业中心
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围绕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针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和实训孵化等三大方面建设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过程。第一,建设完善的理论课程体系。面向全院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并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公选课与网络课程,在学生内心深处埋下创新创业的种子;建设包括直播课堂、创业资讯、创业知识和课程资源等模块的菜单式网络课程体系。第二,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技术发展动态,建立学院和教学系两级创新创业竞赛体系,对应衔接各种职业技能大赛,实现每个专业(群)开设比赛项目,并可向上溯及各类竞赛,以竞赛为抓手,推动创新创业活动广泛开展。第三,建成集服务中心、孵化器、加速器和培训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众创空间,实现万众创新创业。第四,建成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成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管理、网络课程、实践活动、项目管理、成果转化、资源共享、档案管理和大数据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信息化应用服务平台,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信息化管理。
4.建设体现“以生为本”人性化的宿舍管理中心
依据《高等学校标准化学生公寓评估标准指标》具体要求,完善条件和制度,优化卫生环境,切实提升服务水平,积极开展高校标准化学生公寓创建工作。进一步规范学生宿舍管理,坚持人性化服务,健全完善辅导员进学生公寓制度,理顺学生公寓管理关系,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全力助推党团建设进公寓、进宿舍,打造“党员示范宿舍”“优秀团员示范宿舍”发挥党团建设的引领示范作用。开展文明宿舍创建活动,打造“文明宿舍”,弘扬身边好人事迹,形成整洁、安全、和谐和文明的公寓氛围。
5.建设资助工作规范化的资助中心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将资助工作与育人工作相结合,构建“奖、助、贷、勤、补、减、免、偿、险”九位一体的全方位、全过程和全覆盖资助体系;开发学生资助管理系统,提升优化系统的功能,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系统化管理模式,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等次精准和资助对象资助等次,确保应助尽助;把握资助育人导向,加强学生诚信、感恩和励志教育,培养学生懂感恩、敢担当、甘奉献,自觉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培育两种精神
1.以技能大赛为载体培育工匠精神
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建立健全的竞赛管理办法,以竞赛项目为标准,将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纳入学生专业技能竞赛项目和内容中,将职业技能竞赛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开发与之对接的竞赛项目,实现专业和学生的全覆盖。通过技能竞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专注和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以技能大赛为载体,着力培育学生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和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从细节做起,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锻造学生优良的工匠品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以青年志愿者活动为依托培育志愿者精神
以“立足校园、服务社会、锻炼自我”为宗旨,设立青年志愿服务学院。强化培训体系,定期举办培训班,将志愿服务活动专业化,以“哪里需要,我们就在哪里”为志愿口号,提高青年志愿者服务质量和水平。通过树立特色品牌、搭建参与平台和创新长效机制,将实施学生青年志愿者服务常态化项目与文明创建和思想道德建设等各项工作相结合,贯穿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全过程。不断赋予青年志愿者活动新的时代内涵,践行雷锋精神,提升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凯瑞.微时代下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挑战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2020(10).
[2]宋凯丽.以人为本视域下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10).
注: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GXGZJG2017A019);2020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大学生责任担当素养培育路径研究”(2020SZ075);2020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研究”(2020SZ02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石月皎(1978— ),女,壮族,广西上林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韦家旭(1977— ),男,壮族,广西上林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黄梨锦(1986— ),女,壮族,广西宁明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黄桂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