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雅 岳桂华 周元明 刘雪萍 汪涛
【摘 要】本文分析“双高”背景下护理专业群构建模式的核心内涵,从大健康行业发展的视角、职业资格与服务需求的视角、治理的视角和职业能力本位的视角等指出其可行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 护理专业群 建构模式 共享机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1-0073-03
专业群主要是为服务产业而生,由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的若干专业合成。不同的组群方式确定了外在的服务形式和服务范围,也决定专业群建设的模式和主要内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不仅是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对各行各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关键和抓手,更是高职院校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推进高职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内在需求。
然而,在专业群建设的实践进程中,专业群设置与产业链或职业岗位群的关联度较低,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大供需疏离与鸿沟。为此,笔者以高职护理专业群为例,探索“一院二链三融四体”构建模式。
一、“一院二链三融四体”建构模式的核心内涵
“一院二链三融四体”建构模式是基于高职护理专业的职业教育类别属性、健康照护职业的行业属性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属性建立护理专业群。其中“一院”指本校内护理学院,“二链”指全人群健康链和专业群服务链,“三融”指群内各要素的产教融合、书证融合和课赛融合,“四体”是指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职业教育相关方。
(一)高职护理专业群的组群逻辑与专业布局
人的一生包括生、老、病、死等不同阶段,而每一个阶段都包含着健康、亚健康、疾病和康复等健康发展的子过程。即使在疾病状态下,慢性病照护与非慢性病照护、健康管理与亚健康管理、疾病期照护和康复期照护等,在医理上和模式上均有本质的不同,照护服务的地点、环境要求、从业人员及其专业技能等也有所区别。综合这些因素,与健康照护这一核心概念相关的服务链大致可以分为健康管理、社区护理、急性期护理、康复护理和安宁疗护等子过程,形成照护对象不同但照护需求相互衔接、职业环境不同但照护服务素质要求相似、职业岗位不同但能力基础共通的专业群服务链(见图1)。
在此结构中,护理专业作为“龙头”专业渗透到婴幼儿照护、老年照护、健康管理与康复治疗等工作领域(见图2),面向医院及相关各类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机构培养专门化技术技能型人才,与服务于医疗机构、基层卫生医疗服务机构和专业卫生服务机构的护理人员,居民服务业中的托儿所、干部休养所、老年养护机构、残疾人养护机构和养生保健机构中的生活照料服务人员、保健服务人员、医疗辅助服务人员和康复咨询服务人员等职业工种形成对接。
(二)高職护理专业群的共享共建共育机制
从专业建设转向专业群建设,出发点在于解决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强化社会组织协同和汇集社会资源,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新的内生动力,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一院二链三融四体”护理专业群建构模式,基于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理念,以广西医药卫生职业教育集团为依托,以护理学院为试点,针对专业布局、教学标准、教师团队和教学资源等关键环节,建立“一院四体”协同共建共育机制。改进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并逐步完善人才柔性引进、双向流动和协同管理的工作机制,形成“双职称、双资格”通道以推进校企专和兼职教师的深度融合,共同制订专业标准、教学标准和职业等级标准,并在实践领域发挥双主体协同共育作用(见图3)。
(三)整合多个职业岗位(工种)能力需求,建立“1+X”双证融通机制
按照现有资格标准进行的教育培训,始终存在不能及时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滞后效应。职业资格是教育与劳动就业的结合点,融合专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是职业教育类别属性的标志之一。因此,职业教育需要加强针对技术与社会发展进行资格预测研究,同时也需要通过有效的专业教育质量提升,强化学生对社会、职业、岗位任务、工作标准的自适应和自创造能力。通过相关文件分析可知,目前适合护理专业群各专业的学生考取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主要分布于两个方向:一是专科技能方向,如重症监护护理、手术室护理、血液透析护理、急诊护理、康复护理、肿瘤护理、新生儿护理、老年护理、造口护理、中医护理、社区护理和心理咨询师等;二是健康服务产业方向,如母婴护理、托幼服务与管理、小儿推拿师、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幼儿保育、健康管理师、营养师、健身指导与管理和中医养生保健等。
课程作为职业院校服务学生专业成长的载体,必然是融合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训练的关键性结点。但是,职业教育在时间和空间等办学和教学要素的制约下,必须在国家教育的标准基础上对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工种进行取舍,原则上每个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工种)3~5个、核心课程6~8门为宜。比如护理专业以“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婴护理”“儿科护理”“急危重症护理”“老年护理”为核心课程,对接护士执业资格证、育婴师证、母婴护理师证、老年照护证和失智老年人照护证。
二、“一院二链三融四体”建构模式的可行性
(一)基于大健康行业发展的视角看建构护理专业群的可行性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以人的健康为出发点,围绕“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开展卫生健康服务。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和发展健康产业等6项任务已列入规划重点。到203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要达到16万亿元。大健康产业是广西创新发展的第9张名片,健康养老、健康旅游、健康食品、智慧健康、医疗康复器械和医药产业都是重点发展的领域,对人才队伍规模、结构、能力和素质都提出了新的需求,从而为大健康类职业院校办学规模发展、新专业的培育、布局与结构调整以及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目前广西健康服务人才与全国平均水平和西部平均水平仍有差距,健康类服务技能型人才培养将成为影响健康广西战略目标达成的关键。在此背景下,“一院二链三融四体”的护理专业群建设模式,以区域内高水平护理专业为龙头,将专业群建设与广西大健康领域的经济发展的人力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将护理群与健康照护职业岗位与工作任务紧密地结合,以全人群健康链为线索系统性统筹,整体性设计专业群服务链,专业设置与广西大健康产业匹配度达到100%,能够为专业群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基于职业资格与服务需求的视角看建构护理专业群的可行性
“职业资格”是来自工业社会学研究的职业教育术语,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也被称为“胜任特征”,是从事职业活动(有时也包括其他重要的生活实践活动)时能够应用的、通过学习获得的能力或潜力,包括知识、技能、技巧和必要工作经验。职业资格是教育与劳动就业的结合点,这一重要特性,使资格研究成为教育科学(如职业教育学、教育社会学等)以及其他许多社会科学(如劳动科学、工业心理学等)重要的跨学科研究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二孩”政策与老年社会的到来,基于疾病状态下的临床护理服务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一是在各医疗机构的临床护理领域,行业政策导致中职护理专业退出,使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变化,高职人才将岗位“前移”,原来高职人才岗位将由本科人才“填补”;二是照护的内涵逐渐从疾病状态的照护,拓展到了健康期和亚健康期等健康不同状态的照护。婴幼儿照护和老年照護等领域的服务需求不仅规模越来越大,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这些服务需求的核心是“照护”,是依托临床护理技能在不同职业环境、向不同人群提供看护、照顾、辅助治疗、帮助其康复和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执业过程,使临床护理从卫生与社会服务领域拓展和渗透到居民服务领域成为必要和可能。依托职业教育集团建构“一院二链三融四体”护理专业群,能够通过护理学院发挥临床护理专业的龙头作用,建立多主体交融与协同机制,对专业结构、专业布局、队伍建设和资源建设等重要的关键结点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以核心课程融合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为突破点,建立专业标准、核心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证书考核标准,最终实现产教融合、书证融合和课赛融合。
(三)基于治理的视角看护理专业群建构模式的可行性
职业教育协同治理包括政府、职业学校、企业和社会组织等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共同对职业教育的行动决策、管理与资源匹配等提供服务和支持,并在此过程中使不同利益或是相互冲突的利益得以调和,通过联合行动使得产教持续地融合发展。职业教育的治理在宏观上需要政府通过政策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之间的关系协调,使职业教育服务于产业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在中观层面则需要学校、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职业教育治理,形成发展职业教育的合力;在微观层面则是专业群建设要匹配产业发展需要,为产业发展提供适销对路的人才支撑。“一院二链三融四体”模式中的“一院四体”,正是基于职业教育特性,把专业群作为学校服务社会的载体,通过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并优化集团运行机制,使之成为统一宏观、中观、微观各层面的价值取向与目标价值定位的中枢系统,指挥、协调、控制、调整和优化专业群建设的全过程,为专业群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四)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视角看护理专业群建构模式理论上的可行性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最终要流入市场,接受市场检验。而检验人才是否合格最为直观的标准就是技术技能人才能否匹配岗位要求、能否适应岗位未来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专业设计是以岗位为依据,与岗位具有内在一致性。因此,体现职业分工的岗位群是高职院校构建专业群的逻辑基础,也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和供给精准化的重要依据。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及职业性,决定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以“能力本位”为导向。因“一院二链三融四体”护理专业群建构模式仍处于初级阶段,教学团队的在工作理念上尚未达到全员认同,在教学实施的方法手段上还未能实现灵活多样和融会贯通,在应用与推广过程中难免存在多证机械叠加导致教学运行的学时资源紧张和教学活动运行不畅等问题。如何通过深化“1+X”工作机制推动三教改革,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与效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龙海.“双高”背景下高职专业群建设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20(8).
[2]周衍安.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方法和路径——专访北京师范大学赵志群教授[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6).
[3]陈保荣,高文杰.专业群匹配产业的价值向度及协同治理要义[J].职教论坛,2020(7).
[4]丁锦箫,龚小勇.“双高计划”引领高职专业群建设: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5).
注: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发展研究基地(桂教职成〔2019〕63号);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基于信息技术的医学职业院校临床技能实训体系的研究与实践”(GXGZJG2019A026)
【作者简介】周小雅(1963— ),女,浙江宁波人,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药学职业教育;岳桂华(1969— ),男,山东东营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医学教育管理、中西医结合防止心血管疾病;周元明(1963— ),男,通讯作者,浙江诸暨人,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医学教育管理、外科临床;刘雪萍(1963— ),女,广西玉林人,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护理管理、护理职业教育;汪 涛(1975— ),男,安徽合肥人,医学硕士,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肿瘤能量代谢、护理高职教育。
(责编 黄桂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