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理路的审思与重构

2021-08-26 03:41高飞王华倬
体育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理路思想史范式

高飞 王华倬

摘 要:以近30年来我国中外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的文献资料为基础,运用历史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学者学校体育思想史的研究理路进行审思。研究认为,我国学者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理路在借鉴了人物史、流派史、系统性研究范式、线索史等教育思想史研究范式,体育人物史、多元史学理论的知识框架与理论范式等体育思想史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开始转向思想史本源,并在引入全球史、后现代史、社会史等思想史研究范式后,初步形成了人物史、时代史、国别史的书写逻辑。复归到史学方法论层面,面对其存在的思想割裂、学科特性不足、全球观不足等现实问题,重构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以“学科史”“社会文化史”“元研究”为主导的未来发展趋向,对实现我国学校思想史研究的理论自觉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 键 词: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范式;元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1)04-0068-07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 literature for about 30 years in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ideological history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searches, using the methods of historical research and logical analysis to collate and summarize research approach on the ideological history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by Chinese scholars. We have concluded that based on drawing lessens of research paradigm from educational and ideological history including human history, school history, systematical research paradigm and clue history, and research paradigm from ideological history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cluding sports character history, knowledge framework and theoretical paradigm of pluralistic historical theory, the research approach on the ideological history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by Chinese scholars has began to turn to the origin of ideological history; by introducing research paradigm of ideological history including global history, postmodern history and social history, that has initially formed the writing logical of the human history, the times history and the national history. Returning to the methodological layer of the history, and facing these practical problems comprising ideological fragmentation, insufficiency of discipline characteristics and global concept, via the future developmental trend mainly guided by “subject history”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y” “meta study”, reconstructing the ideological history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may ha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realize the theoretical consciousness of the research of ideological history for Chinese schools.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ideological history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research paradigm;a meta study

“科學演进是前科学—常规科学—反常与危机—旧范式下的科学革命—新常规科学的动态发展历程”[1]1-2。“前科学即进入科学体系之前人类的实践经验”[2]。“一门科学如果处于前科学时期,那么这门科学是还没有形成范式的科学,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个时期关于所研究的学科基础理论学者们还没有达成共识,各种争论不休的学说依然存在着。科学范式的形成标志着该门学科已经具备了系统完整的学说体系,同时也标志着这门学科的发展进入了常规科学时期”[3]。学校体育思想史作为尚处于前科学阶段的研究领域,其研究范式还远没有形成,但我国学者围绕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理路的相关问题已展开了较为广泛的讨论,呈现出研究主体多样,思维发散、研究内容广而不全的特点。基于“缺少范式的时期,所有与学科发展相关的事实也同样具有价值”[1]15的观点。本研究以“线索史”为主线,将处于前科学阶段的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的演进历程分为传统和新兴两个阶段,传统阶段研究是在教育思想史、体育思想史研究范式主导下的借鉴与摸索过程,新兴阶段研究是在继承传统阶段范式的同时,吸纳思想史新兴研究范式的历程,在此基础上,重构我国学者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理路有助于该领域学术图景的形成与发展。

1 传统研究范式的借鉴

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是关于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历史研究。处于借鉴阶段的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主要以借鉴教育思想史与体育思想史的诸多范式为主。

1.1 以人物史、流派史、系统性研究范式、线索史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史研究理路的借鉴

教育思想史主要研究的是历史上作为主体的人类种族及个体运用一定的概念、范畴对教育现象及其内在规定性较为系统的认识和理性把握[4]。作为教育思想史的分支,学校体育思想史应是对学校体育教育现象的系统认识,属思考的逻辑层面。我国学者在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中借鉴了诸多教育思想史研究中成熟的研究范式。

其一,人物史。这类研究范式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其主要关注的是个别“大家”的体育教育主张、理论及体育教育学说,并以“大家”所处时代为序[5],阐释各个时代不同领域的“大家”关于教育(体育教育)的认识。遵循个体主体性的原则[6],以对个体教育思想的深入挖掘和阐释为目的。传统的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多借鉴这一范式,在所检索的学校体育思想史文献中有20余篇以此为研究思路。尤以民国时期的研究使用最多,如《论毛泽东体育教育思想及其时代价值》《蔡元培体育教育思想与当代体育教育》《张伯苓体育教育思想探析》《吴蕴瑞体育教育思想探析》中都具体阐释人物的体育教育思想,深入挖掘精英人物在时代背景下对体育教育的认识[7-10]。这一研究范式适用于学校体育思想已然成熟的历史时期研究。但这类研究范式存在因思想家观念的独立性导致其思想在所处时代之中出现割裂断层的问题,很难体现史学研究的连续性。因此,研究不仅仅借鉴这一类研究范式。

其二,流派史或思潮史。以理性主义为指导,主要阐释学校体育思想的演革、变迁历程,遵循群体共性原则,以绵延连续梳理某一群体教育思想为目的[11]。近现代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多借鉴这一范式,至今已发表的文章中有近10篇文献采用了此类研究范式,如《民国时期实用主义体育思想研究》《军国民体育思想与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之比较》等[12-13]。流派史旨在具体阐释思想流派的形成背景、影响因素、社会贡献等方面的内容,使其整体化、系统化,如“三基”体育思想、终身体育思想等。流派史可规避人物史的思想断层问题,但在主观流派划分的导向下,易出现研究中片段化历史,导致出现历史断代的问题。

其三,系统性研究范式。其标志思想史研究开始从外部梳理向内部理路研究迈进,从割裂式的思想梳理向系统化的思想建构转变[14]。正如笛卡尔所言,论述思想观念时常见的错误是认为观念与现实一致[15],系统性研究范式主要为规避这类错误,关注思想从感觉到知觉的演进研究。其遵循系统原则,以对学校体育思想与其他关联观念群的整合论述为目的,现当代西方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更多借鉴此类研究范式,其核心在于观念梳理与系统建构,试图解决研究模式单一的问题。《美国“新体育”思想的历史解析与启示》视新体育思想为系统,分析了新体育思想的发展历程[16]。

其四,线索史。其主要以诸多思想线索中主导发展方向为基本线索[17]。研究中主要关注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一般应用于中外学校体育思想的百年研究,也适用于学校体育思想史方法论、范式、方法、体系的研究。如《中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百年演进给我们的启示》将学校体育思想划分为继承传统经验和吸收西方理论两大阶段,归纳不同阶段的发展线索,梳理各个时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思想流派,分析主流教育思想是如何在内外挑战过程中,吸收各家学说,不断实现思想的更新和完善的[18]。本质上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是在学习西方近代以来教育思想的同时,继承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合理成份,不断进行中国化探索的过程。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借鉴人物史、流派史、系统研究范式、线索研究范式有助于其思想发展脉络的梳理,厘清学校体育中“育”这一维度的思想沿革。

1.2 体育人物史、多元史学理论的知识框架与理论范式主导下的体育思想史研究理路的参照

作为体育思想的一部分,学校体育思想是处于一定时空背景下对学校体育的全面认识,更注重体育思想中的教育价值,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身体培育观、体质教育观、健身价值观、军事体育观、技能体育观、文化价值观、心理体育观等。体育思想史内涵从“体育”“思想”“史”概念出发,应是叙述关于人体和运动诸现象的理论与精神的变迁及沿革的学科[19],又或是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对体育这一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20]。因此,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应然是叙述“体”与“育”理论与精神的变迁及沿革,并主要研究人们对学校体育这一现象的认知和阐释。我国学者在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中借鉴了体育思想史研究的范式。

其一,体育人物史。这类研究范式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21],遵循个体性与整体性相结合的原则,以在体育史大背景下深入阐释思想的内涵与外延为目的。至今学校體育思想史研究也多借鉴这一范式,适用于学校体育思想各个历史时期的研究。如《恽代英学校体育思想研究》《康有为的学校体育思想》《扭曲的身体与自然的体育——卢梭体育教育观的整体面向》《福禄培尔幼儿体育思想的渊源和内涵》等[22-25]。但人物史本身存在对学校体育思想家的贡献评价较为主观的问题。

其二,多元史学理论的知识框架与理论范式[26]。作为在系统归纳体育思想史书写形态后总结出的一种研究范式,提倡综合精英和民众的思想史研究理念,从多元视角出发阐释思想发展脉络。如《我国学校体育政策话语转变历程与审思》采用话语这一社会学研究范式,以话语为主线,从社会变迁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中国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27]。作为从属于体育思想史研究范畴的学校体育思想史,借鉴多元史学理论的知识框架与理论范式,有利于凸显学校体育思想史的体育特性,有助于梳理学校体育思想史的意识形态。

此外,我国学校思想史研究本身还要注重在思想史研究中相对于连续而言的非连续性问题,即少数精英或者经典在历史事件脉络中的“突发奇想”,如洛克“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的思想是超越当时时代背景的[28],在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这类思想往往是思想发展中的“断裂层”,但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如何借助哲学方法论中决定论与非决定论、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唯名论与唯实论,使其有助于分析思想史的内在逻辑,有利于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体系在母学科(如教育学)的合理性阐释,不仅是体育思想史研究需注意的问题,也是前科学阶段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需注意的问题。

2 新兴研究范式的吸纳

由于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范式尚未形成,借鉴教育、体育思想史的诸多研究范式,都面临着难以完全契合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的特殊性及教育、体育双重特性的问题。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理路开始转向元本位,不再生硬地借鉴上位学科,并试图从思想史研究范式本源出发,尝试性融合适合自身的研究范式,研究理路初步形成。我国学者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开启思想史范式引入与研究范式启蒙的新阶段。

2.1 以全球史、后现代史、社会史为主的思想史研究范式的引入

复归到思想史的范畴,学校体育思想史更像是一部学校体育思想观念的发展历程史。如何保证中立和客观的态度去阐释其历史进程,如何进一步思考研究范式的合理性、公认性,如何保持历史的整合性、同时性、关联性等问题,不仅是史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也是学校体育思想史元研究的基本问题。具体而言可划归为如下3类。

其一,全球史。因其宏观的历史视野以及对欧洲中心主义的挑战,成为国内史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点[29]。“全球史”的核心在于“互动”,重视全人类文明的交流和互动,以求尽可能地摆脱民族、国家的限制,真实地描述世界的、人类的历史[30]。思想史研究中以全球史为研究范式,以期突破种族的障碍,探讨同一时期不同地域人类的意识形态,如《从“区域史”到“全球史”——当代中国<体育史>的叙事转向》虽未明确涉及学校体育史的研究范式,但体育史学研究已经有引入全球史进行研究的倾向,试图跨越民族区域的障碍来看体育思想、观念的历史发展脉络[31]。

其二,后现代史。后现代史更为关注对理性的怀疑和批判,是对现代主义历史中西方中心论的超越,强调被现代主义所忽视的边缘范围的发展轨迹,驳斥历史的绝对客观和内在一致性,对西方中心论的观念持批判态度[32]。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强大冲击,后现代主义开始渗透进思想史的研究领域。如《美国体育思想演变与启示》在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体育精神考量的论述部分,以后现代史学范式的批判精神为准绳,以期打破传统研究范式的条条框框[33]。此类范式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近现代思想史发展的复杂性,也有助于开阔历史视野,但应注意把握对理性和非理性的合理认识和运用。

其三,社会史。作为新史学的范式,其主张将人类社会视为有机整体进行研究,倡导自下而上的的历史观,在借鉴如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吸收历史学研究的特色,以进行完整的、全面的、综合的思想史梳理与研究[34]。《近代国人对西方体育认识的嬗变》便采取社会史研究范式,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解读国人对西方体育或体育教育思想的认识[35]。如果说后现代史学强调的是历史发展的“解构”,那么社会史则关注的是历史现实的“重构”。社会史研究意在探讨学校体育思想的产生与社会的外在联系,在阐释学校体育历史事件本体意识的基础上更为强调思想的产生,及其实践指导下作用于社会发展的复杂关系,聚焦于社会变迁中学校体育思想的演变与发展之路的相关研究内容。

从思想史本身的沿革出发,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史处于前科学阶段,尚未形成业内公认的研究范式,其研究理路便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形态。无论是全球史、后现代史还是社会史,其核心要义是复归到史学研究中寻求秉持客观研究原则的有效途径。

2.2 以人物史、时代史、国别史为导向的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范式的启蒙

目前,尚未有学者对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方法论进行归纳和反思,研究范式也现出广而不全的特点,其研究多停留在“史料整理”而非“史学思考”的层面。多数研究以“流派”“思潮”“观念”“理念”等为主题进行历史梳理,但现阶段从不同人物、不同国别、不同课程、不同运动项目出发,对学校体育思想作以更深层次整合的相关研究尚显不足。因此,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若要实现前科学阶段向常规科学阶段迈进,就要打破旧思路,多关注人物思想史和社会历史变迁的一致性,以及思想演变的继承性等问题,同时在思想史研究范式进行系统总结和思考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史学研究的新动向、新方式,以方法论为指导,对体育思想史现有研究范式进行总结,聚焦学校体育思想史应当如何研究和如何进行方法自主构建等问题,对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范式的启蒙与发展起到推进作用。从一般科学方法论的视角出发,梳理和分析以往学校体育思想史的研究成果,认为处于启蒙阶段的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表现出如下特点。

其一,其所借鉴的范式在融合了教育思想史“人物史”和体育思想史的“体育人物史”的基础上,呈现出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中的“精英人物史”倾向。这类研究以人物为切入点,重点阐述某一人物的學校体育思想,即所谓“精英人物史”。所研究的人物一般为在学校体育发展史上产生重大影响、做出杰出贡献的思想家及实践者。

其二,在结合教育学流派史、系统研究范式、线索研究范式,多元史学理论的知识框架与理论范式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时序史特性的研究范式倾向。其本质上以时间作为线索和切入点,重点阐述某个历史时期或某几个历史时期的学校体育思想,即所谓“时代史”[36]。所研究的时代一般为在学校体育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如对近代、改革开放及现当代的学校体育思想的历史梳理。

其三,以国别为切入点,重点阐述某个国家或某几个国家的学校体育思想,即所谓国家的学校体育思想史,和前两类研究不同的是,这一类研究往往非常注重比较研究法的运用。目前已有针对中美、中日等学校体育思想发展脉络的对比研究。

启蒙时期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以精英人物史、时序史、国别史为主导。运用此类范式进行的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也初步取得了理论成果,但还没有打破纵向或横向的传统研究逻辑,也没有与当下的新史学研究范式如全球史、后现代史、社会史完全接轨,总之这一阶段还处于吸收和消化全球史、后现代史学等多元研究范式的阶段。

3 研究理路的重构

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脱离不开其研究的方法问题,也规避不开方法论层面的难题。伴随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成果的日益增多,在归纳研究现状基础上审思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新的研究路径势在必行。

3.1 我国学者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理路的现存问题

我国学者学校体育思想史的研究理路,其所关注的点仍在于探讨过去思想是如何连续至今的,并如何为今所用,对当下的学校体育思想具有引领意义,也为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起到指导的作用。从研究成果来看,已有部分进展。但由于学校体育史研究体系本身不够成熟,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的内在理路仍存在如下问题。

其一,思想割裂。学校体育思想本身发展具有连续性的特点。无论是清末民初到近代、现代和当代各个阶段的思想研究,还是古代西方观念从重视身体教育到忽视身体教育的演化,再到近现代对身体教育的重新关注,都是一种历史性的延续,并在历史流变中渐进式发展和变化,体现了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延续性。但当下的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难以立体地阐释各个时期学校体育思想的价值,其更像是学校体育思想的研究,而非学校体育思想的历史研究。这也是学校体育史、学校体育思想史缺少自身独有研究范式的主要原因,并没有纵向上梳理学校体育思想的演变过程,而更多关注单一思想所包含的内容,忽视了学校体育思想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性与流动性。学校体育思想的演化并非线性的简单的发展过程,而是有着一套复杂的演化机理。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的能动论,动态地、系统地看待历史事实,强化历史认识的主动性,是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的前提。学校体育思想史本身是一种基于学校体育意识流的延续,是从时间轴、逻辑链层面的绵延续述,而不是简单时间或空间的线性变化,其本身应具有动态延续的特征。

其二,学科特性模糊。从学科视角出发,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隶属于教育、体育、历史的交叉领域。至今对于“学校体育思想史究竟是研究什么的科学”等问题界限的认识相对模糊,对于“学校体育自身发展历程”边界的界定也不甚清晰。“学校体育自身发展历程究竟包含哪几个阶段”“学校体育自身发展历程与体育发展历程的界限划分到底依据什么”等问题仍旧悬而未决。至今,学术共同体对体育教育、学校体育的概念的认识广而不专,各抒己见,导致学界对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对象边界的认识难以达成学术共识。基于学科融合视角的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成果还十分鲜见,这也反映出其研究理路碎片化的现实。由于学校体育思想史概念不清晰、史学体系不成熟,以至于难以清楚界定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的具体内容,导致出现研究停留在对发展脉络的经验总结而难以上升到史学理论研究层次等问题,是研究理路仍旧处于前科学时期的基础研究阶段的主要原因。

其三,全球观不足。中外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如何规避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色彩,更为客观理性分析学校体育的历史现实仍是该领域关注的焦点。当下中外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一味生硬借鉴新史学研究范式,难以科学化地梳理东西方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逻辑,以至于学校体育思想史方法体系难以建立。因此,如何在全球背景下梳理中西方学校体育思想史,客观审视美国新体育、欧洲价值教育等学校体育思想的价值,在东西互渐中挖掘隐藏历史现实背后的思想观念成为研究难点。如何掙脱民族国家的限制,准确把握全球学校体育思想话语体系,描绘世界学校体育思想的历史是未来研究中的主要任务。

3.2 以学科史、社会史、元研究为中心的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理路的重构

在人文学科中,研究方法并不外在于研究的对象,往往与研究的对象、对研究对象的理解以及对研究对象的界定密不可分[37]。同学校体育思想史概念的澄清一样,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理路的相关问题亦属于学校体育思想史的“元研究”范畴,其归根结底属于史学研究领域,要实现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理路的重构则需要从史学方法论、研究范式的根源出发,重新审视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理路的特征。

由于全球文化的多元发展,史学在力图摆脱其“研究中心化”的同时,试图打破横向或纵向思想史梳理的一般研究理路,尝试动态地、全面地还原历史研究的全貌。以托波尔斯基的史学方法论[38]认识为基础,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方法论亦可分为3大类:其一,适用于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对象和内容的“客观的思想史方法论”,包括对学校体育历史事实、历史过程和因果论、决定论和规律性的研究;其二,适用于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功能或作用的“实用性的思想史方法论”,包括对选择学校体育思想史的研究范围、确定史料依据和历史事实、资料源知识与非资料源知识、历史解释、历史分期等问题的研究;其三,适用于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结果的“非实用性学校体育思想史的方法论”,包括对学校体育思想史前人研究的分析,对一般规律的表述、学校体育历史叙述、价值评估和学校体育思想史学方法论结构的探讨。

由此,从交叉学科(教育、体育、历史)的视野下探寻适合学校体育思想史的研究理路,应考虑融合3个学科的特色,并在此基础上重构学校体育思想史的研究理路。基于此,认为未来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理路有如下3种倾向:其一,适用于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对象、内容或问题研究的“学科史”。学科的存在体现为某个学术领域的内在思想体系和外在组织规范。学科是历史的产物,学科研究不能缺少历史视角[39]。学科史重在强调学校体育基本特征,以学校体育学科独有的知识体系来阐释其思想的发展进程,而不是一味地套用教育或体育学科的理论框架和知识体系。主张从学校体育本身的结构、功能和价值出发,从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内容出发来阐释学校体育研究者对学校体育内容的基本认识和经验反思,而不是参照一般的教育内在结构来提炼并构建学校体育的思想体系。其二,适用于学校体育思想史影响范围研究的“社会文化史”,即多维视角下的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社会文化史”旨在将学术思想史与社会史结合,放到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及一般精神生活的过程中去考察[40]。主要关注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影响下的社会精英和大众对学校体育的整体认识和经验反思,重点分析社会因素对学校体育思想演化过程中的影响,由外在(社会影响因素)向内(社会影响下的学校体育的发展脉络)来阐释学校体育思想的演变逻辑和发展规律。其三,适用于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的“元研究”,即超越以往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的研究,在研究中强调把握方法论、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的科学发展脉络和规律,重视研究理路的迭代更新,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并构建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理路体系。研究旨在回归到对学校体育思想研究的再思考上来,回归到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关于“证实”“证伪”核心要义的研究上来。

从研究理路的维度来看,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的未来走向应是对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史问题边界的拓展、分化与重塑。首先,确立“什么是学校体育思想史”的根本问题,界定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的具体范畴、揭示学校体育思想史书写形态的基本规律。其次,借鉴其他思想史研究的历史观与方法论,从哲学领域引荐思想观点并留为己用。如尼采、福柯的谱系学、罗素的分析哲学、梅洛-庞蒂的身体哲学和怀特海的过程哲学等等,用以尝试探索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范式的形成,实现从理论自觉到理论自信的目标。

此外,由于我国学校体育历史的研究本身不够成熟,在进行学校体育思想历史的研究时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在保证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连续性的基础上反思思想演变的流动性和矛盾性,反思学校体育思想历史上矛盾冲突产生的原因。二是重视非连续性与连续性思想相结合的历史推演,而非仅仅关注学校体育中连续性的思想。历史节点上突兀的断裂思想,其产生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三是注重学校体育元本位哲学视角的回归,而非单一化的理论谱系整合,应在研究中注意谱系法的合理有效运用。

探讨我国学者学校体育思想史的研究理路,阐释未来走向,不仅有利于形成科学化的学术研究图景,还有利于学校体育史、学校体育思想史领域研究范式的形成。借鉴教育思想史、体育思想史、思想史的研究范式,从一般科学方法论的角度出发,在融合思想史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到学校体育思想史的研究中,是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范式形成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在连续性基础上反思思想演变的流动性和矛盾性,重视非连续性与连续性思想的推演,注重学校体育元本位哲学视角的回归,同样也是其研究范式形成过程中的必要环节。相信以此为基,会为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论、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等相关研究的发展提供一点可能。

参考文献:

[1] THOMAS S K.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M].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6.

[2] 钱学森. 现代思维与改革[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6:2-3.

[3] 库恩. 科学革命的结构[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3-15.

[4] 张斌贤. 西方教育思想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2-3.

[5] 张斌贤. 西方教育思想史研究的视角与视野[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13(4):2-16.

[6] 王晨. 从思想本身到思想建构方式——思想史研究范式演进与教育思想史研究[J].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5(1):148-160.

[7] 周建辉. 論毛泽东体育教育思想及其时代价值[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28(6):59-62.

[8] 海涛,何叙. 蔡元培体育教育思想与当代体育教育[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5):1-4.

[9] 谢腾辉,闫涛. 张伯苓体育教育思想探析[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5):441-446.

[10] 覃兴耀,顾渊彦. 吴蕴瑞体育教育思想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8(3):115-118.

[11] 张斌贤,陈露茜. 美国教育思想演化的主要阶段与基本特征[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6(2):123-132+158.

[12] 牟艳. 民国时期实用主义体育思想研究[D]. 苏州:苏州大学,2005.

[13] 陈洁. 军国民体育思想与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之比较[J].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0,29(4):8-10.

[14] 王晨. 教育思想史系统性研究方式及其限度[J].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6(1):148-160.

[15] RENE D. A discourse on the methed of rightly and reason and seeking truth in the sciences[M]. Liaoning:Liaoni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18:5.

[16] 吕红芳,边宇. 美国“新体育”思想的历史解析与启示[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3,33(2):12-16.

[17] 杜成宪. 中国教育思想史研究散论[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8(2):5-11.

[18] 赖天德,于述平. 中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百年演进给我们的启示[J]. 中国学校体育,2003(3):60-61.

[19] 杨铁黎,张建华. 关于体育思想史研究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J]. 体育教学,1990(2):55-59.

[20] 乔克勤. 西方体育引进我国前后的思想剖析[J]. 体育文史,1987(2):23-24.

[21] 关文明,杨晓生,唐汉滔,等. 广东优秀运动队思想的发展及其特点[J]. 中国体育科技,1996,32(10):53-54.

[22] 李世宏. 恽代英学校体育思想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1(6):133-136.

[23] 何叙. 康有为的学校体育思想[J]. 体育科学,2004,24(3):64-66.

[24] 吴永金,陆小聪. 扭曲的身体与自然的体育——卢梭体育教育观的整体面向[J]. 体育学刊,2018,25(2):1-8.

[25] 刘建进,庄弼. 福禄培尔幼儿体育思想的渊源和内涵[J]. 体育学刊,2020,27(2):73-78.

[26] 马彦. 我国体育思想史书写形态的逻辑脉络与重構[J]. 体育学刊,2010,17(9):17-20.

[27] 邓伲姣,王华倬. 我国学校体育政策话语转变历程与审思[J]. 体育文化导刊,2020(6):26-32.

[28] 张爱红. 约翰·洛克体育思想的历史价值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7):37-40+45.

[29] 张旭鹏.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史学理论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72(5):16-23.

[30] 王邵励. 什么是“体育全球史”?[J]. 体育学刊,2019,26(4):1-7.

[31] 王邵励. 从“区域史”到“全球史”——当代中国《体育史》的叙事转向[J]. 体育学刊,2017,24(3):40-44.

[32] MICHAEL S. Galileo and the medici:Post-renaissance patronage or post-modern Historiography[J]. Transversal: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he Historiography of Science,2017(2):226-232.

[33] 边宇. 美国体育思想演变与启示[M].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4-5.

[34] 朱治军. 社会史范式对西方课程史研究的重构——以克里伯德和古德森为例的探究[J]. 外国教育研究,2018,45(9):70-79.

[35] 张晓军. 近代国人对西方体育认识的嬗变(1840—1937)[D]. 长春:吉林大学,2010:6.

[36] 邓伲姣,王华倬. 古希腊到欧洲中世纪体育教育思想的历史演进与启示[J]. 体育学刊,2020,27(1):7-14.

[37] 佚名. 教育思想史研究:范式与方法[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13(4):1.

[38] 耶日·托波尔斯基. 历史学方法论[M]. 张家哲,王寅,尤天然,等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31-32.

[39] 王邵励.“体育史学”从哪里来:学科史的追问[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9):11.

[40] 胡忆红. 学术思想史与社会史的结合——《清初程朱理学研究》读后[J]. 中国史研究动态,2020(5):93-94.

猜你喜欢
理路思想史范式
基本道德法治化的实践理路
皇侃论“学”与南朝玄学的经学化理路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论金岳霖接受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在理路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郭嵩焘政教思想的内在理路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为什么弱者难以接近正义——一个思想史的考察
费孝通学术思想史识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