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红,杨亚莉,武 娟,张 博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阻塞,或发生痉挛、血栓,引起管腔阻塞,导致的心肌供血不足;在各类心脏疾病中,冠心病造成的死亡人数远超其他种类心脏疾病[1-2]。目前,我国各种慢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并发心力衰竭的治疗成为临床医师的首要任务[3]。临床上常应用心电图筛查急性心力衰竭患者[4]。最近研究发现,心电图QRS波群时限与冠心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结构、功能紊乱等密切相关[5]。为进一步证实心电图QRS波群时限与冠心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预后的相关性,本研究对110例冠心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20年5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10例冠心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资料。①纳入标准:临床表现及医技检查均符合《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相关的诊断标准[6];无其他严重疾病患者;心电图质量符合标准,可精确测量;治疗依从性好,可完成随访;临床资料完整,无缺损或丢失。②排除标准:合并认知功能、神经功能障碍者;合并电解质紊乱者;服用影响心电图QRS波群时限药物者;合并心室差异性传导者。根据心电图QRS波群时限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QRS波群时限≥110 ms者)61例和B组(QRS波群时限<110 ms者)49例。A组男37例,女24例;年龄50~72(63.41±3.42)岁;病程1~24(7.26±1.24)个月。B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49~71(62.14±2.13)岁;病程2~24(8.14±1.36)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1.2.1临床资料收集:入院72 h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伴随疾病、吸烟史等情况。入院后24 h内查体记录患者的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6]。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100%。
1.2.2心电图检查:使用CARDIPIA8008型12导联心电图机检查患者的心电图。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胸部。连接肢体导联和胸导联,调节控制按钮,校对标准电压为1 mV,纸速为25 mm/s。保持基线平稳,每个导联记录3~4个完整的心电周期,并根据需要加做特殊导联和决定描记时间的长短。选取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最早QRS起点至最晚QRS终点的间距作为QRS波群时限。
1.2.3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检测: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抗凝、离心,随后将分离的血浆置于-20℃冰箱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NYHA心功能分级构成比、LVEF及血浆NT-proBNP水平情况。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电话随访,观察两组的预后情况,①预后良好:存活,且无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发生;②预后不良:死亡,或发生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等不良事件。分析影响冠心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2.1NYHA心功能分级构成比比较 A组NYHA心功能Ⅱ级构成比显著低于B组,Ⅳ级构成比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YHA心功能Ⅲ级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冠心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两组NYHA心功能分级构成比比较[例(%)]
2.2LVEF和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 A组LVEF低于B组,而血浆NT-proBNP水平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冠心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两组LVEF和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
2.3影响冠心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单因素分析 对所有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其中预后良好83例(75.45%)纳入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27例(24.55%)纳入预后不良组。预后不良组在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QRS波群时限、血浆NT-proBNP水平、是否合并高脂血症、LVEF方面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性别、吸烟史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影响冠心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单因素分析
2.4影响冠心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多因素分析 将上述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NYHA心功能Ⅳ级、QRS波群时限≥110 ms、血浆NT-proBNP水平≥300 pg/ml、合并高脂血症、LVEF<35%均为影响冠心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见表4。
表4 影响冠心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多因素分析
冠心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在我国呈显著增长趋势,多发于中老年群体[7]。急性心力衰竭是冠心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早期评估冠心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情况有助于制定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8]。目前,临床上评估心功能的指标包括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其中客观指标主要是LVEF,主观指标以NYHA心功能分级应用较多[9]。Jurak等[10]学者研究发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与脑钠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急性心力衰竭独立的不良预测因子。但NYHA心功能分级属于主观指标,存在一定局限性,且在急性心力衰竭早期,尤其是超急性期,血浆NT-proBNP水平检测与超声心动图LVEF测量无法顺利进行[11]。
心电图检查在临床筛查急性心力衰竭时可作为首选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且敏感性高的优点[12]。健康人群的心电图QRS波群时限范围在60~110 ms,当QRS波群时限>110 ms时,则说明QRS波群时限延长[13-14]。QRS波群代表心室肌细胞除极的过程,当QRS波群时限延长或形态发生异常时表示心肌出现电生理紊乱,可能发生心肌缺血或功能不全[15-16]。Nozaki等[17]学者研究发现,由心肌缺血导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越差,其QRS波群形态异常程度越高,时限亦越长。本组研究通过观察冠心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发现,QRS波群时限≥110 ms者的NYHA心功能Ⅳ级构成比可达40.98%,显著高于QRS波群时限<110 ms者的24.45%;进一步分析两组的LVEF和血浆NT-proBNP水平发现,A组LVEF低于B组,血浆NT-proBNP水平高于B组,与Steffel等[18]研究报道相符。说明QRS波群时限可作为评估冠心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重要指标。
De Pooter等[19]学者报道,QRS波群时限延长是导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死亡、心力衰竭再入院、进行心脏移植的高危因素。Fedotov和Akulova[20]研究结果亦指出,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延长时,患者病死率、恶性心律失常等不良情况发生率明显升高。本研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QRS波群时限≥110 ms是冠心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既往文献报道结果一致,充分表明QRS波群时限可作为评估冠心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
综上所述,心电图是临床筛查冠心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首选检查方法,QRS波群可有效反映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状况,可作为评估患者心功能和预后的客观指标。QRS波群时限延长,则表明患者心功能和预后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