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实施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1-08-25 03:16胡越于瑶尤富蕊
中外医疗 2021年17期
关键词:躯体慢性病人性化

胡越,于瑶,尤富蕊

1.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肾病内分泌代谢科,北京 100074;2.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麻醉科,北京 100074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慢性病发生率也逐年上升,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衰退明显,理解力、记忆力和执行力明显较差,且大多合并多种慢性疾病,临床护理的难度较大[1]。而慢性病具有病程长、病情慢性进展、并发症发生率高、需长期服药、可造成残障或功能障碍等特点。这给老年慢性病的护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老年慢性病的护理不仅仅局限于院内护理,应将护理的外延至社区以及家庭,使其获得长期、持续、连贯的护理服务[2]。人性化护理干预是一种连续性综合护理服务模式,以老年患者的身心特点为中心,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服务计划,旨在增进和维持患者健康、防止病情进展、减少疾病复发和再住院概率,提高生存质量[3]。该研究方便选取2020年2—9月该院收治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实施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在该院全科治疗的68例老年慢性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65~90岁,平均年龄(74.3±8.2)岁;合并2种慢性病17例、合并3种慢性病11例、合并3种以上慢性病6例。对照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65~90岁,平均年龄(74.6±8.1)岁;合并2种慢性病17例、合并3种慢性病10例、合并3种以上慢性病7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慢性病,病情稳定,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治疗依从性好,生活基本自理;所有病例均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残疾、意识或精神障碍、病情急性加重等。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评估患者病情,安排适宜的休息及活动,遵医嘱用药,常规健康教育,预防并发症等。观察组使用人性化护理干预:①人性化健康教育。大多数老年患者对慢性病的了解和掌握不足,存在一定认知偏差,导致采取了错误的生活方式,不利于慢性病的长期控制。护理人员应对老年患者展开一对一健康教育,讲解疾病特点、发病机制、日常调养方式、用药方法等,不断强化患者的正确认知,纠正错误、片面的认知,督促患者主动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4-5]。定期开办专家讲座、发放宣传册、进行多媒体教学等,利用多形式健康教育进一步加强患者的健康意识,还可组织病友间交流、讨论,开设咨询热线等,为患者答疑解惑,提升健康知识掌握率和健康行为依从率[6]。②基础护理。加强老年患者的基础护理,特别是这类患者大多需要长期卧床,发生压力性损伤、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护士应帮助患者定时翻身、拍背,做好皮肤、口腔清洁工作,以降低压力性损伤、感染风险。指导患者采取半坐位,保护呼吸道通畅,加强呼吸及肺功能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需要留置尿管的患者,应加强会阴清洁护理和尿管护理,以防尿路感染[7]。尊重患者隐私,在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前先向患者说明情况,取得患者同意后方可进行,注意遮挡,尊重并维护患者的尊严。③人性化心理护理。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较为敏感、脆弱,易产生孤独感、悲观等情绪,护理人员应与老年患者多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及内心需求,帮助患者宣泄负面情绪,满足其内心需求,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治疗,治疗依从性[8]。④饮食护理。慢性病大多有严格的饮食要求,加之患者大多咀嚼功能退化,对食物的消化系统能力减退,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制定个体化饮食食谱,增强营养,合理搭配,为患者提供清淡、易消化、高蛋白、低脂、低盐的食物[9]。⑤康复护理。待患者病情好转后,应进行个体化康复锻炼,对于心血管疾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应指导其做好深呼吸、有效咳嗽、呼吸球锻炼、叩背排痰以及运动耐量等训练;对于脑卒中等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应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增强关节活动性、肌力及肢体协调性,避免关节挛缩、肢体废用。康复护理的实施有助于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也有助于缩短病程,减少住院费用,减轻患者负担。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疾病知识、用药知识、饮食知识、日常调养知识等健康知识掌握率;②统计遵医行为率,分为完全遵医、部分遵医和不遵医;③采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评估自我管理能力,包括自我管理环境(10个条目)、自我管理行为(14个条目)、自我管理认知(14个条目),共38个条目,每个条目0~5分,计算总分,总分≥141分为自我管理能力高;④采用SF-36QOL量表评估生活质量,包括心理健康、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情绪角色、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等,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频数和百分比(%),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疾病知识、用药知识、饮食知识、日常调养知识等健康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遵医率比较

观察组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遵医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HSMSRS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自我管理环境、自我管理行为、自我管理认知以及AHSMSRS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HSMSRS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HSMSRS评分比较[(±s),分]

组别自我管理环境护理前 护理后自我管理行为护理前 护理后自我管理认知护理前 护理后AHSMSRS总分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34)对照组(n=34)t值P值30.72±4.56 30.47±4.64 0.224>0.05 42.58±5.13 31.96±4.37 9.189<0.05 29.64±4.72 29.78±4.57 0.124>0.05 50.23±3.96 34.31±4.82 14.88<0.05 21.83±3.60 21.75±3.46 0.093>0.05 35.18±3.63 26.74±3.01 10.440<0.05 82.19±6.34 82.00±6.41 0.123>0.05 127.99±6.78 93.01±7.02 20.900<0.05

2.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F-36QOL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心理健康、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情绪角色、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等SF-36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F-36QOL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F-36QOL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时间 心理健康 躯体功能 躯体角色 情绪角色 疼痛 活力 社会功能 总体健康观察组(n=34)对照组(n=34)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68.36±4.02 84.25±4.43 67.94±3.79 73.91±4.26 67.53±3.75 79.82±4.69 67.48±3.64 69.96±3.43 65.93±3.67 80.43±4.58 66.04±3.73 68.74±3.82 65.82±4.01 81.09±4.72 65.47±3.94 68.87±4.03 67.25±3.83 80.76±4.65 67.14±3.79 69.93±4.14 64.84±3.97 79.21±4.33 64.59±3.76 68.92±4.10 67.08±3.62 82.15±4.36 67.13±3.58 70.14±4.05 68.37±3.90 82.79±4.84 68.56±3.85 74.13±4.37

3 讨论

老年慢性病病程长,多数无法治愈,病情呈慢性进展,除了规范化治疗外,护理干预也对控制病情有重要意义。老年患者的身心特点较为特殊,对疾病的认知较差,看问题比较片面,对新观念的接受度低,心理状态敏感、脆弱,合并的基础疾病多,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导致临床护理的难度大,护理要求也更高。

人性化护理干预在护理中融入人文关怀和整体护理理念,为老年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康复保健、健康检查、专业护理等为一体的服务,体现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也符合现代临床和老年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首先加强病房管理,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规避病房内安全隐患,提高护理服务的安全性、专业性和舒适性。其次,重视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根据老年患者的疾病、个性、心理状态等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观,遵从健康行为,改善负面心理情绪,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使其增强治疗信心,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加快病情的好转速度。再者,强化基础护理、加强营养,有助于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并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减轻疾病后遗症,改善预后。

由该文结果可知,观察组护理后健康知识掌握率、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AHSMSRS总分(127.99±6.78)分及SF-36QOL评分中心理健康(84.25±4.43)分、躯体功能(79.82±4.69)分、躯体角色(80.43±4.58)分、情绪角色(81.09±4.72)分、疼痛(80.76±4.65)分、活力(79.21±4.33)分、社会功能(82.15±4.36)分、总体健康(82.79±4.8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范海霞[10]学者在相关研究中得出,给予患者人性化护理干预后,患者在SF-36QOL评分中总体健康(51±15)分、社会功能(73±21)分、情感职能(53±41)分、精神健康(67±19)分均高于常规护理,与该文所得结论相近,具有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实施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有确切护理效果,能有效提升健康知识掌握率及遵医行为率,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躯体慢性病人性化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逍遥散治疗躯体症状障碍1例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人性化
现在干什么?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搬家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