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通道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2021-08-25 03:16顾翔
中外医疗 2021年17期
关键词:住院费用引流术开颅

顾翔

宁德市闽东医院神经外科,福建宁德 355000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自发性脑血管疾病,疾病发作时,患者的脑内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形成脑实质损伤。而血压的异常升高,是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的主要原因,与疾病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高血压脑出血发生后,颅脑内会形成血肿,出现颅内压升高的发生,容易发生严重的脑水肿、脑疝,致残、致死的风险较高[1]。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病情发作后,应该及时接受诊疗。患者的头痛、视物不清、意识模糊、恶心呕吐等表现,CT检查提示为高密度出血阴影,需要立即采取外科治疗方法,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以及软通道引流术均可作为选择。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能够彻底清除血肿,有效减压,获得良好的止血效果,但是由于手术创伤较大,治疗风险较高,适应证局限,术后易发生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软通道引流术则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通过定向颅脑钻颅,对颅内血肿进行穿刺、引流[2]。在实施软通道引流术的过程中,可以减少手术操作对于脑组织、神经、血管刺激作用,避免造成再损伤。治疗过程中,将相对容易抽吸的血肿吸除后,使用尿激酶溶液持续冲洗血肿腔,置入软通道进行引流,逐渐将残余的血肿清除。手术创伤的减小,可以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缩短其住院时间,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住院费用。软通道引流术的临床应用,可以在减轻手术创伤的情况下,较为彻底清除血肿,进而有效控制病情进展,保障治疗的安全性[3]。方便选取该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软通道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接受软通道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以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分别作为A组、B组和C组,各30例。纳入标准:①研究经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经过头颅CT检查、CTA检查确诊,符合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③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6~13分。④符合软通道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以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等手术适应证。排除标准:①术前中、深昏迷。②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A组中,男/女=19/11;年龄45~75岁,平均(64.72±6.08)岁。B组中,男/女=21/9;年龄46~72岁,平均(65.04±5.73)岁。C组中,男/女=20/10;年龄47~74岁,平均(65.11±5.65)岁。3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经过常规检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各项生化指标)后,行头颅CT检查,根据CT图像提示的高密度出血阴影,确定血肿位置、范围。

A组(软通道引流术):观察CT图像,在血肿最大体积CT平面,取中心点作为穿刺靶点,并进行标记,同时测量脑组织表面与血肿中心之间的距离。行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在穿刺靶点标记处,将头皮切开,切口长度为3 cm左右,分离至颅骨表面,暴露颅骨。在颅骨上进行钻孔操作,切开硬脑膜,并借助固定器,沿脑组织表面,垂直将脑穿针刺入,根据脑组织表面与血肿中心之间的距离,控制刺入长度,控制在预定长度范围内。刺入脑穿针后,观察血性液流出情况。使用5 mL注射器,将部分血肿缓慢吸出。将颅脑体外引流系统管道置入,将5~10 mL尿激酶生理盐水注入,进行灌洗引流,可以有效防止凝血块堵塞管道。完成上述操作后,实施骨孔填塞、头皮缝合等操作,将引流管道尾端引出后,与封闭式引流袋连接。术后恢复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颅内压变化。每8~12小时注入4万单位的尿激酶生理盐水。根据CT图像,确认血肿的清除情况。血肿<10 mL时,可以将引流管拔除。术后持续进行体征监测,实施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给予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康复治疗期间,应用高压氧治疗方法,使用脑神经保护药物,展开功能康复训练。

B组(开颅血肿清除术):根据CT检查结果,制定手术治疗方案。行全身麻醉,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实施切开头皮、去除骨瓣和剪开硬脑膜等操作,做去骨瓣减压切口。在颞上沟处进入,将脑组织分离,观察血肿腔的实际情况,直接将血肿清除。对出血部位进行止血处理,使用温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缝合硬脑膜,行脑膜补片减张修补,缝合头皮。术后持续进行病情监测和康复治疗(具体操作同A组)。

C组(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根据CT检查结果,实施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在颞区作3~4 cm长度的手术切口,切口平行于外侧裂。切开头皮,在颅骨钻孔,并扩大成骨窗(直径3 cm左右)。在硬脑膜上,“十”字剪开,并分离至外侧裂,该操作在显微镜下进行。经岛叶进入血肿腔,实施血肿清除操作,注意保护周围的血管、神经组织。观察出血情况,有效予以止血,使用温生理盐水冲洗,进行硬脑膜修补、头皮缝合等操作。术后持续进行病情监测和康复治疗(具体操作同A组、B组)。

术后3个月,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治疗后,观察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参照GOS恢复分级标准,评价为恢复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②神经功能:应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HISS),对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NHISS评分的降低,反映出患者神经功能改善。③肢体运动功能:应用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对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FMA评分的提升,反映出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A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2.2 3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A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3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比较

治疗后的NIHSS评分、FMA评分比较,A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比较[(±s),分]

表3 3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比较[(±s),分]

注:治疗前后比较,*P<0.05;与B组、C组比较比较,#P<0.05

组别时间NIHSS评分 FMA评分A组(n=30)B组(n=30)C组(n=30)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23.14±4.82(14.63±2.67)*#23.08±4.46(17.79±2.08)*23.12±4.09(17.41±3.25)*31.13±5.08(64.29±4.93)*#30.82±4.91(52.49±4.72)*30.79±5.43(55.26±7.07)*

2.4 3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

A组住院时间为(14.08±2.67)d,住院费用为(4.02±0.54)万元。B组住院时间为(28.04±3.91)d,住院费用为(7.49±1.05)万元。C组住院时间为(27.45±3.51)d,住院费用为(6.72±0.95)万元。A组住院时间适于B组和C组,A组住院费用少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严重、危险的脑血管疾病,中老年人是该疾病的高发人群。高血压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血流动力学异常,均会导致脑血管发生玻璃样变性、纤维样变性、局灶性坏死等病理改变,血管壁强度下降。在血压异常升高的情况下,容易发生血管破裂出血,情绪激动、过度疲劳、环境刺激均是可能诱发疾病发作的影响因素。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和进展的过程中,颅内血肿的形成会对患者的脑组织产生损伤,造成神经功能缺损。一旦形成严重的脑水肿,发生颅内压增高、脑疝,会极大地增加病情的危险程度,应该尽快的对病情做出诊断,及早实施治疗[4]。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发作较为急促,意识模糊、恶心呕吐是常见的症状表现。在初步判断发生高血压脑出血后,应该采取影像学手段,利用CT检查,判断血肿的位置、范围,为手术治疗的开展提供重要参考。高血压脑出血在发生和进展的过程中,颅内形成血肿,对于周围脑组织形成压迫,容易引起脑组织水肿,会进一步加剧脑损伤,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外科手术方法的应用,主要用于清除血肿,进而对脑组织形成保护,降低脑组织水肿、脑疝的发生风险[5]。

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期间,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以及软通道引流术是常用的手术方式[6]。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实施,按照额颞顶标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在去除骨瓣或保留骨瓣的情况下,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可以更加彻底的祛除病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的应用,则是根据血肿的位置,通过颅骨钻孔,作小骨窗,经骨窗实施血肿清除操作[7]。应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在直视下实施血肿清除操作,能够快速、有效地减压,较为彻底地清除血肿,同时可以获得满意的止血效果。但是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的创新性大,手术操作难度大、风险高,患者需要承受较大的负担[8]。与此同时,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的适应证较为局限,一般应用于出血部位不深、出血量大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

软通道引流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借助影像学手段,对于血肿进行定位,确定穿刺靶点。在颅骨上钻孔,对血肿进行穿刺、引流,一次清除60%~70%的血肿,然后配合使用尿激酶,对血肿进行冲洗,将血肿清除干净[10]。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等手术方法相比,软通道引流术的优势在于手术创伤性小,可以在减轻脑损伤的情况下,清除血肿,有效控制病情的同时,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良好恢复[11]。软通道引流术适用于丘脑出血、脑室出血等深部出血,适应证更加广泛。因此,在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中,应该兼顾手术疗效和安全性,为了获得良好的预后,建议选择软通道引流术作为外科手术治疗的选择。

该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软通道引流术治疗后,A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临床疗效明显比B组和C组更高。A组中有6.67%的患者出现再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NIHSS评分由(23.14±4.82)分降低至(14.63±2.67)分,FMA评分由(31.13±5.08)分降低至(64.29±4.93)分,均显著优于B组和C组(P<0.05)。A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4.08±2.67)d,比B组和C组更短,住院期间花费(4.02±0.54)万元,比B组和C组更低(P<0.05),充分反映出软通道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优势作用。而B组和C组的术后恢复良好患者比例、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相近。软通道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在门旭乔[12]的临床研究中,9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接受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NHISS评分由(17.32±2.14)分降低至(3.47±1.12)分,显著低于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P<0.05),凸显了软通道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优势作用。

综上所述,软通道引流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良好选择,既可以彻底清除血肿,还能够减轻手术创伤,降低手术风险,获得良好临床疗效的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猜你喜欢
住院费用引流术开颅
我国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桑植 卫生院住院费用全报销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神经外科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