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慧,张秀贤,黄爱虹
(普宁市人民医院 广东普宁515300)
妇科腔镜手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微创手术方法,旨在以最小创伤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宫外孕、子宫肌瘤、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各类妇科疾病,具有不开腹、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等优点[1]。但患者在麻醉过程中易出现体温过低、心律失常、缺血、缺氧等并发症,因此围术期护理工作对妇科腔镜手术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2]。研究表明,围术期一体化保温护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体温管理模式,对腔镜手术顺利开展有积极作用[3]。本研究采用围术期一体化保温护理模式对妇科腔镜手术患者进行干预,探讨其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5月1日~2019年5月31日我院妇科腔镜手术患者72例。纳入标准:术前体温、血压、心率均正常;术前行全身静脉麻醉;符合妇科腔镜手术适应证[4]。排除标准:行妇科腔镜手术外其他手术者;身体基础情况差,不耐受手术者;合并高血压者;合并基础心脏疾病者;临床病例资料不全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研究组年龄(48.88±4.43)岁;病程(1.26±0.17)年;体质量指数(BMI)(25.77±2.54);疾病类型:卵巢肿瘤7例,子宫肌瘤8例,附件肿瘤6例,子宫内膜异位7例,其他8例;谷丙转氨酶(ALT)(45.16±4.68)U/L,谷草转氨酶(AST)(46.35±5.86)U/L,尿素氮(BUN)(5.68±1.22)mmol/L,血肌酐(Scr)(125.89±15.68)μmol/L。对照组年龄(49.02±5.57)岁;病程(1.24±0.21)年;BMI(25.19±2.52);疾病类型:卵巢肿瘤9例,子宫肌瘤6例,附件肿瘤6例,子宫内膜异位8例,其他7例;ALT(46.34±5.85)U/L,AST(47.13±5.25)U/L,BUN(5.45±1.10)mmol/L,Scr(128.75±15.84)μmol/L。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保温护理。对患者裸露在外皮肤进行常规加盖,调节手术室室温,湿度55%,所用输注液体常规加温至37 ℃。研究组采用围术期一体化保温护理模式。①成立综合护理团队,包括3~4名医生和5~6名护士,所有团队成员都接受专业培训,掌握专业知识、综合护理流程、团队沟通方法、团队协调能力等。挑选1名医疗团队负责人和1名护理团队负责人,均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沟通能力。②术前由团队医生向患者讲解病情,说明手术的特征、注意事项、重要性和风险。做好术前准备,讲解疾病知识,介绍治疗成功案例和手术优势等。患者入手术室前,调节手术室温度26 ℃,湿度55%,用棉衣包裹患者转运至手术室。恒温毛毯铺于手术床面,温度设定37 ℃。床旁加用暖风机,温度设定40 ℃。消毒液体和输注液体均用恒温箱预热,温度设定37 ℃。③术后护理。术后由外科医生和护士详细转达患者的手术情况,护士完成术后病情观察和并发症预防,医疗团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计划,由护士负责监督计划实施。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早期进食和饮水计划,改善其营养状况,促进康复。术后3~5 d,若条件允许,协助患者下床,可促进患者恢复,同时加强切口护理和疼痛护理,减轻术后痛苦,防止切口感染等。④实施医疗巡回检查。护士在巡视过程中对患者裸露在外的皮肤随时加盖保温。了解患者的饮食、睡眠、药物、疾病、心理变化等情况。⑤康复护理。术后责任护士开展系统健康教育,介绍康复锻炼的原理、方法、计划等,以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使其积极参与康复锻炼。在康复过程中,护士的指导至关重要,可增强信心,促进患者康复。⑥每周定期举行1次治疗护理经验讨论总结会,会议评估患者保温情况并指出保温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集体讨论予以解决。每星期六上午,由主管医生和护士牵头进行大型病房巡视,周四进行集体病例讨论,指出一体化护理措施的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持续改善一体化护理措施体系。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多功能监护仪(飞利浦,VM6)连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分别于进手术室前(M1)、麻醉30 min(M2)、麻醉1 h(M3)、麻醉1.5 h(M4)、手术完成(M5)时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深部体温(DBT)、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动脉血氧分压(PaO2)。用肛门直测法测量各时刻DBT。用血气分析仪(美国GEM,3500)测量各时刻PaO2。②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苏醒延迟、阴道流血、下肢静脉淤血、低氧血症。
2.1 两组不同时刻DBT、HR、SBP、DBP、PaO2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刻DBT、HR、SBP、DBP、PaO2比较
2.2 两组术后3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3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飞速发展,通过更小切口实施手术成为现实,外科医生采用细小的光源、摄像机、外科机械将人体器官组织的图像信息传输至监视器,在监视器引导下完成手术,这种手术方法称为腔镜手术,在腹腔中实施称为腹腔镜手术,在胸腔中实施称为胸腔镜手术[5]。由于腔镜手术对组织的破坏较小,住院时间更短,可减轻患者疼痛,且术后遗留瘢痕较小,兼具美学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效果肯定[6]。然而受围术期麻醉及腹腔镜手术操作的影响,患者易出现体温下降的情况,引起心血管并发症、凝血功能障碍、苏醒延迟、感染率上升等[7]。围术期一体化保温护理模式从患者进手术室前至手术结束的每个步骤,对患者进行全面、严谨的体温管理,有望改善围术期体温下降的情况[8]。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各时刻DB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时刻DBT水平差异明显(P<0.01);M1、M2时刻,两组DB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M3、M4、M5时刻,研究组DB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围术期一体化保温护理模式可预防妇科腔镜手术患者体温过低。究其原因:患者送至手术室前用棉衣包裹,减少送手术室途中体温丢失,为手术开始后的体温管理做好准备[9];手术室温度一般在25 ℃以下,将温度设定26 ℃,有助于避免各类外界因素所致温度下降,同时保持合理的相对湿度有助于人体分泌合成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维持体温稳定[10]。此外,因皮肤散热量与皮肤表面积成正比,因此保温部位的大小比保温物品的层数更重要,术前为患者铺就恒温毛毯使全身得以保暖,有助于防止体温下降。成人静脉每输注1000 ml环境温度下液体,中心体温约下降0.25 ℃,围术期一体化保温护理模式对患者所用液体进行全覆盖式恒温预热,避免了患者因输注温度较低液体而导致的体温丧失,约90%的热量通过皮肤表面丧失,对患者裸露在外的皮肤进行及时加盖保暖,虽然不能明显改变深部温度,但可明显升高外周组织温度,避免由于中心与外周之间温度梯度而引起的热量再分布性体温降低,做到一体化体温管理工作的查缺补漏。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不同时刻HR、SBP、DBP、PaO2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不同时刻HR、SBP、DBP、PaO2水平差异明显(P<0.01);M1、M2时刻,两组HR、SBP、DBP、PaO2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M3、M4、M5时刻,研究组SBP、DBP、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HR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围术期一体化保温护理模式可预防妇科腔镜手术患者血压过低、心率过低,改善血氧情况。分析原因:妇科腔镜手术围术期麻醉可抑制患者心脏、循环系统,同时扩张血管,导致血压过低,心率减慢,组织脏器灌注不足,体温下降,血液循环不畅,血氧浓度下降。本研究采用一体化保温护理模式全方位维持患者体温,防止其体温下降,有助于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增加机体组织脏器灌注与静脉回心血量,从而升高血压,恢复心率。此外,维持机体正常体温有助于患者机体细胞正常的物质与能量代谢,提高细胞携氧能力与摄氧能力,改善血氧情况。另外,研究组术后3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围术期一体化保温护理模式可减少妇科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其原因可能是体温过低加重围术期麻醉效果而导致神经抑制,同时抑制机体新陈代谢、血液循环、凝血功能等,引起一系列并发症,本研究通过围术期一体化保温护理模式升高了患者体温,从而减少了因体温过低而造成的一系列并发症。
综上所述,围术期一体化保温护理模式可有效保障妇科腔镜手术患者体温、血压、心率平稳,改善血氧情况,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