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序列对评估膀胱癌T分期肌层浸润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2021-08-25 08:38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陕西西安710032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肌层膀胱癌肿块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陕西 西安 710032)

刘明会 吴东娟 张梦姣 孙玫瑰 朱 云 陈 楠 阮东丽*

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膀胱癌的发病率是男性恶性肿瘤排名的第八位,膀胱癌好发年龄为中老年人群,其中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女性,目前临床研究对于膀胱癌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分析膀胱癌各类分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且预后生存率低,需要采用辅助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分期、浸润情况[1-4]。MRI是目前临床常见的一种检查技术,作为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MRI具备较多序列成像,国外较多文献报道,联合多序列成像应用于膀胱疾病的检查,可提高对其术前分期准确率[5-6]。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MRI扫描序列方案对评估膀胱癌T分期肌层浸润的临床应用情况,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膀胱癌患者63例。63例膀胱癌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9~77岁,平均年龄(61.70±8.36)岁。临床症状均为无痛性肉眼血尿、排尿困难。纳入标准:未安装假肢、心脏起搏器者;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原发性膀胱癌;排除对造影剂过敏者。

1.2 MRI检查设备选用GE公司3.0T MRI检查仪,叮嘱患者检查前需禁食6~8h,检查前大量饮用水以充盈膀胱,检查人员同时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32通道的腹部线圈用于成像。扫描部位:膈肌下至耻骨联合。常规MR平扫:T1WI自动回波参数设置:管电压120kV,150mA/s,层距4mm,层厚4mm,重复时间:450ms,回波时间8.5ms,矩阵256×256。T2WI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参数设置:重复时间4800ms,回波时间120ms。扩散加权成像(DWI)-MRI序列采用单次平面回波成像,扫描参数:电压120kV,电流150mA,层厚4mm,层间距1.0mm,重复时间4000ms,回波时间0.1"s,矩阵512×512。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序列选用肝脏容积加速采集,使用高压注射器经患者静脉注射Gd-DTPA,流速设定3.0~5.0mL/s。参数设置:重复时间3.5ms,回波时间1.5ms,矩阵256×256。

1.3 观察指标总结MRI检查中膀胱癌的影像学表现特征,计算不同序列检查对膀胱癌T分期分期的诊断效能,参照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标准的膀胱癌TNM分期法进行MRI分期标准[7]:(1)T1期:肿块边缘清楚,未发现肌层累计,肌层表面连续,肿块与肌层间可见薄层低信号疏松结缔组织;(2)T2期:a期肿块表面不规则,肌层受累且肌层黏膜面连续性中断,但肌层外侧面连续光滑,b期肿块表面不规则,肌层全层受累且肌层外侧面连续性中断,膀胱周围脂肪组织未受侵犯;(3)T3期:膀胱壁全层受侵犯,肿块浸润到膀胱周围的脂肪组织;(4)T4期:在T3期基础上,发现侵犯邻近器官证据。2名诊断医师在不知道病理结果的情况下分别进行膀化癌分期的诊断。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描述;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序列对膀胱癌肌层浸润情况诊断结果比较常规MR+DWI+DCE-MRI序列对肌层浸润、无肌层浸润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45%(21/22)、95.12%(39/41),明显高于常规MR序列、常规MR+DW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序列对膀胱癌肌层浸润情况诊断结果比较[n(%)]

2.2 不同序列对膀胱癌T分期诊断结果比较常规MR+DWI+DCE-MRI对膀胱癌T1、T2、T3、T4诊断准确率为92.30%、95.65%、90.90%、100%,其中1例T1期者被高估为T2期,1例T3期者被高估为T4期,总诊断准确率为95.23%(60/63),明显高于常规MR序列、常规MR+DW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不同序列对膀胱癌T分期诊断结果比较[n(%)]

2.3 膀胱癌MRI图像表现63例MR平扫图像中,肿块为乳头或菜花状,突入腔内,多数患者出现膀胱壁局限性增厚,边缘不整齐,同时伴有周围组织改变,T1WI序列中肿块与正常膀胱壁相近,在T2WI序列中,肿块多为中等信号改变,增强扫描中肿块早期强化程度高于正常膀胱壁,腔外型T2分期上或存在浸润者存在膀胱壁局部的信号呈现出连续性欠佳表现,分期较低者ADC图显示病灶呈略高信号,病灶与肌层间可见薄层低信号,膀胱壁肌层清晰(图1~3)。

图1~3 MR检查可见膀胱左侧壁可见一不规则菜花样异常信号灶,边缘毛刺,等T2长、T1信号,压脂后为等信号,DWI高信号,大小约为67mm×42mm。

3 讨 论

目前临床对于膀胱癌的治疗方式已经趋向于成熟,对于早期的膀胱癌患者来说,因级别较低又未见侵犯膀胱壁基层,采取经尿道电切术治疗之后患者预后生存情况较满意[8]。对于分期较高或已出现侵犯膀胱基层的患者则通常需要联合2种或2种以上的方案进行疾病控制,基于临床膀胱癌治疗情况,术前分期与预后密切相关,准确的术前T分期不仅可以明确肿瘤浸润深度及周围脏器受累情况,也可以辅助判断膀胱肿瘤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9]。

既往文献采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膀胱癌进行手术前分期有较多报道,最为常见手段为螺旋CT检测,王县平等[10]采用螺旋CT增强扫描对膀胱癌术前分期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癌灶的术前CT扫描分期和术后病理分期T1(5/5)、T2a(9/9)、T2b(11/11)、T4b(1/1)的相符率为100%,术前CT扫描分期和术后病理分期膀胱癌分期的对照相符率为82.45%,证实螺旋CT增强扫描在膀胱癌术前分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本研究结合较多文献认为,MRI检查相对于螺旋CT来说,最大的优点是软组织分辨率、对比分辨率较高,对于膀胱这类肌性囊状器官可很清楚地分辨肌肉、肌壁、褶皱,同时多平面、多参数的成像技术,对于全面显示病灶与周围器官的解剖学结构,帮助精确定位优势明显[11-12]。基于膀胱癌的病理学特点,鉴别膀胱癌是否侵及评估壁肌层十分重要,近10年的相关文献报道采用T2WI进行膀胱癌分期的诊断准确性仅为40%~67%,常规MR序列对此存在局限性,本研究常规MR+DWI+DCE-MRI序列对肌层浸润、无肌层浸润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45%(21/22)、95.12%(39/41),明显高于常规MR序列、常规MR+DWI(P<0.05),可证实该观点,而存在两大影像征象对此次诊断极为重要,第一为肿瘤下方增厚的粘膜下层,第二点为肿瘤内带“蒂”征象,采用常规MR+DWI+DCE-MRI序列可清晰显示上述征象特征[13]。

DCE-MRI序列本质为一类连续、重复、快速的成像序列,在获取对比剂注射前后图像半定量/定量参数数据,以此评估病变性质。对于常规序列,DCE-MRI序列一方面能采集病变形态学特征影像学信息,一方面反映组织血管通透性及局部区域血流灌注等微观情况,增强病变与正常组织间物质分布与代谢明显差异。事实上DCE-MRI联合DWI序列加强了侵袭程度高得肿瘤扩散受限情况的体现,根据DWI成像ADC值可以评估癌是否侵及肌层和膀胱癌的高低级别情况[14]。本研究中常规MR+DWI+DCE-MRI对膀胱癌T1、T2、T3、T4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30%、95.65%、90.90%、100%,总诊断准确率为95.23%(60/63),明显高于常规MR序列、常规MR+DWI序列(P<0.05),其中2例患者被同时高估分期,但也可充分证实序列联合检查方案对膀化癌侵袭肌层诊断敏感性优势明显,能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15]。

综上所述,多序列MRI成像联合扫描方案可提高对膀胱癌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更有利于评估病灶肌层浸润情况,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
肌层膀胱癌肿块
经阴道超声造影诊断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
TFPI-2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尿频尿急可能是膀胱癌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
五花八门话憩室
乳腺肿块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特征与病理学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