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丢勒版画透视“新的时代”

2021-08-23 02:41丁文星
艺术评鉴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文艺复兴

丁文星

摘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传播和新印刷技术的出现对于德国宗教改革推动深远,由之而来的16世纪的德国书籍印刷中广泛使用的铜版画和木刻版画使得个人能够通过印刷品在全欧范围传播自己的艺术理念。这一时期艺术家的持续性探索实验,不仅拉开了德国现代艺术的序幕,也使得德国与欧洲其他地区站在了同一历史舞台的前沿,而以丢勒为代表的具有创新精神及创造力的天才艺术家,更将艺术家的文化和社会地位抬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由人文主义精神催生出来的艺术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德国很快进入了艺术强国的行列,并对德国近现代艺术尤其是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深远,丢勒通过他的艺术作品复杂性体现了其思想与所处时代的复杂性。

关键词: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丢勒  “新的时代”  德国表现主义

中图分类号:J217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家们的巨大成就对于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民族产生了深远影响:意大利艺术家们对于科学透视法的发现;解剖学知识的运用使得画家画笔下的美丽人体得以完美描绘;对于古典建筑形式的知识掌握,甚至对于历史题材为主题的绘画题材背后对于文学典故的了解。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精神和新的印刷技术在宗教改革中起着极大的传播和推动作用。在15世纪的德国,书籍印刷、木刻版画等各类印刷出版媒介的推广和大量传播,使得个人能通过印刷作品如印刷书籍等方式在全世界传播自己的艺术理念,因此使得德国很快成为了艺术强国。伴随着北部欧洲经历的向现代化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冲突,各国艺术家纷纷将自己的艺术作品风格加以调整,以便适应新的社会。德国这一时期的艺术独创性,也深深影响着德国近现代艺术史的进程,比如说近代德国表现主义风格等。以欧洲北部德国丢勒为代表且具有典型性的艺术家们已然成为了具有创新精神及创造力的“天才”,因此艺术家的文化和社会地位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不仅是西方艺术史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也是西方艺术观念史上的一个分水岭。

一、丢勒生平及其作品

丢勒于1471年5月21日出生在纽伦堡,父亲是一名金匠。少年时曾追随父亲习艺,熟练掌握了金匠工艺等工具和材料,尤其是对雕刻刀的娴熟运用为其以后创作铜版画打下了基础。同时,丢勒也为他的印刷商兼出版家安东·柯贝尔格制作木刻版画作为插图,接受了大量的图形媒介及书籍插图训练。丢勒大量的游历经历使得他对新奇事物抱有无限的兴趣,他极富创造力的天性和才能在他作品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尤其是他在16世纪初旅行威尼斯期间,意大利充满人文主义特质的艺术作品及生活方式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接受并学习了意大利艺术界的风格,并将多样的题材与丰富的技巧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他的作品中。15世纪晚期和16世纪的德国,艺术家作为手工艺人的传统观念在社会精英文化阶层仍占社会的主导地位,而丢勒在当时所处的环境下仍旧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为后世留下大量杰出且极富个人特色的艺术作品。

丢勒于1498年完成了第一部了不起的杰作——《启示录四骑士》(The Four Horsemen of the Apocalypse)的木刻组画,这是他于1495年从意大利返回后创作的最为杰出的版画作品之一。这幅画描绘了战争、大火、饥荒和死亡杀戮生灵的场景,他在作品中展示了十分丰富的想象力,通过运用雕版画的线性设计使得木刻的艺术效果更为丰富,从而重新定义了木刻艺术。《四骑士》是丢勒《启示录》系列插图中的第三幅,也是最著名的一幅木刻作品,它戏剧性地摘录了《启示录》中的段落(6:1-8)。丢勒改变了早期《圣经图解》中相对呆板和不具威胁性的形象,通过对木版画的微妙处理,将运动和危险注入到这个高潮时刻。横贯整幅画的平行线建立了一种基本的中间色调,艺术家以此为背景剪影和重叠了四匹马和骑手的强大形态:分别从左到右,死亡、饥荒、战争和瘟疫(或瘟疫)。它们的体积和强烈的对角线运动增强了图像的冲击力,有力地展示了丢勒在这种媒介上所创造的高超的视觉效果。用德国柏林大学教授、艺术史家威尔赫姆·韦措尔特的一段话来作总结:“丢勒的宗教艺术是宗教改革时期的艺术,但不是新教艺术;它诞生于一种新的心灵虔诚,但仍受到旧有思想和形式的束缚。它形成于宗教复兴时期,并在痛苦和冲突中日臻完善,但它绝不是任何特定信条的附庸”。

二、欧洲文艺复兴与丢勒的版画创作

在古代及中世纪,绘画、雕塑以及建筑等领域通常被归于实用型和技术性的劳动,艺术家的地位不高,他们的谋生手段都需要靠技术性的劳动付出。公元前4世纪萨摩斯的杜里斯最早对希腊雕塑家做了记载,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随着人文主义思潮的萌芽,艺术不再只是手艺,艺术家也不再是手工艺人,职业艺术家也开始受到这一观念的感召。如乔托在为佛罗伦萨主教堂钟塔制作表现“自由艺术”和“机械艺术”的浮雕时,将建筑、绘画和雕塑放在靠近“自由艺术”的位置;画家切尼尼(1360-1472)也在其《艺人手册》中指出:“正如诗人可以率性创作诗歌,画家也可以凭借自由的想象力绘制一个人像……因此,绘画应得到与诗一样的尊崇”。他还区分了两种画家:一种汲汲于物质利益;一种为“天生的热情”和 “高尚的精神”所驱使。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个人主义衍生出艺术家独具特色的个人风格,不仅艺术家的风格各异,甚至同一个艺术家作品风格在不同时期也大相径庭。由此可见,个人主义处于在艺术史的最核心层面,即在风格的演变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丢勒制作于1514年的铜版画《忧郁I》(Melencolia I)是丢勒出售或者赠送他人的一套三连版画中的一幅。作品中,“忧郁”的艺术化身,被描绘成一个右手持圆规带着翅膀、衣着褴褛、神情沮丧的女人坐在石阶上一手托腮做沉思状。她的脸部面积几乎全处于阴影面积之中,从版画作品的视觉黑白灰效果来分析,大面积的黑色和灰色部分占据了整件作品。而对比呈放射光芒状的线条和半圆拱形线条明亮清晰,大大增强了画面的视觉效果,也打破了画面的近于静谧的氣氛,使得画面更为丰富,且多了神秘感。此外,画面中的球形几何体及棱面体等一些具有象征性的物体凌乱无序地散落在人物周围,也许《忧郁 I》较为准确地描绘了丢勒的精神状态,由此引申为这是丢勒精神上的自画像。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也把忧郁与创造天才联系在一起,因此,这种想法改变了这种幽默的地位的同时,也使这位自觉的艺术家意识到,他的天赋伴随着可怕的风险。

与北欧艺术家相比,丢勒对意大利的艺术实践和理论兴趣更感兴趣。他曾于1494年至1495年和1505年至1507年两次到访意大利,亲身体验与钻研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伟大作品以及该地区的古典遗产和理论著作,与其他北欧艺术家相比,丢勒对意大利的艺术实践和理论兴趣更感兴趣。其次,丢勒对人体形态产生了新的兴趣,这在他对裸体和古董的研究中得到了证明,他对于意大利的理论追求也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三、“改革派”艺术家丢勒对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

早在北欧各国的传统艺术中实则早就存在着表现主义的因素:比如早期的日耳曼人的蛮族艺术、中世纪的哥特艺术以及欧洲北部文艺复兴时期的丢勒及老卢卡斯·克拉纳赫等画家的作品中都体现了具有表现主义特征的形象,比如:夸张的人物造型、梦魇般的情景描绘,这些都体现出了强烈的表现主义倾向。

文艺复兴距今已近5个多世纪,回顾艺术史,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和创新成为西方艺术史上的转折点,也对后世无论是艺术实践还是艺术史论的知识都影响深远。丢勒以其油画的力量感、版画的特色以及便于传播等特点使得他名声远扬,成为了16世纪德意志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同时这启示着我们,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现象和艺术观念展开的持续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不仅是艺术史论家必要的理论研究,而且是艺术史论研究趋于成熟的必经之路。黑格尔在《美学》第二卷中谈到:“如果要根据这种新内容来形成美,而古典理想的美只能处于次要地位,现在却要变成精神的美,即自在自为的内心世界作为本身无限精神的主体性的美”。而在丢勒的作品中,能充分体现出这种内在主体性的原则,而这种绝对的内在主体性在它的实际存在中人和整个世界又是联系在一起的。

“表现主义”这个艺术概念一般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反对学术传统的绘画和制图风格,于20世纪初盛行于欧美等国的文学艺术流派。广义地说表现主义是指任何能充分表现出内心感情的艺术。事实上所有的艺术品都表现艺术家的感情,但是有些作品尤其强调和表达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感受和情感。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社会动乱的时期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尤其常见,欧洲历史上从15世纪开始这样的社会动乱一再重复:宗教改革、农民战争等。这类艺术作品通过所描述的恐怖现象或者作品中传递出来的情感始终能够在观众中引起强烈的情感冲击。艺术家画笔下的人物往往是某种共性的抽象与象征;多采用内心独白、梦境、潜台词等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物件或者处理手法;作者从主观出发,去发掘和揭露事物实质,通常有意识的扭曲客观事象。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期绘画领域中特别流行于欧洲诸国的艺术潮流,实质上是社会文化危机和精神混乱的折射,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表现尤为激烈和突出。

作为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改革派”艺术家代表,我们能从丢勒的作品中找寻到德国表现主义艺术流派的源头。通过对物体体积和强烈的对角处理效果增强了图像的冲击力,强有力地展示了丢勒能够在这种媒介中创造出高超的视觉效果。作品《忧郁I》(Melencolia I)中构图完整,画面明暗方式的处理、夸张又戏剧性的人物造型及神情刻画,加上具有象征意义的物件和文字的出现,例如地面圆球状以及块面状几何体的出现、楼梯及远处海平面作为背景等使得画面充满着神秘和不安的忧郁气氛,甚至让人联想起超现实主义艺术大师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的作品,仔细揣摩和分析这张作品的时候被卷入到艺术家精心构造的世界中,从中能够深深地感受到在这种异度空间里的夸张与奇幻。也许研究丢勒的作品比研究其他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需要更多的想象力,而这种想象力背后,需要深入了解丢勒的生平成长背景外的其它因素,这就是文章中所提到的来自于复杂宗教改革背后在欧洲文艺复兴的影响下艺术家和所有被唤醒的北欧大众对未来的困惑与迷茫。在典型的德国艺术作品风格中,丢勒的艺术有时忽视形式的外在美,主要目的是揭示内在生活,或者借以艺术作品中特定的人物形象物件等表达丰富的内在含义。

四、结语

欧洲北部文艺复兴的艺术家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由人文主义精神催生出来的艺术家鲜明的个人风格,对德国近现代艺术尤其是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深远。这一时期的艺术家在不断探索实验以及寻求创新的过程中,不仅仅开启了欧洲现代文明与艺术,尤其以丢勒为代表的这种具有创新精神及创造力的“天才”艺术家,将艺术家的文化和社会地位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丢勒通过他的艺术作品复杂性体现了其思想及他所处时代的复杂性。文艺复兴距今已逾5个多世纪,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和极为丰富的知识创新成为西方艺术史上的分水岭,面对当代艺术纷乱繁杂的现状、层出不穷的艺术理念,再回望艺术史,去回味丢勒那句:“人人都想有所创建,总要采用某种前所未见的新图式”。艺术的出路在哪里? 但愿每一个时代,都会是“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美]H.W 詹森J.E 戴维斯等.詹森艺术史[M].艺术史组合翻译翻译实验小组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20.

[2]刘君.从手工艺人到天才-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身份与形象建构[J].历史研究,2016(02).

[3]周施廷.丢勒与故乡纽伦堡的市民文化[J].文化艺术研究,2013(03):21-29.

[4][德]黑格尔.美学(第二卷)[M].朱光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5]Wisse,Jacob.“Albrecht Dürer (1471-1528).”In Heilbrunn Timeline of Art History. New York:

[6]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2000-.

[7]The Print in the North  (The Age of Albrecht Durer and Lucas van Leyden ).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Spring .1997.8.

[8][英]貢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范景中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

[9][美]弗雷德.S.克莱纳.加德纳艺术通史[M].李健群等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文艺复兴
行走在城市的边缘
文艺复兴视角下的同时期中国绘画解读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贵族缘何热衷赞助艺术事业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大学的变迁
中国当代艺术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浅谈古希腊艺术,基督教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间的关联
心沐光影次第绽放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论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歌中“及时行乐”主题
文学作品阅读中不可忽视的背景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