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康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对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借助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发展研究,将马克思主义美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争做时代新人。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美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美学;远大理想;时代新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4-0120-02
高校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实践的重要阵地,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教育实践相结合,帮助大学生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这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美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引领大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身的智慧和力量。
一、马克思主义美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马克思主义美学为大学生的审美文化明确了正确方向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融入有利于正确审美文化的传播,能够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准确地把握教育方向,通过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蕴含民族力量和时代特征的中国精神,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形成追求“真善美”和爱国主义的审美文化,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马克思主义美学为大学生的审美素养提供了培养方法
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大学生素质教育,有利于促進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审美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一部分,是个体在审美经验基础上积累起来的审美素质涵养。马克思主义美学对大学生审美经验的积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教育并引导大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融入到自身学习与生活中,提升对审美知识、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积累,有利于促进大学生逐渐掌握美学的发展规律。审美知识是个体在审美实践活动中对美的感知、创作所形成的经验体系。大学生可以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美学书籍、参观艺术展览、观看文艺节目等形式不断增长个人见识,从而形成审美知识结构。审美意识是指个体在审美实践活动中对美的感知、创作所形成的意识活动。审美意识体现了认识美的主观能动性,随着个体审美体验的不断增加,审美意识的水平也会逐渐提升。审美能力是指个体在审美实践活动中对美的分析、创作所形成的素质特征。审美能力的提高是审美知识和审美意识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当前,大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已成为高校美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3.马克思主义美学促进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美学融入思政教育,能引导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感悟体验中发现美、创造美、传播美。审美活动就是在美学思想指导下产生审美价值的实践活动,这种审美价值应具有更深刻的含义。大学生在审美活动的过程中,通过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引导,一方面能产生精神共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讲到,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另一方面能够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开阔学生的人生格局。面对当前世界各种价值观争锋的态势,凝聚中华民族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中国人民的价值准则,这符合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观。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大学生从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艺作品当中汲取精神力量,能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马克思主义美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策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大理论创新,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度为文艺和美育命题注入了新内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因此,必须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在学习实践中增长才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
1.以美育人,锻造理想信念
马克思主义美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创新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符合美育工作的教育内涵。围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扎根大学生生活,一方面优化理想信念教育内容,通过探索“大思政课”的方法路径,从世界性的视野、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当中,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正入脑入心;另一方面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了解革命先烈为追求民族解放和新中国成立的奋斗历程和英雄事迹,致敬革命先烈,领略革命精神内涵和他们不惜一切追求真理的壮美,这种美已经超越了自身有限的生命,具有震撼人心、感人至深的力量,能够激发大学生对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渴望,引导大学生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
2.以美培元,创新活动载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都是以引导或指导的模式进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会受到很大影响。要改变这种情形,一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审美直觉”。在审美活动的过程中,影视化、网络化的传播形式不仅能使受教育者便捷地获取信息,还能让受教育者实现具体的、形象的感知。二是借助艺术文化实现“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指人在欣赏审美对象的过程中会伴随着愉悦的美感体验或情感反应。艺术可以给人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艺术化加工,能够使其更富有形象性和精神感染力,从而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审美情感。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指导下,深刻把握活动主题,能有效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面临的新的挑战。
3.以美化人,培养时代新人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复兴路上的生力军,培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也是在青年一代繁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实际需要。马克思主义美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方面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美育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亲和力,可以提高德育水平,引导大学生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新人。另一方面有利于传承好红色基因。红色基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伟大历史实践相结合的信念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伟大传承。践行红色基因教育传播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要实践,将红色基因传承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当中,可以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让他们做有信仰、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三、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道: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马克思主义美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育人体系、深化校园美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将极大增强思政育人体系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周永源,刘亚.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性精神培育[J].北京青年研究,2020(04).
[2]林隆雨,刘小利.马克思主义原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黑河学院学报,2020(07).
[3]苏文伟,王茜.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