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021-08-23 02:19孙俊
教育家 2021年26期
关键词:五位一体素养情感

孙俊

近几年,伴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春风,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应当承认,当下中小学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令人欣慰的变化,传统课堂“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等不良倾向逐渐得以扭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文化日渐彰显。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齐盛学校坚持“让每个生命勃然绽放”的办学理念,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坚守课堂育人功能,实施“五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五位一体”是指“以兴趣为先导、以情感为纽带、以思维为主线、以互动为形式、以成长为目标”开展课堂教学,通过对话、沟通、交往、合作、探究、展示等关键革新指标,推动课堂教学逐渐由传统讲授走向建构化、情境化、个性化的交互式学习,让课堂教学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以兴趣为先导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好各门课程的起点和催化剂,激发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入门的金钥匙,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知识充满好奇心,从而激活学生的生命力,让课堂真正“沸腾”起来。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有话要说、有话能说、有话敢说,师生共同研讨、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只有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才会变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我们期待的教育效果才能有效地达成。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历史老师胡月在《探秘甲骨文》的教学中,设计“猜测甲骨文”的小游戏,让学生对甲骨文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通过“甲骨文制作过程排序”的小游戏,让学生认识到甲骨文是研究商朝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推动学生产生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以情感为纽带

情感是人在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能影响人的行为,改变行为效率,积极的情感会促使人们去追求、探索、接近目标。“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在师生之间的沟通中进行的,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以情感为纽带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悦。

课堂教学不应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机械训练,而应是师生互动、思想碰撞、心灵交流、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地理老师王红梅在《中国的气温》一课的教学中,和学生一起思考学校农艺园小燕子的失踪原因,进而认识燕子秋季向南迁徙的习性,引导学生用气温知识解释燕子迁徙的原因。课堂上,教师以情感为纽带,以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理性思考,耐心倾听学生心声,在开放自由的状态下,师生敞开心扉,教学进程自然流畅,知识传授水到渠成。

以思维为主线

思维发展是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以思维为主线”的课堂担负着活化知识与发展思维的双重使命。知识和思维是学习的一体两面,知识是思维赖以发生的材料和载体,离开了知识,思维就失去了着力点,思维训练也就退化成了形式训练。思维是对知识的组织和加工,离开了思维,知识只能是死知识。现在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往往将思维与知识隔离开,学生被灌输了大量知识,思维能力却越来越弱。

数学老师陶春红在讲述《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分数的形成过程,借助分数发展演变历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用“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表示实际操作的结果,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思维品质。

以思维为主线,课堂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以思维发展统领教学目标,激发思维活力;以思维发展充实教学内容,延伸思维宽度;以思维发展完善教学方法,挖掘思维深度;以思维发展贯穿教学环境,彰显思维温度;以思维发展指导教学评价,丰盈思维厚度。

以互动为形式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提升课堂活力的根本在于提升教师活力与学生活力。用知识激活知识,用生命激扬生命,用心灵激动心灵,用人格激励人格,课堂就是要通过活泼的氛围、活跃的思维和活泛的教学环节,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无处不在的沟通、律动、交融,彰显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人格的感化、生命的成长。

美术老师马莉在《独树一帜的中国画》的教学中,和学生一起欣赏《韩熙载夜宴图》,互动分析画面构图,共同讨论每段场景,尝试根据画面内容给场景命名,模仿画面中人物的眼神、动作、表情,体会中国画形神兼备的艺术特色。通过创设积极的问题情境,师生实现有效的交流合作,深化审美经验,升华审美情感。通过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使学生在理解所学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思维能力、实践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等方面也得到全面的发展。

以成长为目标

在教学目标体系中,知识和技能是基础,学生能力的增长和思维方式的成熟乃至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才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以成长为目标,意味着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基本知识的获得和基本技能的形成,还要不断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丰富学生学习的方式,让他们在合作探究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获得最大限度的“生长”,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语文老师杜楠在《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入乎其内,诵读于感”“沉乎其中,解读于意”“出乎其外,品读于思”,通过赏图、品情、析典、知人等多种学习方式以及课内赏析和课外阅读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不断尝试中提升探索能力,同时赋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关注所有学生的生长。通过“授人以渔”,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激发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齐盛学校的“五位一体”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基本范式,也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当今中国教育已经由“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培养学生面向未来发展的核心素养,是课程改革的新方向、教學研究的新内容,聚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课堂教学变革,是新时期学校教育实现优质发展的突破口。齐盛学校致力于“做有温度的教育,办高品质的学校”,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为切入点,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能力提升作为生长点,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进程中,真正实现“让每个生命勃然绽放”。

(作者系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齐盛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责任编辑:李香玉

猜你喜欢
五位一体素养情感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情感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台上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