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智芬
摘 要:文学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中充满了智者箴言,也是历史的回音壁,能够拉近古今距离,同时也是真善美的化身,可以使人们在浮躁的社会寻求一片心灵净土。名著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离不开名家的精巧构思,其中的内容和深意值得不断挖掘和开发。将名著导读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够开阔学生视野,洗涤学生心灵,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智慧和情感,从而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
一、 引言
名著导入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独立板块,并且在中考试卷中占有一定分值。但结合部分学校语文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名著导读这一板块内容并未得到应有重视,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也无法从真正意义上走进名著。加上新时期背景下,网络技术普及范围越来越广泛,快餐小说大量涌现,导致名著导读受到巨大冲击。为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教育工作者需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将着力点落在如何实施名著导读教学方面,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和价值。
二、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自身原因
学生是初中语文名著导读的受益者,其阅读积极性和参与性能够直接影响名著导读教学效果。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缺乏阅读兴趣。初中生年龄大约在12~15岁左右,处于幼稚与成熟矛盾期,对事物的认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并且好奇心较强。但由于分辨能力相对较差,所以很容易被网络中一些快餐小说、娱乐游戏所吸引,相对于阅读经典文学名著,学生更愿意将时间花费到研究新游戏等方面。第二,存在畏难心理。经典文学名著构思精巧,其中蕴含丰富的哲学和深意,值得反复推敲和挖掘。然而,由于初中生心智不成熟,缺乏人生经验,对文学名著中晦涩的词句无法正确理解,导致学生产生阅读障碍,使学生对冗长的阅读内容失去耐心。第三,过分依赖教师。从小学到初中,对于语文教材中的文章,皆由教师带领学生一同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逐步了解文章结构、含义以及传达的思想情感。而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足以详尽地指导经典文学著作,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阅读,这也导致部分学生对教师产生了较强依赖感,在没有教师约束和引导下对名著阅读产生了懈怠心理。
(二)教师原因
教师是初中名著导读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其教学理念、专业水平能够直接影响名著导读效果。结合教学现状来看,教师通常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教学观念陈旧。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以提高学生成绩为主。虽然名著导读在中考试卷中占有一定比重,但相对于其他板块而言,所占分数微乎其微,这也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避难就易”心理,与其将教学时间花费在名著导读教学中,不如带领学生學习提分较快的板块。殊不知,名著导读的意义并非在于分数得失方面,而在于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方面,如果没有给予相应重视,势必会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第二,教师专业水平有限。俗话说:“学无止境。”即使是教师,也不能停止学习的脚步。然而,部分教师踏上工作岗位后,因教学任务繁重、生活琐事较多,导致教师停止学习,在语文教学方面也仅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对名著导读板块普遍存在应付了事心理,没有重视情感的沟通与交流,自然无法督促学生完成阅读内容。
(三)社会和学校原因
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虽然大多数班级布置了“图书角”,并且其中不乏经典文学著作,但几乎没有学生翻阅图书。与其说是供学生阅读之地,不如说是书画作品工艺摆设之地。而班级设立“图书角”的目的,也成了学校文明班级评比的加分项,没有充分发挥“图书角”的作用和价值。另外,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校之间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成绩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学校将压力全部施加在教师身上,教师又将压力转移到家长身上,而这些压力最后又全部集中在学生身上。使得学生将大量课余时间应用到强化薄弱学科方面,没有多余时间阅读文学名著。
三、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有效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名著阅读兴趣
兴趣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动力。在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尽可能拉近学生与名著之间的距离,有效提高学生自主能动性。想要实现这一目标:第一,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名著。名著导读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推荐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名著。除了新课标明确提出需要阅读的《稻草人》《格林童话》《骆驼祥子》《名人传》以外,教师还应结合初中生年龄、兴趣推荐其他书目。例如,初一学生可以推荐阅读《红岩》《童年》《爱的教育》等;初二学生可以推荐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居里夫人传》《青春之歌》等;初三学生可以推荐阅读《牛虻》《莎士比亚戏剧故事》等。通过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读书兴趣。第二,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材中的题目,为学生推荐相关名著作品。例如:在《荷叶母亲》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推荐《繁星·春水》。在《再塑生命的人》一文的教学中,推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三,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性格、爱好为学生推荐书目,对于初一学生而言,由于年龄较小,并且刚刚步入初中,教师需要优先推荐篇幅短小、内容活泼的名著,如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以此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而对于初二、初三的学生而言,由于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基础,并且心理发育相对成熟,可以适当推荐篇幅较长的小说或历史故事等书目。第四,教师需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文学名著,上文提到,虽然初中生已经具备较强的自我意识,但分辨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同时,教师需要做好把关工作,保证学生选择的书目内容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并鼓励学生阅读,同时也可以将不能阅读的书籍罗列出来,并阐述其危害,避免学生阅读后受到不良侵蚀。
(二)设置阅读悬念,以疑促读
巧妙设置悬念,能够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尤其对于初中生而言,普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通过设置阅读悬念,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探索答案,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文学名著本身。而如何设置悬念,需要教师深入探索和研究。悬念既不能太简单,又不能太刁钻,过于简单会导致学生失去探索的积极性,过于刁钻会增加学生的阅读压力,无法达到以疑促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