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娟
摘 要:培养学生的數学表达与交流能力是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与进步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从“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提升小学生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创设包容的数学课堂氛围,提升小学生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以及“合理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提升小学生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这三个方面入手,针对数学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升小学生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这一主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索。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小学生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充足时间;包容氛围;小组讨论;教师示范
提到“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不少人会下意识地认为这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师的教学职责,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无须关注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提升与发展。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知与理解。数学学科也担负着培养学生表达、沟通与交际能力的重要任务,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更是应当积极挖掘本学科的教育特色与资源,对学生进行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引导,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敢说、想说、会说、善说。这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进步与发展显然意义重大。以下,我仅结合自身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经验,针对数学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升小学生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这一主题,发表个人认识与看法。旨在探索出有效的途径与切入点,让更多的小学数学教师同仁都能意识到培养小学生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的重要性,并能用对方法,切实培养起学生的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让学生健康进步、和谐成长。
一、 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提升小学生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有的时候教师为学生布置了问题,并鼓励学生踊跃回答问题。这一出发点本是好的,但是这其中却暴露出了一个极明显的问题,即教师很少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在念完了问题或者题目之后,就引导着学生快速说出预期中的理想答案。整个过程中,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充足,表达与交流问题答案的时间自然也是非常仓促,试想这种流于形式的课堂提问如何会让学生切实展开思考,并由此得到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的提升呢?答案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也正是由此出发,我认为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自身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应当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酝酿想表达的内容,并能有思路、有条理地表达与交流出来。长此以往,小学生的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能获得质的飞跃与提升,其实际数学学习效果也会得到充足的保障。
例如,在教学“2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课知识时,我首先向学生呈现了一组数字,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42、44、46、48、50、52、54、56、58、60……并告诉学生这些数字都是2的倍数,鼓励学生从中发现2的倍数的规律。当然,我没有立刻就让学生回答,而是给出了他们充足的思考时间。以此为前提,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我也会留给学生充足组织语言的时间,而不是学生表达过程中出现了不恰当或者错误的时候立马给出正确的答案。有的学生起初表达的时候会说“2的倍数有好多啊”,对这一表达方式我就会进一步的引导:“刚才我展示的只是2的众多倍数中的一部分,此外,还有更多的没有展示呢,那么,这么多2的倍数,都有什么特征呢?请你再认真观察思考一下。”此外,我还给了这名学生以指导:“老师给你提个建议,你可以看看每个数字的最后一位数是什么。”这一积极启发很快就让这名学生发现了规律,在认真思考、组织语言的过程中,他很完整地表达出了自己想要表述的答案“个位上是0,2,4,6,8,这些数都是2的倍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对于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深度学习数学知识,同时提升其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必要性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二、 创设包容的数学课堂氛围,提升小学生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
认真观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我们还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状况。当学生在课堂上表达与交流有误或者表达与交流过程不顺畅时,有的时候教师会表现出不悦的神情,有的时候甚至是直接指责或呵斥,还有的时候周围其他学生也会哄堂大笑或者窃窃私语。这种种情况都表明了我们的数学课堂很多时候缺乏一种包容的氛围,而这种不良的氛围则导致不少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敢表达,或者不好意思表达,唯恐一不小心出了错误引得别人的嘲讽。针对这一情况,我认为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想方设法创设一种包容的数学课堂氛围,教师包容学生,学生相互之间包容,当大家都能正确看待表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时,相信学生就不再惧怕表达出现的错误,而敢于大胆去表达与交流、积极去表达与交流,从而为自身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的提升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对此,我便在自身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学生反馈良好。例如,在复习“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一节知识时,我便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表达与交流圆柱和圆锥两者体积之间的关系。一名学生在我的引导下是这样表达的“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1/3,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这一名学生的表达中显然存在着一个问题,致使其回答不够严谨、谨慎,也缺乏应有的合理性。听到这名学生错误的回答,其他学生低声笑起来,因为大家都发现了这一回答在表达上的不足之处。看到其他学生嬉笑的神态,这名学生显得有些慌张,他不知道大家为什么笑,只是能隐隐约约地感受到肯定是因为自己出错了所以大家才会笑。面对这一情况,这名学生神情变得有些紧张,更是出现了局促不安的神色。针对这一情况,我及时向其他学生示意,制止了大家交头接耳的小动作。此外,更是对学生说道:“我们大家是友好、互帮互助的好同学关系,那好同学表达的不恰当,大家是应该积极予以他帮助呢?还是什么都不管,只是一味地嘲笑他呢?大家认真想一下,看看自己究竟愿意做什么呢?”我这一番善意的“提醒”,让不少原本存在看笑话心思的学生都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大家端正了神态,脸上不复之前嬉笑、嘲笑的表情。同样的,看到我没有指责,更没有批评他,而是能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也使得这名课上踊跃回答问题的学生认真定心下来去主动分析、反思自己上述表达中的漏洞或者不完善之处。也正是在一番思考之后,这名学生重新调整了自己的表达思路,将回答改成了“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为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1/3,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知变得更加深刻不说,其表达与交流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与发展。创设包容的数学课堂氛围对于提升小学生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的价值也得以充分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