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文气”

2021-08-23 09:34王玉梅
考试周刊 2021年57期
关键词:以写促读

王玉梅

摘 要: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一个自我建构、自我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固本养气”的过程。曹丕在《典论》中说“文以气为主”,唯有养丰厚底气,方能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德。如何“养气”?阅读是“养气工程”必不可少的一环,读天下好书,集生活体验,以养浩然正气,做有德之人。正如庄子在《逍遥游》里所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阅读量积累不够,则文气不足。因此,语文教学中,重视阅读,构建课内外大阅读体系,丰富人文精神积累,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文气;因声求气;阅读动机;相机诱导;课外大阅读体系;以写促读

古人写文章讲“气”,词句的长短与声调的高下,说话时的婉转或激昂,都是由气势决定的。何为文气?曹丕所提倡的“文气”,主要指文章的精神、意气。韩愈的“盛气言宜”,是讲文气与文辞的关系,“气”强调的是渊博的才识、正大的精神和充沛的感情。古人对“文气”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大都认为“文气”是种精神,是作文的基础,要为文,必先培养文气。

“文气”之养,在于充分利用文字的力量,发挥文本的情感熏陶和德育渗透作用。新课标有云“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中学语文教学,不仅是生活中听、说、读、写,传情达意的需求,更是文化传承和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培养中学生语文素养,是在学生听、说、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基础上,更集中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道德情操,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 因声求气,以音韵之美体验文气之美

古人主张“因声求气”,用声音、节奏求得文章的风格、神韵。韩愈在《答李翊书》里说:“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必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是文章的外在形式,亦即朗读时的节奏、音调,它是依附于“气”这个内容而存在的,故而“因声”则可“求气”。培养阅读兴趣,应从体验文字的音韵之美开始。在阅读教学指导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朗读美文的习惯,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音韵之美的种子。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經过反复的诵读,根据文章言辞的长短与声调的高下来朗读,感受读的乐趣,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通过朗读“使我之心与古人之心祈合于无间”,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因声求气,亦是因文求情,因文求德,平平仄仄组成的节奏缓急之间,情感起伏,或高亢,或低沉,春风化雨般滋润心田,这声韵的力量,就是文字的力量。叶圣陶把有感情的朗读叫作“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故,文气之养,始于“因声求气”。

二、 深入挖掘教材,以其人文精神因子点燃阅读的星星之火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阅读兴趣的培养是拓展阅读时空的第一步。法国作家法朗士曾言:“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是魔鬼的手指,它只拨动我们脑纤维的琴弦和灵魂的音板,而激发出来的声音却与我们心灵相关。”阅读教学中师生的对话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对学生精神人格的养成、对其生命言语的发展都有着独特的教育意义。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以教材为契机,创设情境,深挖其中的人文内涵,因势利导,开启悟性,点燃学生领略人文精神之美的星星之火。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在课文的氛围中接受情感的熏陶,把握价值取向,从而形成自己看待事物,评判事物的态度;另一方面,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拓展,活跃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带动学生课外进行更多与其相关的阅读。例如《赤壁赋》的教学,就“苏轼的仕途坎坷与其豁达的人生态度”这一主题进行拓展,不仅可让学生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也可引发学生课外对苏轼仕途遭遇人生态度的更多关注,以及对更多相关人生态度文本的阅读。又如《再别康桥》的教学,可就徐志摩婚姻爱情故事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亦可以徐志摩对“爱、美、自由”的追求为主题进行拓展,带动学生对徐志摩其他诗歌的品读。激发阅读动机,拓宽了文本阅读的时空,虽是星星之火,亦可成燎原之势,为提升语文素养奠基。

三、 创新教学,相机诱导,提升学生阅读的思维活跃性

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培养阅读习惯,构建课外阅读体系,教师更须致力于“导”。培养兴趣,指导方法,评价激励……“导”之于“学”,不可忽视。阅读之于语文教学,是一个固本养气的过程。“文气”之养,在于内化,即长期的阅读实践,大量的人文积累,应由学生自主完成,但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语文老师,应具有创新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摸索出语文学习的多渠道、多方面、多角度的教学模式,抓住一切契机,巧妙诱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能力,让学生爱学、会学、能学,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不断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相机”是察看机会,“诱导”是劝诱引导。相机诱导,就是指寻找恰当的机会,在适当的时候引导,指点。如果把这句话放到阅读教学上,一是指抓住适当情境,推动学生去感知文字汲取营养,更应创造一切条件,拓展学生阅读的时空,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二是指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障碍时,教师及时指出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出思维的方向或轨道,使学生豁然开朗、思路畅通,学习得以顺利进行。

社会发展正向着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教育亦是如此。语文学习知识丰富多彩,阅读教学涉及面广,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亦应多元化。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辅助教学技术创设情境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比如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相关的音频或视频,以视听美感带动学生对文字的品位,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教师也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课外学习实践活动,打破课堂时空限制,把阅读教学引向生活。“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学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不仅要满足于课堂教学,也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向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形成课内外相互促进,知识与能力相互碰撞的开放系统。

猜你喜欢
以写促读
高中语文“以写促读”教学研究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
打通读写
浅谈如何培养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读中学写 以写促读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教学中的读写不分“家”
探究如何利用微课提高初中语文以写促读的教学效率
品读经典名篇,书写生活点滴
侧重“以写促读”
读写结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