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舞蹈编创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2021-08-23 07:20唐冠珍
大观 2021年6期
关键词:舞蹈编创

唐冠珍

摘 要:文章提出地方高校舞蹈编创教师教育教学理念革新,首先体现在紧抓“地方性”,不放“对标一流”,优化教学内容的常规课堂;其次,梳理舞蹈人才产出导向,优化舞蹈编创技法的实践平台,在深度上综合考虑多方面的教学因素;最后,建构高度的审美标准,优化舞蹈编创人才的专业认知,是地方高校舞蹈编创教师教育教学改革中,平衡舞蹈知识与实践、实习之间关系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舞蹈编创;人才产出;审美标准

传统的舞蹈编创课程不符合地方性应用型本科培养人才的定位,不能根据地方性高校人才舞蹈编创能力的实际水平进行科学、灵活的调整。课程体系的建构不能准确地与职业需求衔接,主要在于高校教师对应用型人才产出导向的分析不够全面。如何以产教融合为途径,根据可应用的校外区域,真正构建有效的联合培养机制,是地方高校面临的难题。从地方高校生源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在入学前的专业素养基础比较薄弱,对舞蹈学科缺乏宏观性认知,对自身的职业规划没有意识,导致学习舞蹈编创的主动性和目标性较差,缺乏思考和创新意识。综合而言,地方高校教师根据生源特点和应用型办学定位的人才培养模式革新教育教学理念,优化舞蹈编创课程内容,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一、紧抓“地方性”,不放“对标一流”,

优化教学内容

从地方高校舞蹈生源的实际情况分析,首先需要重塑概念。帮助学生区分舞蹈表演者和舞蹈编导身份转换的概念,区分舞蹈表演和舞蹈编创的概念,引导学生全面认知舞蹈编创课程的规范性、科学性、艺术性。其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舞蹈编创课程属于舞蹈学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之一,可以整合学生前期积累的舞蹈实践表演内容,发挥承前启后的作用,让学生明确该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最后,培养学生学习的目标性。具体分析地方高校人才产出导向的实际标准,使学生认知舞蹈编创的实践应用能力提升与校外职业规划定位同步的重要性。

舞蹈编创技法是学生解放身体、挖掘身体、延展身体,建立和拓展舞蹈身体语言体系的內核性训练。常规的编创技法训练应该遵循群舞、三人舞、双人舞、独舞的顺序进行训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于课时有限,建议整合侧重训练独舞的编创技法。在独舞的编创技法训练中,拟定多种舞蹈主题,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增强身体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完成主题动作提炼和主题动作的发展变化应用。建构一、二、三度空间场域概念,融合学生的舞蹈情感意识,开发身体语言的层次感,完成身体各部位的节奏变化训练。细化舞蹈主题的分支内容,兼顾平面舞台画面的视觉审美,突出舞蹈调度训练,由点画圆,提高舞台表现的丰富性,完成独舞编创技法的多重整合和应用。

二、梳理产出导向,优化舞蹈编创技法的

实践平台

高校教师作为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执行者,要有应用型舞蹈人才与相关行业标准衔接的意识,围绕学生的舞蹈编创实践能力水平,内化常规课堂教学内容,形成校内外一体化发展模式,让学生在校期间具备职业化身份转换意识,积累职业上岗经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一)地方性

新时代,为顺应运城学院地方性办学定位的要求,2015年,运城学院音乐系舞蹈学教研室的舞蹈老师们在“非遗进校园”热潮的推动下,勇敢探索地方民间非遗舞蹈活态传承与高校非遗舞蹈教学传承的有效衔接形式,多次把具有地方性特色的民间艺术及其传承老艺人“请进来”。舞蹈教师们也多次“走出去”实地考察,经过长期研讨和专家认定,在舞蹈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增加了晋南民间舞课程。通过地方性课程教学,有针对性地指导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民间非遗舞蹈艺术的认识,凸显自身地方性特长,具有创新性,恰好符合王耀华教授所提出的“专门课程、精选课程特长化”。

晋南民间舞课程的教学推进,无疑丰富了学生在舞蹈编创中的动作表演素材,有效拓展了学生的编创思维。学生在自我参与、自我开发民俗文化活动中走入群众生活,切身体会群众生活,从生活中提炼可舞性题材,归纳各地方民俗文化活动的特点,紧密联系新时代精神,有效运用高校专业编创技法,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做有地方性特色的舞蹈作品。这有助于运城学院为地方群众文化艺术馆、地方文联、地方协会等单位提供有实践经验的舞蹈人才。

(二)融合性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运城学院音乐系舞蹈学教研室2019年修订舞蹈学专业课程体系时,针对教师教育课程板块,增加了中小学舞蹈编创课程,符合高校教育资源与中小学教育相融合的趋势,通过舞蹈专业课程的校内外转换与应用,更好地做到定向培养,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就业基础。

舞蹈编创与中小学舞蹈编创同属于编创类课程,教师需要做好两门课程的衔接与过渡,引导学生将专业编舞技法应用到沪教版中小学音乐教材中。首先需要明确授课对象的实际学情,继而转换身份,分析教材,梳理编创技法,多元化衍变,编创适合中小学生的舞蹈作品,积累编创经验,努力成为与地方中学、小学、幼儿园更匹配的人才。

(三)创新性

为贯彻落实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运城学院积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鼓励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学生根据自身擅长的专业方向,有效运用学习内容,开拓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教师给予积极指导,完善项目实施方案,使其达到预期成果。近年来,舞蹈学专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立项数量增加。2019年,运城学院鼓励高校教师利用自身的专业去服务社会,把自身的专业知识转换成为社会生产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形成产学研横向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遴选适合的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业务能力。例如,2020年运城学院与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签署“‘知水·节水·爱水·护水水之舞主题舞蹈”(编号:202010D134)产学研横向项目,笔者作为项目主持人,在编创关于“知水·节水·爱水·护水”主题的舞蹈作品过程中,遴选舞蹈学专业30名学生参与舞蹈排练和作品录制,排练中个别学生为舞蹈编创提供了宝贵意见,使项目得到更好的开展。

新时代,作为文艺主流的舞蹈艺术已然成为人类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社会中不同工作体制都会在各大节庆期间举办相关主题的文艺汇演活动,舞蹈人才需要在非专业领域迎合舞蹈市场的实际变化来编创作品。例如,形成纯舞蹈、音诗画、歌伴舞、舞蹈小剧等形式,同时出现体育舞蹈、广场舞蹈、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相融合的多元化特点。因此,舞蹈编创作品不能仅限于纯舞蹈作品这一种形式,需要打开创作视野,尝试多种作品形式,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

三、建构高度的审美标准,

优化舞蹈编创人才的专业认知

当代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既是艺术自身发展规律带来的,更是当代受众群体给予的无限人为空间所决定的。在此雅俗共赏的审美意识时空中,舞蹈艺术如何做到独具一格、独领风骚,对于舞蹈编创者而言,无疑有了更高的审美标准。

从2021年河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中舞蹈作品《唐宫夜宴》的成功“出圈”现象,可以看出舞蹈编创者浓厚的知识积累、宏观的舞蹈史概念、娴熟的编创技法、创新的编创理念、缜密的编创思维的重要性。高等教育优化舞蹈编创人才,首先需要培养知识型舞蹈人才,使其具有解析和研究不同民族、地区、风俗、信仰、风格、形态、动律、节奏等能力;其次需要培養有创新性意识的人才,能够用知识作后盾,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借鉴和创新,发掘具有新技术、新境界的编创技法技能;最后需要培养有审美意识的人才,全面把控当代观众群体日趋提升的舞蹈审美取向,联结知识和创新意识,建构更高的审美标准。

综上所述,地方高校舞蹈编创教师教育教学理念革新,需要紧抓“地方性”,不放“对标一流”,优化教学内容的常规课堂;梳理舞蹈人才产出导向,优化舞蹈编创技法的实践平台,综合考虑多方面的教学因素;建构高度的审美标准,优化舞蹈编创人才的专业认知。

参考文献:

[1]徐彩虹.应用型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以运城学院为例[J].当代音乐,2020(12):27-29.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2016-09-15)[2021-03-18].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28/content_10196.htm.

[3]李莹莹.北京市“高参小”舞蹈特色课程发展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9.

作者单位:

运城学院

猜你喜欢
舞蹈编创
试析幼儿舞蹈编创教学技法及其运用
论舞蹈编创过程中的音乐结构分析
“嘴”和“肢体”间的碰撞
舞蹈编创中主题动作的形成及运用
像写文章一样编舞
论舞蹈编创过程中的音乐结构分析
论舞蹈编创过程中的音乐结构分析
舞蹈编创中音乐的重要性
情之所至,舞之于形
浅谈三人舞《恋》的创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