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出深度 “读”出本领

2021-08-23 04:59韩开湘
考试周刊 2021年63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阅读初中

韩开湘

摘 要:阅读是拓展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良好方式,唯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方能形成正确的语文思维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的教育理念不断涌现,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逐步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深度学习,加深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程度,已经成了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因此,文章将整合深度学习的相关理论概念,根据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情况,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给出怎样增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途径,同时也希望能够为接下来的初中语文教学提供有用的参考。

关键词:深度学习;初中;语文教学;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表示:七年级到九年级的初中学生,其课外阅读总量不得低于260万字,所以每个学年都必须阅读2~3本名著。阅读是初中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在阅读中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在为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的同时,增强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深度学习背景下,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学习知识的有效整合,促使学生系统性地阅读文章,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程度,并通过批判性、质疑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学习知识,并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阅读能力,丰富知识储备,陶冶自身的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 深度学习概述

深度学习的概念最早起源于计算机智能领域,后来延伸至脑科学领域,随着专家学者的研究和教育事业的而不断改革,深度学习理念在教育领域逐步得到应用。相对于传统的浅层学习而言,深度学习更加注重学习者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强调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并理解学习内容的完整含义,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建立联系,系统地学习知识,在学生加深知识理解程度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深度学习理念有着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首先,重视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旧知识为新知识提供了学习支撑,在探索新知时,一方面是对旧知识的巩固,另一方面也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其次,提高学生对新知的欲望,知识的学习是由学习者内部激发的,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并不是機械地接受知识,只有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最后,具有终身学习的内涵。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并需要将学习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改进,以此来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 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阅读是发散学生思维和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阅读教学作为语文实践途径之一,是指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从积极主动的情感思维以及相关活动中,帮助学生增强体验感,在有所思考与感悟的情况下,得到全新的思想启迪。在享受美好与乐趣到同时,珍惜不同学生的理解、感受与体验。受传统教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并不理想,深度学习在阅读教学中还没有体现,具体展现在这些领域:

首先,重视直观体验,忽视思维能力。不可否认,阅读的过程便是学生思考的过程,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语文教师需要从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组织阅读教学活动,而且初中教材中的文章多表达作者的生活状态,并展现作者自身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持续加快,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语文教师习惯于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课件,针对阅读教学活动中不易理解的难点,如果以视频或者动画等方式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就缺少思考的空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不能够增强学生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在学习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这一文章时,语文教师为了加深学生对于苏州园林的理解,在课前通过互联网平台搜集了大量的图片与视频,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尽管会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但是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便不会思考苏州园林的模样,直接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获得深层次的感悟。

其次,思维碎片化,忽视整体建构。阅读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整体性的阅读可以发展学生的全局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考虑到初中生的知识理解能力比较薄,注重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将文本内容进行细化,从而有效地降低学生阅读文章的难度,尽可能地提高语文阅读的效果。如在教学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石拱桥》这一文章时,作者采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显著特点,并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来说明,赞扬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引导学生深入地阅读文章,了解文章的内涵,尽管可以在短期内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学生也可以体验和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并获得教育与思想的启迪,但是这样碎片化的阅读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整体思维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提高,会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最后,阅读功利化,主动性不强。《语文课程标准》表示:阅读作为不同学生个性的表现。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分析文本,从积极的情感体验与思维活动中,增强理解,在有所思考与感悟的情况下,得到情感熏陶,从思想中得到审美乐趣与启迪。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电子产品的普及,为创新教育方式和内容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使得学生离阅读越来越远,他们更希望从电子产品中获得更有趣的知识,导致一些学生很难静下心来阅读,以至于阅读能力日益低下,参与阅读活动的主动性不强,没有形成终身阅读的意识,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如在学习《昆明的雨》这篇文章时,这是汪曾祺写作的一篇散文,作者通过“雨”串联起昆明雨季的景、物、事,彰显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和热爱百姓的思想情感,一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只是为了完成阅读任务而阅读,或者为了应付考试而阅读,尽管他们完成了阅读任务,没有深入地去思考、去想象,便无法体会到作者的思想内涵,也就难以形成终身阅读的思维。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阅读初中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