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图书馆的建设实践与提升策略

2021-08-23 02:39雷若欣
新世纪图书馆 2021年7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

摘 要 将图书馆嵌入旅游景区是推动全民阅读和文旅融合发展的一种有益尝试。文章梳理了景区图书馆的发展脉络,论述了景区图书馆机制的特性。但经过全面考察发现,景区图书馆的发展还伴生着各种隐患,需要从主体协调共生、管理监控升级、创意产品打造、复合型人才培养等方面着手改进,才能更好地发挥景区图书馆的时代作用与功能。关键词 景区图书馆 建设特征 伴生隐患 文旅融合

分类号 G250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1.07.007

Construction Practice and Promotion Strategy of Scenic Library

Lei Ruoxin

Abstract It is a beneficial attemp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reading and 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ion that the library is embedded in tourist attractions. This paper combs the development context of the scenic spot library, and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enic spot library mechanism. However, after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various hidden dange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enic spot library, which need to be improved from the aspects of subject coordination and symbiosis, management and monitoring upgrading, creative product building, and compound talent training, so as to better play the role and function of the times of the scenic spot library.

KeywordsScenic library.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hidden dangers. 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0引言

近年来,图书馆界及其主管部门在总分馆制实施、书香社会打造、跨界融合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其中,将图书馆、分馆或流通点嵌入旅游景区一直是他们努力的一个方向。经过10年的实践,景区图书馆从零星出现到快速发展,已然成为图书馆跨界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但从相关研究来看,有关景区图书馆的专论还不多见,远远落后于社会实践。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为学者们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单洪波等学者研究认为,在景区设置图书馆是深化文旅融合、拓展公共服务的有效渠道之一[1]。鄢莹等学者指出,“图书馆+民宿”模式改变了相对单一的旅游状态,创新了文化旅游和賓馆空间重塑的新境界[2]。这些研究指出了景区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但却没有展开系统论述,对景区图书馆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有什么样的特点,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都没有进行分析。因此,对景区图书馆进行历史溯源与现状研究,将有助于世人了解这一事物的发展脉络与趋势,从而提出更好的发展策略与方案。

1 景区图书馆的发展脉络

2010年,西湖区图书馆在西溪湿地打造了一间职工书屋,将其作为图书馆的基层服务点,这应该是有关景区设置图书馆的最早报道。但从功能上看,该书屋主要是为了提高职工素养而设[3],还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景区图书馆。直至2011年,24小时自助图书馆落户三亚大小洞天旅游景区,专门为游客提供服务,才首开(海南)景区图书馆先河[4]。当时,这一举措被视为全国首家公共文化和景区完美结合的范例。

为了梳理出景区图书馆的发展脉络,本文以百度和谷歌两大搜索引擎为主,以“景区图书馆”“景区+图书馆”“图书馆+旅游”“旅游+阅读”为关键词进行了搜索,截止时间为2020年7月31日。剔除内容相同、内容不全和不相关信息后,梳理出105条有效信息。虽然样本量较少,但可以明显梳理出景区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从总量来看,景区图书馆数量呈现持续上升状态;从年增长数来看,大致经历了缓慢探索、稳步增长与快速发展三个阶段,有着比较清晰的发展脉络。

1.1 缓慢探索阶段(2011—2013年)

2011年,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分馆建设成为普遍现象。同年,文化部、财政部又联合启动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进一步引领了公共图书馆对均等化、专业化服务的创新与探索。当时,不仅24小时自助图书馆、“流动图书馆”“网上借阅、投递到家”等设施与业务得以广泛建设与铺开,“图书馆+风景区”等“图书馆+”的概念也开始出现[5]。一时间,各式各样的文化工程项目投入建设。

正是在这一趋势下,三亚大小洞天景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得以投建。然而这家图书馆在启用的第二天就遭到了网友的质疑。“请问大小洞天有多少游客有时间在那里办证借书,有多少游客会在游览景区的时候阅读图书?三亚图书馆已经闭馆几年了,没人去管,却跑到一个偏僻的景区去设立什么图书馆,浪费大量纳税人的钱,弄这些政绩工程很有意思吗?”[6]市民网友对三亚政府舍近求远、舍大求小的行为,对游客在景区阅读的可能性提出质疑。与此同时,国家也在审思快速上马的各项文化工程。人民日报频频点名批评某些地方政府急于求成,盲目投资文化政绩工程的行为,建议各地应遵循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规律,量力而行,按需发展[7]。出发点虽然不同,但自下而上的质疑之声和批评之声必然会让图书馆界审慎对待景区分馆建设事宜。从旅游角度看,当时国家还处于观光旅游阶段,文化还未成为国人衡量旅游品质的重要因素,文旅融合的最佳时刻还未到来。从实际发展来看,2011—2013年,景区图书馆以每年平均新增2家的速度缓慢发展,且仅在三亚、北京、苏杭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周边景区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1.2 稳步增长阶段(2014—2017年)

自2014年开始,“倡导全民阅读”七入政府工作报告。无论是与书香社会建设、科学普及结合,还是与全民健身相联,“全民阅读”的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2017年,文化部印发了《“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鼓励地方采取与社会力量合作等方式,建设自助图书馆服务空间,……科学规划自助图书服务空间和设备的布点,与各级各类图书馆相辅相成,打造百姓身边的公共阅读场所。”[8]国家政策的导向促使各方主体屡出奇招,营造阅读氛围。其中,“旅游景区+阅读”的方式逐渐被接纳。相较于第一阶段,这一时期景区图书馆的建设主体、数量与地点都产生了很大变化。

2014—2017年,景区图书馆以平均每年近10家的速度平稳增长,投建主体也由各级公共图书馆向社会力量延伸,出现家庭图书馆、企业公司捐助的图书馆。桐庐民宿图书馆、浙江温岭市十八道地景区家庭图书馆分馆、广东韶关市丹霞格物图书馆客栈、四川广汉市松林镇的猪圈书吧等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投建的地点也从几个零星城市开始向东部、中部地区扩散,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四川、河南、安徽、山东、黑龙江、吉林等省份都出现了景区图书馆的身影。

1.3 快速发展阶段(2018—2020年)

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组建,文旅融合成了国家战略之一。文化和旅游部提出“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为文化场馆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政策保障。在促进全民阅读和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界加大了探索力度,积极寻求图书馆与旅游空间的结合之道。

2018—2019年,新增35家景区图书馆(2018年,14家;2019年,21家)。2020年,虽然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但截至2020年7月31日,已然有24家景区图书馆投入使用。由此可见,因文旅融合战略的强力促动,景区图书馆这一新生事物进入快速发展期。这一阶段,全国23个省份出现了与景区图书馆建设有关的报道,并且呈现出图书馆与风景区、旅游度假区、特色小镇、历史古镇、城市公园等各类旅游空间全面融合的局面。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景区主题式图书馆(室)越来越多,诸如西湖岳王庙启忠书吧、鄂尔多斯图书馆响沙湾景区分馆、丹江口均州书房、嘉兴·南湖书苑、秦皇岛为民儿童电影图书馆、桂林龙神书香壮寨阅读点、阿坝州阿来书屋等不断涌现,为游客深挖景区内涵提供了可能。

经过10年的发展,景区图书馆这一事物已逐渐被民众接受,并在信息传播和文化休闲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景区图书馆的整体面貌和特征,值得进一步探讨。

2 景区图书馆的建设特征

通过梳理105家景区图书馆的建设实践发现,景区图书馆整体上呈现出机制“柔而活”、形态“小而美”、馆藏“全而优”、配套“智而捷”的特征。

2.1 机制“柔而活”

机制“柔而活”指的是景区图书馆在投建和管理过程中有“公办公助”“民办公助”“公办民助”三种模式,既有同级横向连接,又有纵向层级延伸,较具柔性管理的灵活性。

从105家景区图书馆的投建与管理机制来看,公共图书馆与城市免费公园之间经常使用“公办公助”模式。公共图书馆与免费公园的公益目标一致,相互之间的管理工作便于协调。像福州植物园的清新书苑、东莞银屏山森林公园的谢岗分馆等便是由公园提供场地,图书馆提供图书,两者共同投建、共同运营而成。在景区图书馆的投建中,此类模式大约占了10.48%的比例。

“民办公助”模式是由社会力量筹措图书馆创办经费和初期投资,当地政府给予政策和馆舍使用优惠的一种模式[9]。如为了助力乡村振兴和全民阅读推广,在杭州市委宣传部的统筹协调和精心指导下,由杭州出版集团牵头、浙江联合中小企业控股集团捐资100多万,会同淳安县枫树岭镇、大墅镇及枫树岭镇下姜村一起,在下姜村及周边地区精心规划建设9家“杭州书房”[10]。这些“民办公助”图书馆既可以给游客提供优雅的阅读环境,又可以提供免费的、丰富的图书资源。但目前采用此种模式的景区图书馆相对较少,仅占总数的9.52%。

“公办民助”模式则是由政府、公共图书馆提供场地、设备与图书,由企业、公司来运营管理的一种模式。像南昌瑶湖书房、艾溪湖美书馆、安徽铜陵的滨江书屋等都是采取当地政府部门划拨地块、采购设备,公共图书馆提供图书,然后委托景区企业或专业机构运营的方式。目前,在景区图书馆的发展中,此类模式占比最高,约占总数的80%。

总的来说,多个投建主体,多种投建与管理模式,为景区图书馆因地制宜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2 形态“小而美”

形态“小而美”指的是景区图书馆规模一般不大,但外在形态与内部装饰颇具特色。

《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以服务人口为基本依据,将公共图书馆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个级别[11]。大型图书馆的服务人口要达150万以上,建筑面积达20 000m2以上,总藏书量达135万册以上。中型图书馆的服务人口要达20万以上,建筑面积达4500m2以上,总藏书量达24万册以上。小型图书馆服务人口要达3万人以上,建筑面积达800m2以上,总藏书量达4.5万册以上[12]。依据这个标准反观105家景区图书馆可知,除临汾市汾河景区的临汾市图书馆、宁波月湖景区天一阁藏书楼建筑面积超过20 000m2,淳安县图书馆新馆、宣化区万柳公园景区图书馆建筑面积超过4500m2以外,剩余96.19%的景区图书馆都属于小型图书馆行列,建筑面积多为几百平米,藏书也仅有百册、千册。

图书馆建筑本身就是一种旅游资源,在图书馆服务中占据5%的贡献率[13]。景区图书馆虽然规模较小,但一般都与景区自然和人文环境相契合,其外在的建筑风格与内部装饰特点都与景区遥相呼应。如安徽铜陵滨江码头书屋建筑面积516m2,建筑外立面采用毛石、防腐竹、旧枕木等原生态材料,与滨江公园的生态性遥相呼应[14]。福建永定洪坑景区的读客书屋总占地面积470m2,分上下两层,按照圆形土楼的风格建造而成,屋顶为蓝色天空,屋内由古色古香的灯饰照明,青砖灰瓦的素雅之风紧契景点氛围[15]。这种就地取材和创新设计的方式,不但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可以展現出丰富的地域文化信息。

2.3 馆藏“全而优”

馆藏“全而优”指的是景区图书馆馆藏图书虽然数量不多,但种类较为齐全,且主题聚焦性越来越强。

在总分馆制和书香社会打造理念的推动下,省、市、县三级图书馆一般会将图书分批送往或捐赠给景区图书馆。从105家景区图书馆馆藏来看,大都藏有休闲养生类、历史文化类、文学艺术类、风土人情类、童话动漫类等图书。如江西资江大觉山旅游区图书馆藏有文学名著、健康养生、童话动漫、时尚杂志等众多门类书籍[16]。巴中市南龛石窟景区图书馆分馆则涵盖政治、法律、卫生、养生、旅游、文学等多个门类藏书,供广大游客免费阅览[17]。可见,景区图书馆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游客游憩放松、休闲阅读的需求,呈现出全面覆盖的特征。

景区承载着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特点、人文情趣和审美、历史因素和沉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因此,很多景区图书馆在全面收藏的基础上,还专门收藏了地方特色文献。比如杭州西湖景区岳王庙的“启忠书吧”以岳飞为主题,聚焦收藏了逾60类、近200册与岳飞有关的图书[18];达古冰川景区阿来书屋则收藏了阿来先生的《尘埃落定》 《空山》《云中记》等已出版的全部作品以及阿坝州本土作家文学作品、红军长征历史文献和阿坝历史介绍等,可让游客一站式了解阿坝州的人文风情、资源特色[19]。结合景区和地域文化特色进行内容聚焦,不但有助于特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与研究,而且可以让游客产生深刻印象,提升他们对景区和景区图书馆的旅游忠诚度。

2.4 配套“智而捷”

为了保证游客阅读的便利和连续,大部分景区图书馆采用了智能管理服务系统。从应用智能门禁到个性化服务系统,从24小时无人值守借阅区到与省、市、县三级公共图书馆资源之间的通借通还、异地借还,智能化管理的“便捷、高效、舒适”为图书馆赢得了游客的青睐。如淳安县图书馆新馆采取“全区域开架、藏借阅合一、自助式服务”的运行方式,有专门的24小时无人值守借阅区,而且还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实现整个杭州地区图书的通借通还。非杭籍读者可以自助办证、网络退证,解决异地游客借阅的问题[20]。除此之外,一些规模较大的景区图书馆正朝着文旅综合体的方向发展,不仅具备阅读功能,还设置了餐饮室、报告厅、客房等空间,以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综合性能越来越强。

总的来说,景区图书馆将文化、休闲、旅游等要素结合、交叉、重组,打造出了一种新型旅游产品,为文旅融合进行了有益探索。目前,游客对景区图书馆也多持溢美之词,诸如“新奇有趣”“比城市幽静、比田野丰富”“在天然氧吧读书,幸福指数爆棚”等等。市场需求端的认可预示着景区图书馆未来将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从实际运营来看,伴生而来的一些隐患与不足,还需要投建者、管理者未雨绸缪,才能保证景区图书馆的持续发展。

3 景区图书馆的伴生隐患

景区图书馆虽然获得了很多赞誉,但因相关开发者的不理性、管理体制混乱、管理权和开发权的界定模糊,在产品的管理、开发和消费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3.1 主体协调不畅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景区图书馆机制“柔而活”,有三种投建和运营模式。但从内在的运行逻辑来看,“公”与“民”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在实际的运营管理中,地方政府、公共图书馆等可能并不直接管理景区图书馆,而是交由景区企业或专业机构运营。政府与公共图书馆多注重社会效益的创造,而景区和专业机构则更在意经济利益的获取,尤其是委托代理层级越多,涉及到的利益主体就越多,主体间关系及目标诉求也就越复杂。因此,如果委托代理之间的合约不完善,监督约束条款不清晰,就会出现漏洞,影响景区图书馆的良性运行。如2018年6月,湖北武汉黄陂区木兰花香景区中国首家红色少儿图书馆在运营两个月后,被迫撤馆。原因有二:一是景区接手图书馆后并未按协议规定对图书馆进行正常维护和管理,导致几千册图书被盗;二是景区不遵守协议期限,将图书馆建筑另作他用[21]。由此可见,委托代理模式存在漏洞,条款不明,主体协调不畅,监督约束不到位,会对景区图书馆的发展造成致命打击。

3.2 日常管理不善

景区图书馆虽然藏书“全而优”、配套“智而捷”,但因远离城市、管理不善,导致图书更新慢、自助设施故障频发[22]的新闻频现报端。还有图书馆因缺乏专业导读致使特色文献束之高阁,造成资源浪费。

景区图书馆形态“小而美”,但游客过多也会给它们带来接待上的压力,例如,在北京篱苑书屋、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北戴河海边公益图书馆等网红图书馆,游客经常要排队几个小时方可进馆参观学习。由于部分游客素质不高,还带来了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问题,如北京篱苑图书馆在开放后的几年中,经常接到交界河村村民投诉,因为村民经常能捡到游客丢弃的塑料鞋套。还有些游客将没吃完的东西藏在书架里,导致图书、书架发霉生虫[23]。游客素质不高固然是影响卫生环境的原因之一,但图书馆的管理不到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有些景区图书馆在提供咖啡、茶饮、明信片、纪念品等附加产品时,因可选范围小、质量不佳多被诟病。如游客在大众点评网上吐槽“海南石梅湾景区凤凰九里书屋常年只提供太平洋咖啡,没有其他选择”“天一阁景区内一杯白开水就要收费20元,可很多应急物品却又买不到”。此类评价暴露了景区图书馆管理上的不足,影响了它们的口碑和经济收益。

不管是管理者发现的,还是游客爆出的问题,都要求运营管理者们要在传统服务不放松的前提下做好增量,而且要在增量的基础上确保质量。

3.3 服务品质不高

景区图书馆虽然形态“小而美”、馆藏“全而优”、配套“智而捷”,但反观景区图书馆的服务项目却发现,馆内组织的活动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利用资源时缺乏创意。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景区图书馆的未来发展。

目前,景区图书馆依托优美的环境、丰富的馆藏和优良的配套设施,主要针对亲子型、研学型、游憩型和社交型旅游市场进行了活动开发。但从大部分馆办活动来看,与景区外图书馆的差别不大,依然以亲子阅读、休闲阅读、交友会、图书展览活动居多,服务模式、手段、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虽然主题图书增多,但缺少灵活多变的展示机制和创意衍生产品设计。景区图书馆因内嵌于景区,其一大要务就是服务于景区发展,但目前景区图书馆的馆办活动与景区的融合度却不高,不能充分利用景区现有资源开发和包装自己的产品,出现景区活动与图书馆活动不能共振的“兩张皮”或“脱节”现象。

3.4 复合型人才不足

之所以出现“两张皮”或“脱节”现象,除管理体制影响以外,专业复合型人才太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虽然在投建初期公共图书馆基本都会负责举办一些简单的培训活动,提高景区相关管理人员的基本业务技能,但后续培训却跟不上。景区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并不能很好地将景区管理和图书管理知识融会贯通,缺乏发现、挖掘文旅融合活动的敏锐性,不能及时向景区或图书馆提出合理建议,从而错失发展良机。比如在面对研学旅游活动时,图书馆界目前缺乏集高端策划、运营管理和课程设计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常常导致研学创意项目搁浅[24]。因此,如何储备专业复合型人才,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品质服务赋能,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4 景区图书馆的提升策略

鉴于景区图书馆是旅游业与图书馆业的结合体,在消除隐患,推动景区图书馆良性运行过程中,需要多方征询意见,既要考虑到景区管理的特点,也要顧及公共阅读空间的属性。

4.1 注重利益主体共生关系

在景区图书馆投建运营中,无论是公共管理部门还是景区企业或专业运营机构,都有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赢得社会信赖的动机追求。因此,多方主体之间可以形成协同演化的共生关系。

实行组织间的监督与激励。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地方政府、公共图书馆、景区企业、专业运营机构之间的委托代理合约,明确委托目标,为监管提供依据。在委托合约中,明确代理人的工作范围、内容和相应责任。既要确保各方言而有信,遵守承诺,协助景区管理好图书馆;又要通过监督手段达到激励作用,确保景区企业不断创新,提高工作效率,改进景区图书馆服务质量。

保障主体间利益的合理分配与补偿。景区图书馆的首要任务是文化传播,为游客提供免费阅读空间。因此在景区图书馆及其相关服务的开发和运营中,需要时刻关注产品定价上的游客承受能力、支付能力和消费满意度。要防止景区将增加的管理成本以变相提价的方式转嫁给游客。除此以外,还需要政府等公共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为景区实现合理收益、减少投机行为提供保障[25]。

此外,在坚持文化担当和利益主体共生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以捐赠、独立打造或政府购买的方式参与景区图书馆建设,增加“民办公助”“民办民助”型图书馆的数量,这样不但可以减轻政府与公共图书馆的负担,而且可以为图书馆业和旅游业融合创造更多可能。

4.2 提升管理监控手段

针对更新速度慢、环境恶化和附加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景区图书馆的运营管理者应根据市场需求,提高供给质量,提升管理监控级别。

畅通渠道,按需供给。针对景区图书馆馆藏图书数量少、更新速度慢等问题,运营管理者可以在调研游客阅读习惯和倾向基础上,采取鼓励游客捐赠、搜集编撰并进、高科技推动等途径,形成共建共享局面。比如景区或景区图书馆可以提供“二手图书交换”业务。如果游客能提供内容健康、品相良好,具有阅读价值的图书,经景区结合图书品相、定价和流通价值等因素综合判断后,可以为游客提供以图书换取或抵扣景区门票或景区餐饮的服务,以此调动游客捐书的积极性。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景区图书馆的图书数量,而且可以加速更新。当然,也可以采用高科技手段,将数字图书、有声图书引入景区,减轻馆藏压力。与此同时,还要注意采集游客对附加服务的意见与需求,扩大咖啡、茶饮、明信片等附加产品供给数量与质量,满足游客择优而选的诉求。

控制客流,保护环境。针对那些客流爆满或超标的景区图书馆,运营管理者可借助景区智慧管理系统,将游客进行有效分流,降低景区图书馆的接待压力,或可采取网上预约进馆措施。此外,在景区图书馆设置动、静分区,为拍照留念和安静读书的游客提供互不干扰的场地。在景区图书馆醒目处张贴标语,提醒游客严守馆内各项规则,共同维护馆内秩序与环境。

4.3 策划具有创意体验的活动

在创意旅游产品开发中,应从游客的感官视角出发,以调动游客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26]为目标,组织富有体验性、创新性的特色活动。

调动视觉、触觉时,可根据不同景区类型和场地情况,围绕馆藏主题,联合博物馆、美术馆、自然科学博物馆等场馆资源共同在景区举办活动,将主题体验和旅游体验相结合。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的方式,加深游客对文字知识的理解。在做好资源保护基础上,可以让游客参与体验竹简与线装书制作、字画装裱、文物挖掘、科普宣传等活动,激发游客的兴趣和热情。

调动视觉、听觉时,可采用有声图书或在馆内设置观看影视资料的电脑、投影仪设备,播放与景区或景区图书馆有关的音视频资料,加深游客对景区和景区图书馆的认知。另外,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也可利用抖音、快手等平台组织游客进行短视频拍摄比赛,通过跨界宣传,将景区图书馆打造成网红打卡地。

调动视觉、味觉、嗅觉时,可依托景区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在景区举办“琴棋书画剑,诗书茶酒花”的活动,让游客亲身体验传统文化中的各类雅事,将书中清香与现实清香融为一体,将感官体验上升为心灵体验。

4.4 加强复合型人才储备

针对专业复合型人才较少的问题,景区图书馆可采取“联合培养+引进+志愿招募”的机制,加强景区图书馆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

联合培养。组建含图书馆和景区培训师在内的培训团队,展开定期培训,不仅要为景区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阅读心理学、图书检索心理学、图书馆服务心理学等知识,还要提供景区管理、旅游线路设计、导游讲解、文创产品开发的课程。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有利于景区图书馆工作人员掌握文旅产业的发展规律,快速发现文旅相融的结合点。

引进专业人才。景区图书馆可针对不同类型的游客,邀请专家学者担任个性化阅读指导,为游客提供精细化服务。比如国家图书馆遍邀知名学者担任导师,增强了研学旅游服务的权威性和公信力[24]。另外,在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方面,可以组建景区文创团队或从高校、设计院外聘艺术设计专家,利用景区、图书馆中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和人文元素符号,开发种类多元、内涵丰富的文创产品,完善景区旅游商业生态链。

招募志愿者。可以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招募志愿者的做法延伸至景区图书馆。在景区所在地的居民、游客和学生中招募志愿者,将他们安排至景区图书馆采访、编目、上架、解说、阅读指导、卫生服务等岗位,充实景区图书馆服务人才队伍。

5 结语

作为一种新生的文化业态和旅游业态,景区图书馆从零星出现到快速发展,逐渐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从建设实践看,景区图书馆呈现出机制“柔而活”、形态“小而美”、馆藏“全而优”、配套“智而捷”的特征,是未来图书馆总分馆制、书香社会打造和文旅融合理念进一步延伸,打通“文旅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最佳载体之一。目前,正值公共文化服务和文旅产业十四五规划时期,对景区图书馆进行全面考察和理性思考,消除隐患,为景区图书馆赋予新的发展动能,是继续推广全民阅读、深化文旅融合的题中之义,提升全民文化自信的时代所需。未来,坚守文化担当,锐意进取,景区图书馆必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单红波.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融合的模式与路径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9(3):136-139.

鄢莹.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典型实践与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9(1):111-114.

孙静,赵海旭.景区中的职工书屋也是一抹美丽风景[N].杭州日报,2011-12-07(A1+A3).

王晓樱,魏月蘅.自助图书馆开进三亚景区[N].光明日报,2011-12-18(004).

邱冠华.新世纪以来国内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回顾与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43(4):18-31.

王景发.图书馆24小时自助服务:垢病、误读和反思[J].图书与情报,2015(6):19-25.

王彬.政绩工程缘何屡禁不绝[N].人民日报,2013-08-08(24).

文化部关于印发《“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17-07-07)[2020-08-08].http://www.gov.cn/xinwen/2017-07/07/content_5230578.htm.

马艳霞.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建设的基本模式[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1):27-30,47.

骆蔓.“杭州书房”落户浙江下姜,全民阅读来到“梦开始的地方”[N].中国文化报,2019-06-26(006).

冯守仁.公共图书馆“用地”与“建设”主要指标解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35(1):11-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S].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市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11-01.

吴卫娟.图书馆建筑的和谐美 [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8 (3):61-65.

李竹,王嘉峻.“阅”己者容 铜陵滨江生态公园码头书屋[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6(7):44-47.

刘燕.产业融合背景下实体书店融入文化旅游路径[J].中国出版,2018(17):10-13.

徐牡娥.5A景区里的图书馆[N].抚州日报,2018-04-27(B1).

罗曼桢.南龛石窟景区阅读点对外开放[N].巴中日报,2019-04-26(A4).

盛晨,张磊.全国首个公共图书馆景区信用书吧开进西湖景区[N].杭州日报,2019-09-24(22).

阿坝文体旅局.我州建成全国首个阿来书屋[N].阿坝日报,2020-04-20(001).

王木香,程海波.在千岛湖的山水中“悦读”,建在5A风景区的大型图书馆开馆[N].杭州日报,2017-04-25(007).

红色少儿图书馆被迫撤馆,木兰花乡景区不履约[EB/OL].(2018-06-26)[2020-08-10].http://liuyan.cjn.cn/threads/content?tid=164144.

陳方.公共文化服务不该用商业眼光考量[N].光明日报,2016-04-11(002).

屈畅.最美图书馆的“美丽困扰”[N].北京青年报,2017-05-15(A03).

金龙.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研学旅游服务创新策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5):123-128.

任志涛,李夏冰.基于公共理论的公私伙伴关系主体行为特征差异性研究[J].天津城建大学学报,2014,20(1):47-51.

谢翠玲,陈秋华,苏玉卿,等.五感视角下的乡村创意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棋磐寨采桑园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2015,35(1):63-67,74.

雷若欣 巢湖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 安徽合肥, 238000。

(收稿日期:2020-08-24 编校:陈安琪,刘 明)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
文旅融合视角下的婺城乡村旅游品牌建设研究
“文旅融合”该从何处着手
全域旅游视角下荣成市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浅谈摄影对文旅融合发展的助推作用
文旅融合背景下颍淮文化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健全机制 优化环境 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我国邮轮旅游经济发展建议
文旅融合视角下乡村振兴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