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藏珍贵革命文献宣传推广思考

2021-08-23 02:39史星宇
新世纪图书馆 2021年7期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摘 要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南京图书馆举办红色的足迹——南京图书馆藏珍贵革命文献展。展览遵循代表性、稀有性和趣味性三条原则,选取馆藏的三十七种珍贵文献进行展示。展览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为今后开展革命文献宣传推广工作提供了经验,即重视对革命文献的保护与整理、优化读者体验,加强对外宣传合作,强化人才培养。

关键词 革命文献 展览宣传推广 公共图书馆

分类号 G25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1.07.008

Thoughs of the Propaganda and Promotion of Public Librarys Precious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Based on “Red Footprints: Nanjing Librarys Precious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Exhibition”

Shi Xingyu

AbstractNanjing Library held the “Red Footprint: Nanjing Librarys Precious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Exhibition” in order to celebrate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CPCs foundation. This exhibition showed thirty-seven documents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representation, rareness and interest. The exhibition got fine social effect and provided some experiences for the future work of the propaganda and promotion of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which are emphasizing the protection and collation work of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optimization readers experience, reinforcing external propaganda and cooperation and  strengthening personnel training.

Keywords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Exhibition. Propaganda and promotion. Public library.

革命文献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最终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革命历程中形成的图书、报刊、文件、图片等各种文献资料。这些文献资料记载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历史。南京图书馆藏有革命文献3000种,包括解放区出版的书报刊、共产党和进步团体在国统区出版的文献等,其中苏中、苏北新四军的文献收藏较为完整[1]。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响应中国图书馆学会“阅百年历程,传精神力量”年度阅读推广活动,做好党史学习教育,南京图书馆在“4·23南图阅读节”期间推出了“红色的足迹——南京图书馆藏珍贵革命文献展”。展览由革命文献原本展呈和馆藏革命文献导读书目两个部分组成,所展呈的文献资料是从馆藏的3000种革命文献中精选出来的37种,采取实物与提要结合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中国共产党走过的革命岁月、所留下的红色足迹。《革命文献导读书目》包括馆藏现代文献、数据库等多种资源的推荐,在展览现场发放。

1 展呈文献选取原则与分类概述

为了充分吸引观众,实现思想性、学术性与趣味性的统一,本次展览及其书目强调了三个原则。一是强调代表性,即选取党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文献;二是强调稀有性,即选取存世数量较少的珍稀文献;三是強调趣味性,重视文献背后的故事,即选取在文献作者、出版机构、出版过程、藏书章等方面包含一定故事的,或者内容新奇、版本少见、装帧图片优美的文献。

根据内容和形制的不同,在导读书目中,将馆藏文献分为“阅读篇”“资料篇”“数据库”三个部分。“阅读篇”为面向全体读者的、一些可读性较强的作品,既包括《毛泽东选集》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理论性作品,也有田汉、茅盾等左翼作家的文艺创作以及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资料篇”和“数据库”主要是供有一定科研需求的读者使用,介绍了一些革命文献的影印丛书,如《新华日报》(华北版、太行版)、《红藏:进步期刊汇编》以及国家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数据库”和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书目上的所有书刊及数据库均为南京图书馆馆藏或全网开放使用,方便读者获取。上述文献中的一些主要文献也分为理论篇、史料篇、伪装书、西方视角和革命报刊五大部分进行展呈,展出的所有图书也都标注了索书号,读者也可以在国学馆凭索书号阅览该书的数字化影像。

1.1 理论篇

理论武器是武装思想的利器,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理论篇”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从传入到发展的不同阶段著作,体现了共产党人从单纯地输入外国理论,到逐渐探索出符合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展品包括李达于1921年翻译的《唯物史观解说》,李大钊、陈独秀的文集,彭德怀《争取持久抗战胜利的先决问题》,刘少奇《论革命家的修养》(即《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异名本)。而谈到党的理论发展史,一个不可忽视的名字就是“毛泽东”。本次展览的理论篇,以一个专门的展柜展出了我馆所藏1949年前出版的五种《毛泽东选集》,分别是1944年晋察冀日报社版、1945年苏中出版社版、1946年大连大众书店版、1947年晋察冀中央局版和1948年东北书店版。

1.2 史料篇

“史料篇”主要选取的是反映历史事件的一手史料,包括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读物《马克思纪念册》,反映革命斗争的《五卅烈士事略》 《我的红军生活回忆》 《随军西征记》,研究战略战术的《德译战术讲授录》《我们怎样打退敌人》,党的宣言、决议汇编《红色文献》,还有大量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画报、画刊、布告、小册子,如《人民画报》 《中国人民爱国自卫战争华东战场第一年画刊》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布告》等,使读者可以真切感受到革命斗争年代的历史脉动。

1.3伪装书

伪装书,又称托名本、改题本,“是指将出版物的题名或其他外表形式,如封面、封底、出版单位、出版地等加以伪装,掩盖其真实内容,以便利发行的书刊。”[2]本次展览共展出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伪装书:《民权初步(中国苏维埃)》《前期小学国语读本(党的生活(半月刊))》《新民主主义论》。

1.4西方视角

一些外国记者、作家在抗战时期深入中共抗战红色区域,随军采访报道,冲破了国民党的重重新闻封锁,涤清了其对中共的歪曲污蔑,向外界披露中国共产党抗战的真相。这些作品吸引了海内外众多读者,成为特定历史时期中外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桥梁。“西方视角”展出了五种此类作品,包括《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西行漫记》《中国之战歌》《华北前线》 《北行漫记》。

1.5 革命报刊

“革命报刊”部分选择了党在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五种期刊和三种报纸,以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历程,分别是:大革命时期广东省农民协会机关刊物《犁头》,进步文学社团南国社的《南国》期刊,全面抗战时期唯一贯穿始终的全国性大型文艺刊物《抗战文艺》,解放战争时期反映国统区斗争的《文萃》和反映根据地军民生活的《工农兵》,以及三份不同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 《新中华报》和《人民日报》。

2 展呈的主要特色文献

2.1《毛泽东文选》——最早的两个版本

1944年晋察冀日报社出版的《毛泽东选集》是历史上第一部毛选。南京图书馆藏本为一册五卷精装本,扉页有毛泽东照片,有总目录及各卷分目录。该书收录了毛泽东从抗战爆发到1944年公开发表的著作25篇及以往发表的4篇,计45万字。卷首“编者的话”由晋察冀日报社社长邓拓撰写。该书5月发排后,毛泽东于6月向中外记者团发表谈话,邓拓和中央分局的同志认为这篇谈话十分重要,将其补入文集,但忘记修改出版时间。据专家考证,该书的实际出版时间应为1944年7月。

苏中出版社的《毛澤东选集》第一卷是在江苏境内出版的,该选集原计划出版四卷,但因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苏中出版社机构人员调整,加上材料未收齐全,故现存仅见第一卷。该册收入11篇文章,其中6篇与晋察冀日报社版相同,另有《关于“一党专政”问题》《在延安纪念孙中山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的演讲》《在延安各界国民精神总动员及五一劳动节大会的演辞》《五四运动》和《同世界学联代表团的谈话》。卷首辑录了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冈野进、曼努伊斯基、徐特立、康生、彭德怀、陈毅、邓发、博古、王稼祥、李富春、陆定一、陈伯达、艾思奇、范文澜、罗荣桓等18人关于“毛泽东思想”2万多字的论述,题为《论毛泽东思想》,对研究“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的形成很有价值。

2.2 《红色文献》——早期党的文献汇编

《红色文献》又名《中国问题指南二》。为了给全党同志提供一部“研究中共党史必要的参考材料”,解放社收集了1926年11月至1931年间共产国际论述中国革命的有关文献9篇,于1937年辑印成册,即《中国问题指南一》。1938年2月,该社又辑录中国共产党二大至四大宣言,五次对于时局问题的主张,以及《为帝国主义野蛮残暴的大屠杀告全国民众》《告五卅运动中为民族自由奋斗的民众》《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中共中央委员会扩大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议决案》共13件文献,整理编印成《红色文献》。书前有“编者的话”两篇。该书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文献资料汇编,在党史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2.3 《民权初步(中国苏维埃)》——较为罕见的伪装本

该书封面题名伪装为《民权初步》,伪托“上海三民公司印行”,内容实为《中国苏维埃》。《民权初步》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建国方略》三书之一。该书仿用《民权初步》的装帧和封面设计,一度成功避过国民党的检查。该书主要包括插图、论文、苏维埃区域的状况、附录和编者言五个部分。其中“目前全国苏维埃区域及红军游击发展形势略图”“国民党十大罪状”,以及时任中共总书记向忠发《苏维埃的中国万岁》的文章内容都是研究中国苏维埃运动不可多得的珍贵史实资料,为南京图书馆民国文献十大珍本之一[3]。

2.4 《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红星照耀中国》的雏形

该书出版于1937年,首次向外界披露了中国红区的真实情况和西安事变的真相。书中收录有斯诺、史沫特莱、诺曼·汉威等记者的文章,以及他们分别与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谈话记录。抗战时期出版的外国记者关于中国革命的著作,如斯诺的《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史沫德莱的《中国之战歌》的雏形都在其中。附录中有《随军西行见闻录》(作者廉臣为陈云化名,1938年出版时改名为《随军西征记》),以及陕北红军生活照片、红军歌曲、长征路线图等。封三还首次发布了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一诗[4]。

2.5 《抗战文艺》——文艺抗战的利器

该刊由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于1938年5月在汉口创办,同年10月迁往重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是全面抗战时期中国文艺界的统一战线组织,提倡文艺为抗战服务,号召“文章下乡、文章入伍”。鼓励创作的同时,协会还组织文艺工作者参加战地慰问团、访问团以及演剧队、抗敌宣传队等,进行抗战宣传。该组织紧密依靠革命进步作家,吸引并团结爱国作家,在抗日民主运动中起了积极作用。

该刊旨在以文艺服务于抗战,主要刊载相关报告文学、前线通讯、小说、诗歌、杂文、木刻、漫画等作品,是唯一贯穿全面抗战时期始终的全国性大型文艺刊物,为战时文艺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抗战文化史、文艺史的研究保存了丰富的有价值的资料。

2.6 其他特色文献

除了上述珍贵文献展呈之外,还有一些较有特色的革命文献也是第一次展出,比如彭德怀《争取持久抗战胜利的先决问题》,该文写作、出版年代均早于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且盖有“在上海日本总领馆章”,不仅反映了日方对中方言论及动态的重视,也揭示了南京图书馆馆藏的一个特殊来源。再如《马克思纪念册》,该书是中共成立的第一个专门从事工人运动的组织——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于1922年编写的向工人、学生介绍马克思其人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宣传读物,反映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工运的机构及其工作。再如《德译战术讲授录》,该书为国民党所聘德国顾问巴德在南京中央军校高级班的讲授记录,1933年5月出版。此书被红军缴获后翻印,以作战术研究的参考。再如,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家喻户晓的名篇,本次展出的是少见的异名本《论革命家的修养》;《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的重要理论著作,本次展出的是1949年署名“叶平”的伪装本。

3 开展革命文献宣传推广的思考

本次展览围绕建党百年主题,特色鲜明,精心布置,积极宣传,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应。展览的举办也为今后开展革命文献宣传保护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笔者认为加强革命文献保护与整理是根本前提,优化读者体验是努力方向,对外宣传合作是实现方式,人才组织培养是基础保障。

3.1 重视文献原本保护,系统做好编目整理

革命文献是珍贵的历史遗存,应当重视对其的保护与整理。不少革命文献因纸张质量及过去保管条件有限,酸化、破损均较为严重,应予以妥善地保管,对于酸化或破损严重的文献及时做好修复工作。举办革命文献展时,要将保护文献不受损害摆在首位。本次展览使用恒温恒湿的展柜,对于部分特别珍贵的文献,则通过制作复制品替代原件的方式进行展出。特别是伪装书《民权初步》 (《中国苏维埃》),原书破损严重,不能长时间展开。该书的特点在于封面题名与内页不同,且内附一张“目前全国苏维埃区域及红军游击发展形势略图”,十分珍贵。为了将三页内容同时展现给读者,同时保护文献原本,由我馆修复组的同事通过扫描原件、电脑调色、宣纸打印等步骤,制作了三页复制品,向读者展示。

加强保护的同时,还应注重对革命文献的整理,在日常的文献编目与库房管理中,积累展览的素材与主题。编目时,重视提要或文摘附注的撰写,详细说明该书的主要内容,重点关注前言后记中的相关信息。对于文献汇编类图书应抄录包括附录在内的全部篇名目录。而对于书中包含的公私藏书印、图片、照片、地图等特殊信息要予以单独记录,特别珍贵的应及时扫描留存,作为今后展览选题的素材。

3.2 重视现场氛围营造,提供高水平专业讲解服务

目前,图书馆的展览模式还是传统的文献、图片与简介相结合的形式,因此要获得良好的展览效果,需要营造与展览主题相符合的氛围,才能向读者传递信息、提升观展感受。本次展览在国学馆的玄览堂进行,利用原有的展柜,制作易拉宝、展柜上方的立牌以及书签等。在与设计公司沟通时,强调“建党百年”这一主题,因此在设计上以红灰为主色调,以革命文献书影、革命遗迹、足印和党徽等为背景图,并在醒目位置放置建党100周年纪念标识,使得整个展厅主题突出,简洁明快。今后的展览应在此基础上更加重视对整个展览空间的布置,聘用专业的设计人员,从整体营造展览所需的环境氛围。

另外,提供讲解,可以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展览的主旨和意图,文献背后的故事等,提升展览的效果。本次展览举办期间,团体观展只要提前预约,即可由策展小组的成员提供讲解服务,介绍南图馆藏革命文献的基本情况、各个部分的主题及其中最具代表性和故事性的几种文献,并穿插有民国文献保护、修复等方面的知识。最后,协助观展者在策展时特别设计的留影区拍照留念。日后可以在此基础上设置固定讲解时段,也可以通过录制语音讲解的方式,让读者扫码收听。

3.3 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加强对外宣传与合作

本次展览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模式,并在策展时按照线上线下两条思路,确立不同的宣传形式与内容,根据开展前、展览中、结束后三个时期,综合运用图书馆网站、微博、公众号等资源以及新闻媒体的力量,强化宣傳效果。

展览前主要围绕引发读者观展兴趣、发布展览信息开展宣传,通过张贴海报、散发宣传页、制作展厅位置指示牌等吸引读者前往观展,还携手《现代快报》等新闻媒体共同发布新闻报道。展览中安排专人值班,为团体和个人观展提供讲解服务,以宣示展览亮点、介绍主要内容与展览特色,并精心策划短视频内容,在南图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上采用多人对话的方式,并加上一些趣味性的演绎,辅之以文字分别介绍展览的整体内容和代表性文献。展览后注重对展览资料的总结和整理,编辑出版展览图录,在图书馆线上展厅发布全部展览内容或形成相关专题数字资源,今后还将进一步推广、完善线上讲解和线上展览,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新技术,扩大展览影响。

一直以来,各图书馆接到的与革命文献相关的咨询不在少数,无论是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研究需求或是党政机关的宣教需求都离不开革命文献,因此除了在宣传领域寻求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在展览策划与举办方面还将与其他机构进一步合作。以南京图书馆为例,曾为南京大学举办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展提供珍贵革命文献,2020年又为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办公室举办相关展览提供革命文献扫描件。可以看出图书馆已经在进行自我转型,从单纯的文献提供者,变为活动的组织参与者,通过与科研院校、党政机关合作,发挥文献优势,举办联合活动,提升活动效果,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3.4 发挥馆员各自专业特长,培养专业展览策划讲解人员

革命文献的宣传推广离不开专业的人才。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于2018年起,以本部门的青年员工为主力,成立了活动小组。本次展览首先由从事民国编目和库房工作的组员负责展出文献的挑选,之后修复组的组员负责对展出的部分文献进行修复或制作复制品。最后小组所有成员分为五组,分工撰写各部分的内容简介和每本展出文献的内容提要,并确定每件文献的展呈方式,如图书文献呈现的页面、期刊报纸展呈期数和页面选择,以及各个展柜的摆放方式等。布展完成后,小组成员集体拟定展览解说词大纲,在开展后轮流值班,负责讲解工作,还录制了多个小视频,在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上发布以做宣传。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适当引入奖励机制,以激发员工的创造热情。

参考文献:

全勤.南京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源流、建设及特色[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3(3):91-96.

杨秋燕,陈希亮.南京图书馆藏三种革命文献伪装本述略[J].档案与建设,2010(4):46-47.

苏维,陈希亮.《中国苏维埃》伪装本《民权初步》解析[J].档案与建设,2011(11):32-33.

陈安吉.毛泽东诗词版本丛谈[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5-7.

史星宇 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馆员。 江苏南京,210018。

(收稿日期:2020-08-14 编校:左静远,陈安琪)

猜你喜欢
公共图书馆
浅谈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免费服务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
公共图书馆在引导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