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涛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老年慢性常见病,随着疾病的不断进展,合并症也不断增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据调查资料显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占40%以上,同时,此类患者的其他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也会极大升高[1]。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对该病进行早期治疗及干预至关重要。有研究指出[2],合并了糖尿病的高血压本身作为一种特殊的高血压类型,不仅需要将降压作为主要治疗途径,同时还需要注意加强对靶器官的保护,避免靶器官受到严重的损伤。不过,既往临床工作中实施的常规降压药物干预效果较为一般。现本院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开始对氨氯地平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探讨。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8 年1 月~2020 年5 月收治的52 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6 例。对照组中男18 例,女8 例;年龄45~71 岁,平均年龄(60.23±5.08)岁;高血压病程3~10 年,平均病程(6.24±2.44)年;糖尿病病程1~8 年,平均病程(4.29±1.44)年。观察组中男17 例,女9 例;年龄46~70 岁,平均年龄(60.18±4.73)岁;高血压病程2~8 年,平均病程(6.13±2.39)年;糖尿病病程2~7 年,平均病程(4.30±1.5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高血压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 年修订版》中相关标准[3];糖尿病符合《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18)》中相关标准[4];均签署了关于本次试验的知情权同意书。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在进入研究前1 个月内接受过其他药物治疗或者存在严重药物过敏史者;无精神类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胰岛素控制血糖以及口服降糖药物等。对照组给予盐酸贝那普利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292)治疗,口服剂量为10 mg/次,1 次/d,在早上6~8 点服用。观察组给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Ⅱ)(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309)治疗,口服剂量为15 mg/次,1 次/d,在早上6~8 点服用。两组均连续治疗8 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判定标准[5]:将患者经过治疗之后,血糖得到了明显的控制,尿糖检验结果为阴性,舒张压降低至20 mm Hg及以上评为显效;将患者经过治疗之后,血糖得到控制,舒张压相比于治疗前降低了10~19 mm Hg 之间评为有效;将患者经过治疗之后,血糖及血压尚未达到上述标准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对比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及空腹血糖水平,收缩压及舒张压的测量方法:在证实测量之前,保证患者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并可保持呼吸平稳、心平气和的状态,指导患者坐在诊疗桌旁,并伸出右上肢,使用测量血压的袖带缠绕在患者的右上肘窝,并将听诊器的听头放置在肘窝关节声音最明显的部位,随后开始充气,得到心跳的声音消失之后再次给予连续充气20 mm Hg 以上,停止充气后缓慢放气,将听到的第一次心音作为收缩压,将声音变音或者是消失作为舒张压。保证空腹8 h以上后,保证无任何热量的收入,选择8~10 点之内抽取空腹静脉血,测量血糖。③对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心率加快、头晕、局部水肿、咳嗽不止。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效果对比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3%高于对照组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对比[n(%)]
2.2 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及空腹血糖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及空腹血糖水平对比()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及空腹血糖水平对比()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a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高血压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老年慢性疾病,本身即存在着较大的治疗难度,疗程较长,且难以治愈,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作为其中一类非常常见的并发症,危害较大,原因是,一旦高血压患者合并出现代谢异常状态,则非常容易对组织器官造成更多的损伤,甚至可减少并降低患者对血压的控制能力,也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其他心脑血管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6,7]。
在当前临床工作中,多采用药物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旨在获得更好的效果,而较为常用的药物类型通常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钙通道阻滞剂或钙离子拮抗剂(CCB)两类为主,ACEI 的作用机制在于能够对血管紧张素Ⅰ转换成为血管紧张素Ⅱ的过程进行有效的阻碍,以此达到降低人体循环系统以及组织循环内血管紧张素浓度的目的,与此同时,还能够对缓激肽酶的活性进行抑制,以此发挥较强的降压效果[8]。不过既往临床工作中实施的ACEI 方法仍然一般。盐酸贝那普利本身作为第3 代的ACEI 典型降压药物,与传统的ACEI 类药物相比于可发挥更好的降压效果。而氨氯地平贝那普利属于第三代CCB 药物,属于二氢吡啶类药物,其作用机制在于能够更好的作用于人体细胞膜上以更好的对钙离子通道产生阻断作用,同时还可对去甲肾上腺素在交感神经上的释放过程产生抑制,更加显著的降低儿茶酚胺浓度,从而进一步的减轻血管张力,更好的降低血压水平[9]。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3%高于对照组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氨氯地平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更加突出,在改善血压水平上可获得更好的效果,与既往研究报道基本一致[10]。另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氨氯地平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并不会增加用药的危险性,安全性得到了可靠的保障,具有一定的优势。
综上所述,氨氯地平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可有效的降低血压以及空腹血糖的水平,且治疗期间未增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分析,并延长随访时间,以更好的对氨氯地平贝那普利治疗优势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