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疾病肾穿刺活检病理特征分析

2021-08-23 12:11郭艳于磊王志洁赵晓兰马继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2期
关键词:肾炎肾小球分型

郭艳 于磊 王志洁 赵晓兰 马继玲

肾脏疾病为临床常见疾病类型,是引发患者肾衰竭的重要因素。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被忽略,最终发展至尿毒症[1]。数据统计显示[2],我国每年每百万人群中近百人因各种原因导致肾脏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临床及时获取患者病因并配合相应治疗,可避免、延缓肾脏病变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竭[3]。获取肾脏组织标本的重要手段为肾穿刺活检,临床诊断肾脏疾病最有效标准为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结果。经科学肾穿刺活检病理能促使医生及时为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及治疗,对患者预后评估起着积极影响[4]。本文就肾脏疾病肾穿刺活检病理分析情况作如下阐述,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入的63 例肾脏疾病肾穿刺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43 例,女20 例,年龄22~75 岁,平均年龄(52.3±4.5)岁。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肾脏损伤、伴或不伴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或不明原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3 个月。纳入标准:①纳入对象均经过患者及其家属知晓,并自愿参与;②本次研究经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③纳入对象无影响研究开展的相关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排除标准:①临床一般资料不全者;②不愿意接受本次研究参与者。

1.2 方法 超声下经皮肾穿刺活检:要求活检开展前对患者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及影像学检查,包括凝血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及尿常规、泌尿系统彩超。对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稳定后开展穿刺,指导患者选择肾穿刺体位、呼吸练习等。选择超声探测定位,选取肾穿刺活检专用枪穿刺,63 例患者均选择右侧肾脏穿刺。常规消毒及铺无菌巾,接受超声定位,选择穿刺针取2~3 条肾组织,内部含有肾皮质、髓质及皮髓交接位置,如对穿刺结果不满意,分析原因再次接受穿刺,避免一侧肾脏取材不满意立即对另一侧穿刺取材。穿刺完成后,患者平卧6 h,卧床24 h,监测生命体征,并观察尿液是否为肉眼血尿,穿刺镜下血尿多在1 周内消失,若患者合并腰腹痛及胃肠道反应时,及时查明病因予以对症处理。

病理检查:①光镜检查:借助10%甲醛固定组织,石蜡包埋后持续切片1.5~3.0 m,并接受苏木精 -伊红(HE)染色法、过碘酸六胺银染色(PASM)等三色染色处理。若怀疑肾脏为淀粉样变性,配合高锰酸钾-刚果红染色。②免疫病理:冰冻切片3 μm,选取直接免疫荧光法,开展光镜检查后怀疑为特殊成分所造成肾脏损伤,可间接开展荧光法检测。③电镜检查:选取2.5%戊二醛固定液固定肾组织,做成超薄切片8 mm,随后选取柠檬酸铅与2%醋酸双氧铀开展双重染色处理,选择电镜再次观察,若对光镜检查存在疑问,则再次对标本进行检查。

1.3 观察指标 ①对肾脏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活检结果进行分析。②对肾穿刺活检患者临床分型及病理分型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肾脏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活检结果 63 例肾穿刺活检肾脏疾病患者中,<40 岁 27 例(42.86%),40~60 岁 32 例(50.79%),>60 岁 4 例(6.35%)。所 有患者均穿刺成功,无1 例失败,成功率为100.00%。光镜下所见肾小球均维持在10 个左右,标本合格率维持在99.4%,每例患者进针1~2 次,肾穿刺后所有患者均合并镜下血尿,2 例患者合并肉眼血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2.2 肾穿刺活检患者临床分型分析 63 例肾穿刺活检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占比最高,为73.02%,其他依次为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遗传性肾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见表1。

表1 63 例肾穿刺活检患者临床分型分析 (n,%)

2.3 肾穿刺活检患者病理分型分析 63 例肾穿刺活检患者中微小球病变、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阶段性肾小球硬化占比最高,分别为25.40%、17.46%、14.29%。见表2。

表2 63 例肾穿刺活检患者病理分型分析(n,%)

3 讨论

国内生活水平提升及老龄化进程加快,肾脏疾病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5]。肾脏疾病诊断中肾活检穿刺检查为安全、可靠及不可或缺手段之一,对肾功能正常及肾功能衰竭的肾炎患者肾活检意义得到充分肯定[6]。尽早确诊肾脏疾病类型,并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可延缓病程进展,降低终末期肾病发生率,对保障患者生命质量起着积极作用。

本次研究中,对本院收入的63 例肾脏疾病患者采取肾活检病理分析,<40 岁:27 例(42.86%),40~60 岁:32 例(50.79%),>60 岁:4 例(6.35%)。结果显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占比最高,为73.02%,其次为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占比为15.87%。病理分型中,微小球病变、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阶段性肾小球硬化占比最高,分别为25.40%、17.46%、14.29%。多数患者发病阶段为21~60 岁,60 岁以上仅为6.35%。提示肾脏疾病高发人群为中青年。依据临床研究指出[7],肾小球常见病变包括增生性、膜性、硬化性肾病,多见于40~60岁人群。而>60岁则以毛细血管内增生、肾小球萎缩、间质病变肾病多见,其中占比最高为肾小管间质损伤,对其预后判断上与肾小管间质关系紧密。<20 岁人群患有肾小球病变者,早期开展免疫治疗可获取较好预后。肾脏疾病病理改变与年龄关系紧密,伴随着年龄增长,则肾脏损伤程度呈现加重。积极早期控制肾病疾病发生、发展,合理予以治疗措施干预可保障患者健康[8]。

综上所述,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作为肾脏好发疾病,病理类型以微小球病变、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阶段性肾小球硬化占比最高,依据上述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合理依据。

猜你喜欢
肾炎肾小球分型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失眠可调养,食补需分型
便秘有多种 治疗须分型
中西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80例疗效探讨
奶牛肾炎的诊断与治疗
解毒利湿汤治疗紫癜性肾炎42例临床研究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
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