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玉娇 田琴 漆慧
(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即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此举意味着职业院校需要重新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并完善课程教学标准,着重培养“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课题组以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作业治疗技术》课程为例,按照“课证融合”的整体思维模式,全面制定课程标准,改革教学设计思路,执行以职业工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强化模块化实践技能操作考核,多元化教学效果评价等,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等级考试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职业工作过程相对接、实践操作技能与职业岗位能力相对接,最终达到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证相融合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业治疗技术》是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职业技术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指导康复对象运动(侧重精细运动)功能训练、认知功能训练、知觉功能训练、感觉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能力(ADL)训练和职业能力训练等康复治疗技术能力,是一门职业岗位能力突出、实践操作技能性强的课程。
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该门课程能够很好地对接现行的康复治疗士(师)执业资格证(国家卫健委全国统考)、老年照护师(国家教育部“1+X”证书考试)和失智老年人照护师(国家教育部“1+X”证书考试)。
在《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全环节融入职业技能等级考证相关要求。课题组认真研究并分析相关职(执)业资格证考试大纲和历年考试真题(模拟题),重新遴选现行参考教材的教学内容,重组教学项目模块和学习任务,强化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充分挖掘并利用教学资源库,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手段,努力尝试制定出符合国家“1+X”证书试点要求的“课证融合”式课程标准。
课题组(课程教学团队)分三组,对康复医疗机构、养老企业行业、现行多种教材、职业技能考证大纲、教学资源库、试题库等开展调研,分别拟定主要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考证大纲、岗位能力、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制定课程教学标准和教学实施方案。
课题组结合多年来针对康复医疗机构、养老行业企业调查研究的结果按照康复治疗师(士)、老年照护师、失智老年人照护师等三个职业工种,分别梳理出了岗位必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等要求,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参考。
课题组分三组,按照三大职业等级证书项目,分别就考证大纲模块、行业企业岗位能力模块、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教学模块进行解析并重组对应,构建出“课证融合”式教学设计与大纲思路。
突出“课证融合”特征,按照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和实际工作岗位流程,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并全部模块化,必要的理论知识嵌入到实训技能操作模块中,做到理论和实操相融合、实操项目和工作流程相融合、知识技能培养内容和考证大纲要求相融合。
根据职业岗位能力模块、职业技能等级考证模块内容,将《作业治疗技术》课程划分为六大模块、十三项学习任务和三十项子任务,并对三十项子任务及综合强化训练要求重组为六十四个教学单元,每一个教学单元设计为一个教学课堂。
根据每一个教学单元和学习子任务的教学内容,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分课前、课中、课后等三个教学环节,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实施多种教学方法。主要的课堂教学模式包括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虚拟仿真教学、翻转课堂、考证模拟、视频软件远程学习等。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团队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六大任务模块,包括运动功能训练、认知功能训练、知觉功能训练、感觉功能训练、ADL 能力训练、职业能力训练等,结合课证融合知识点采用的主要教学法有任务驱动法、仿真工作场景教学法、虚拟软件模拟情境教学法、翻转课堂任务教学法、真实案例研讨教学法、学生角色扮演训练教学法、视频学习研讨教学法、真题模拟考证教学法、模拟职业岗位应聘教学法、创新创业职业生涯规划演讲,等等。这一系列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不出校门即成“半个职场人”。根据项目任务要求,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见表1.
表1.课证融合主要项目教学方法一览表(样例)
课程团队紧紧围绕职业技能考证大纲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设计出“课证融合”式的、科学完善的考核体系。考核总评成绩包括教学单元考评(占比10%)、技能强化考评(占比20%)、期末实操考评(占比30%)、期末模拟考证考评(占比40%)。该考核体系做到了平时教学单元考核与期末综合考评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考证内容要求相结合。
在各个考核环节中,全部做到了突出实践技能操作考核,必要的理论知识有机融入于实操考核过程中。期末模拟考证考评以试卷的理论形式呈现,但考核本质以实操内容为主。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教学评价遵循学校整体评价方式要求,包括学生线上评价、同行教师互评、教学督导评价、教师听课评价、公开课评价、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等。
课程团队自行设计了课程单元教学评价,即引导学生在每一个教学单元完成后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小组或寝室为单位进行互评,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课题组设计的评价项目有学习评价、知识点评价、学习过程评价、考核评价,并采用不同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赋予不同的分值权重。
教师对教学单元考评、技能强化考评、期末实操考评、期末模拟考证考评等每一个考核环节都进行结果分析,持续进行教学诊断与改进,课程综合评价通过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
综上所述,课题组以《作业治疗技术》课程为研究蓝本,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精神,通过实施“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建立起了具有校级特色的课程标准,全新阐释了教学设计思路,并实施了多元化的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突出强化了模块化实践技能操作考核评价,有机融合了国家“1+X”证书改革试点精神,实现了职业岗位能力、职业技能等级考证和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机统一,有力提升了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题组和课程教学团队还要继续将该课程的“课证融合”教学模式进一步细化和深化,以期更加完善和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