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四主”提升历史学科素养的策略

2021-08-23 02:17苏柳斌陈善松
亚太教育 2021年13期
关键词:主干成就历史

苏柳斌 陈善松

(1.福建省福安市老区中学;2.福建省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主渠道在于课堂教学。历史课堂是各历史教学要素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主要载体,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因此,提高历史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立足课堂。那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如何立足课堂,如何依托课标和学情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以《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为例,进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索。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加强问题导学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习是中心,教的目的是更好地学,教师只是导演。那么,初中生学习历史应该学些什么?课本当中讲述的历史可以说都是解决问题的历史,往往选择的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和文明成果,往往都是处在转折时期,而且体现出它是解决问题的。所以,历史课堂教学应使用问题导学,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课本所叙述的重大事件、人、现象以及它们是为了解决哪些问题。总的来说,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就是解决问题的历史,因而要采取问题导向的方法进行教学,这不仅有利于实现历史教学目标,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就“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一课而言,该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加强问题导学呢?我们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本,填写完整下表中的内容。

?

表格中的栏目有“领域”“时代”“地域”“人物”“成就”“地位”。基于学情,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适当的示范(如上图所示)后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获取有效的信息,先填写后五个栏目内容,再填写第一栏所属“领域”,这样设计的意图在于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三大关键能力之一——阅读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表格中增加了一栏教师基本没有提及的“地域”,对于“地域”学生可能没办法聚焦填写,所以就在第一行中提示了“北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属于东晋、南朝的就填写“南方”,以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总之,通过填写表格的内容来突出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性的同时,实现问题导学,提升学生的能力素养。

二、突出历史知识主干,加强归纳概括

突出知识主干就是要明晰每一节历史课的主干知识。就“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一课而言,是要将其主干知识浓缩在表格当中,以此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

首先,依据课标确定主干知识。关于祖冲之,课本除了介绍其数学方面的成就,还有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的成就,而初中历史课标对“科学家祖冲之”这一子目要求的主干知识,首要是他的数学成就,另外该时期的“历法”也是课标要求的知识内容。因此,我们确定数学和天文历法成就为主干知识。“书法”领域课标要求“初步认识书法艺术”,其主干知识是楷书与行书。钟繇和胡昭都擅长行书、草书和隶书,而且钟繇还独创了楷书书法,都是古代的书法名家。王羲之集书法大成,代表作《兰亭集序》是“天下第一行书”,他本人被誉为“书圣”。“书法”的内容,在课本当中还叙述了魏碑,实际上魏碑也是楷书的一种,只要做一个简单的交代就可以了,不作为主干知识。绘画方面要知道顾恺之的人物画,这时期的绘画不仅只有人物画,还有宗教画、山水画,但人物画成就最高且典型。“雕刻”主要是两大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反映的是艺术宝库。其次,归纳概括完成表格填充,如下表内容所示。

?

通过阅读课本图文和教师呈现的学习资料,引导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填充表格中所缺的内容,其中对“地位”要进行概括,对“领域”要进行归纳。这样,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既明确了主干知识和学习重点,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归纳概括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三、突出课时教学主旨,加强知识联系

明晰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之后,需要提炼课时的主旨。通过对课时主旨的领悟,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那么,“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一课的教学主旨是什么?是“璀璨的科技文化及其孕育的民族精神”,如以下结构示意图所示。

“璀璨”体现在哪些方面?农业方面:整理出反映古代农业成熟的农书。贾思勰翻阅了一百五六十种农书,总结出古代农业的成就,这些成熟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数学方面:提出发展了割圆术,精算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近千年。天文历法方面:在当时的条件下,祖冲之测算出一年的时长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仅差50秒,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他还创制了新的历法《大明历》,尽管当时没有马上应用。书法方面:书法成为一门艺术,书法名家辈出。绘画方面:绘画异彩纷呈,人物画流传精品。石雕方面:石窟雕刻,继承吸收,宏伟精巧,继承了秦汉以来的雕塑艺术,也吸收了佛教建筑艺术的宏伟精巧。正是这些光彩夺目、绚丽迷人的文明成果,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的璀璨。教师在教学这些文化成就时,不能单独进行逐项讲解,而是要将各门类联系起来,加以整合和提炼。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魏晋南北朝时期璀璨的科技文化成就的取得,同样离不开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努力。因此在讲述文化成就、文明成果的时候,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一定要体现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优秀品质。当时这些杰出人物的优秀品质是什么?首先是自强不息。可想而知,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些相关人物,贾思勰也好,祖冲之也罢,他们都秉持着自强不息的精神。贾思勰自身是一个太守,有需要处理的政事,利用公务之余翻阅一百五六十种农书,整理总结出其中的农业成就,还进行实地耕种来验证这些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祖冲之靠着简陋的算筹,利用割圆术要割1920次,才计算出圆周率数值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没有这样自强不息的精神能坚持下来吗?其次是博采众长。当时农学、数学、天文历法、书法、绘画和雕刻艺术等成就的取得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再结合时代需求出现的。再次是持之以恒。这些璀璨的科技文化成果的取得,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付出长期的辛劳。诸如王羲之被誉为“书圣”,典故“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就是明证;顾恺之的“点睛之笔”,几个朝代的人共同完成的石窟雕刻,都需要付出长期的功夫和莫大的艰辛。最后是认真专注。正是凭借着认真专注的精神,才涌现出了名垂青史的科技文化精品。尽管当时南北分离,但成果依然异彩纷呈,跟这些杰出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是分不开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以重视和引领,让学生在掌握主干知识的同时明了本课的主旨内容,加强情感熏陶,进而树立文化自信,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突出单元内容主题,加强综合融通

历史教科书是按照一定阶段的演进时序进行编写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会呈现相应的历史发展主题,即单元内容主题。在教学中应加强知识的综合融通,突出单元主题,实现唯物史观的生成。

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是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在人们意识形态中的反映,那么在“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的讲授中该如何突出本单元的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呢?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璀璨的科技文化的原因。结合本单元的知识和已填好的表格内容来分析,进行合作探究,实现本单元知识的综合融通,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历史学科关键能力之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及其方法。分析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政治上,南北方多个政权并立,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强,为璀璨的科技文化的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以上表格中为什么要设置“地域”一栏,主要在于便利学生从当时的政权状况中概括出相关的原因。(2)经济上,北方经济的恢复,南方经济的发展,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璀璨的科技文化奠定了物质基础。(3)思想文化上,佛教的传播广泛影响了社会生活,当时的书法、碑刻、经书等都跟佛教的发展有关系,宗教画、雕刻艺术等也是跟佛教的传播有很大的关系。(4)前代的基础,秦汉以来的科技文化成就和文化传统。任何一个时代,科技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前代的基础,秦汉以来的科技文化成就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传承,优秀的科技文化传统得到发扬光大。比如,秦汉时期的雕刻艺术、兵马俑、雕塑以及汉代的石像画等,在这一时期的雕刻艺术中得到传承和发展。(5)个人的努力,包括统治者的重视和杰出人物的辛勤付出。比如,古代是农业社会,统治者都很重视农业的发展,贾思勰就是典型例证,以农为本的思想驱动他编著了《齐民要术》,教给老百姓生存的技术。其他杰出人物的辛勤付出就不再赘述。以上关于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分析需要借助整个单元知识的综合运用,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突出了单元内容主题,也加强了单元历史知识的综合融通,实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对一个历史单元的文新课教学或单元复习教学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只有立足历史学科课标,明确课标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历史知识主干、课时教学主旨和单元内容主题,善于总结运用教学策略,才能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关键能力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主干成就历史
全球首条1.2T超高速下一代互联网主干通路
抓主干,简化简单句
了不起的成就
失恋“成就”的CEO
新历史
整合内容 构建高效课堂——开展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
全国主干公路网交通安全监控信息共享平台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