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学院创业学院 潘 林
近年来,“双创”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仍有差距。当前,“双创”师资队伍远不能满足社会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队伍数量和质量亟待扩充与提升。
“双创”导师应承担高校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和赛事指导工作,并帮助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了解创新创业知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当前,“双创”师资普遍存在“双创”知识不足、实践能力偏弱等情况,教师的数量、质量和队伍稳定性等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绝大多数教师专注于学术课题研究,缺乏创新创业相关的学科背景和知识结构,“双创”知识水平亟待提升。此外,创业指导往往需要多专业多视角综合探讨,交叉融合,但教师个体往往聚焦于本专业学科,知识结构单一,深度有余广度不足。
当前,大部分从事“双创”教育工作的教师缺乏创业经验,对市场运作没有感性认知和切身体会,授课只能简单地停留在创业概念的定义解释和精神理念的普及教育等层面,未能给出创业机会如何演进为成熟的商业模式的有效方法。
多数高校创业导师队伍主要由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师、辅导员和行政教辅人员构成,没有设置专职岗位,但绩效考核则简单沿袭学校的科研考核体系,忽视综合评价,且未能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队伍普遍存在职业发展路径不畅、流动性大等问题。
为更好地深入发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建立一支数量充足、队伍稳定、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需要将学术理论和行动实践有机结合,这对创业导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能岸上指导,还要能下水游泳。学校应根据导师的知识水平和创业背景,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培训,全面提升创业导师的创新创业理念。
通过区分不同教师擅长的研究方向,构建岗位差别化、专业多层次的培训体系,结合岗位特质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训练,以期在创业指导过程中实现不同导师与学生需求的精准匹配。针对专任教师推进专创融合,加强创业导师在创业指导中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专业植入能力;针对思政和行政人员着力普及创业精神,助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素养;针对实验教辅人员注重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育与提升,开展形式丰富的创业实践活动。
没有创业精神的教师一定激发不出学生的创业热情,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构建富含“双创”内涵的校园文化体系,鼓励师生积极投入创新创业大浪潮。学校应在政策层面,从绩效考核、职称评聘等方面对教师从事“双创”教育工作进行激励和保障,畅通“双创”师资职业发展路径,建立创业导师的身份认同感。
地方高校培养“双创”师资队伍更应从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度,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找到一条结合校本特色的师资建设路径。台州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其“双创”师资队伍建设经历了诸多探索。
创业教育离不开创新型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渲染,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更有助于强化和提升创业导师的职业使命和身份认同感。台州学院本着“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十六字大陈岛垦荒精神,将其全面融入学校创新创业工作,打造“垦荒讲堂”“垦荒沙龙”等品牌活动,深入推进“垦荒精神进课堂”“垦荒精神进大赛”,构建具有台州地方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文化。
制度是指挥棒,好的制度能够提高创业导师的身份认同感,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教师指导创新创业纳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工作量考核,可以有效引导导师积极投入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台州学院制定了创业导师管理办法,明确导师身份和职责定位,认定工作量并给予相应报酬;修订了职称评定办法,教师指导创新创业成果可作为职称评聘的主要支撑材料之一,并向创业导师适当倾斜,鼓励教师积极为创业学生提供精准服务和个性化的指导。
高校具备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金融法律等多方面的优秀师资保障,要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选拔师资队伍,鼓励有专业背景和学科实力的教师积极参与,进一步推动专创融合。台州学院采用学院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遴选机制,通过内培外聘、专兼职结合等方式,建立了一支以专任教师为主、行政教辅人员为辅,校外企业家、创业校友、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兼职的创业导师队伍。学校派驻的百余支驻扎企业、熟悉地方产业的科技小分队成员是师资选拔的主要来源之一。
加强对“双创”导师专业和创业指导能力的考核培训,构建青年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优秀创业导师引领带动的多途径多形式创业导师专业成长长效机制。台州学院创建了创业导师工作室,召集经验丰富的创业导师和教学专家开展集体备课,引领培育青年教师成长;开展创业讲堂、论坛、沙龙等活动,为导师搭建工作交流、典型经验分享的平台;以赛事为抓手,加强竞赛整合与辅导,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双创”赛事,通过比赛激发热情,推动项目落地转化,并进一步锻炼提升教师的“双创”指导水平。
建立团队协作机制,根据学生团队创业不同阶段的特点,结合导师的学科特色和个人专长,构建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的创业导师团队,实现导师间优势互补,更好地发挥团队整体作用,为创业学生提供服务。台州学院特意开辟了专属办公场地,邀请会计学、管理学和法学相关背景的教师,设立创业咨询服务指导站,为初创企业提供基础财务和法务等相关问题的咨询服务。
创新创业工作需要整合社会和企业的资源,充分调动高校智库和社会人才力量,共同探索构建创业实践体系和平台。地方院校更应发挥地方产业优势,助力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需求良好匹配,与政府、企业形成协同创新格局,实现资源整合共享,促进多方协同发展。台州学院以创业导师为纽带,鼓励专创融合,搭建了创业导师与大学生创业团队对接的平台;鼓励社校联动,搭建了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等多方联动的平台,努力构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生态系统。
图1 以创业导师为纽带的资源共享共用平台
图2 地方高校“双创”师资队伍建设体系
为更好地实现地方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应逐步建立起校园氛围营造、导师培养激励、指导能力提升、团队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深入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工作,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