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 循环对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的效果分析

2021-08-23 12:38张晶晶
医药前沿 2021年18期
关键词:病原学医务人员抗菌

孙 丽,李 玫,李 莉,张晶晶

(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感控办 广东 深圳 518118)

随着医疗水平和医疗观念的转变,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在发挥出显著医疗价值的同时,抗菌药物过度使用以及不合理使用导致了患者耐药情况出现,超级细菌的出现以及细菌耐药率的增高,都对临床医疗水平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临床根据患者病原学检测和有关药敏试验,来为患者疾病选择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在控制患者病情的同时,能够避免细菌耐药。因此如何在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前提高其病原学送检率,从而对病原微生物做出有效检出,是当前临床抗菌药物重要研究课题[1]。基于此,为了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做出规范,展开PDCA 循环在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提高上应用价值的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情况进行分析,其中2019 年1 月—12 月未实施PDCA 循环(对照组),随机选取期间4 911 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2 272 例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167 例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2020 年1 月—12 月实施PDCA 循环(观察组),随机选取期间8 621 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4 951 例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332 例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

1.2 方法

PDCA 循环方法:(1)计划制定。对当前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情况进行评估,对当前送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寻问题原因,针对性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再制定出相应的整改策略。针对抗菌药物送检率较低的问题,需要组织药剂科、检验科、医务科以及具体科室负责人开展头脑风暴会议,对其中原因共同进行商讨,全面探索原因并选取较为重要的因素。通过根因分析主要总结出3 方面的内容,即考核未落实、送检医嘱开具时间延后以及指标定义未细化等[2]。针对上述3 种重要原因,再次进行分析、评估、筛选,制定出相应的应对处理计划。同时根据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相关医疗规定,制定出抗菌药物送检率目标,即住院患者抗菌药物、限制级抗菌药物以及特殊级抗菌药物的病原学送检率需要在计划实施后达到30%、50%、90%。(2)计划实施。将计划实施期间的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纳入到季度考核方案中,同时组织院务会进行讨论通过,医院感控办人员还需要定期向有关领导反馈抗菌药物送检率情况以及预计指标的落实情况,并且在医院内部进行公示。根据预计指标组织考核,融入有关奖惩制度,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激励和处罚措施来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送检率的重视程度[3]。(3)计划检查。期间为了强化循环计划的实施效果,还需要对抗菌药物使用前进行病原学检查的有关指标进行细化分析,根据计划实施效果检查循环细化落实中的不足,再进行具体的改进。例如在统计采取全身给药这一给药方式的抗菌药物时,需要对一些局部用药进行全部排除,例如静推、静滴、泵入、口服以及肌肉注射等。在统计用药目的为治疗的抗菌药物医嘱时,需要对临床预防用药进行排除。在统计某一时间段进行给药的抗菌药物医嘱时,需要对时间段之前抗菌药物使用进行排除。在计算合格抗菌药物的送检数量时,需要对不合格的抗菌药物标本数量进行排除。此外抗菌药物送检标本的具体项目应该包括无菌体液细胞涂片检查、GM 试验、血清G 试验、降钙素原、指向特异病原体的抗原抗体测定以及指向特异性病原体的所有合格标本细菌培养等。(4)计划处理:感控办需要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上就计划实施后的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情况做出详细汇报,并且其他委员会委员要对此重视起来。医院感染控制小组需要对有关送检人员加强培训,提高其对病原学送检标本中送检时机和送检指征的敏感度。针对医院部分抗菌药物送检率低下的科室,感染管理科有关人员需要进行不同形式的沟通和培训,对临床医务人员的送检意识进行强化,并且组织有关专题讲座和宣传教育活动,为PDCA 循环管理顺利实施做出保证[4]。

1.3 观察指标

统计PDCA 循环干预前后两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限制级抗菌药物以及特殊级抗菌药物的病原学送检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限制级抗菌药物以及特殊级抗菌药物的病原学送检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比较[n/N(%)]

3.讨论

抗菌药物是当前医疗管理的难点和重点,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不合理使用以及滥用,对患者医疗安全以及治疗效果造成了严重威胁,不仅加重患者治疗负担,同时导致患者出现多重耐药菌,不利于后续治疗。而通过药敏试验以及病原学检查结果,有助于为患者选择科学的抗菌药物,减轻抗菌药物滥用和细菌耐药问题[5]。并且在医源性感染防范工作中,抗菌药物使用前的病原学诊断也是关键环节,对患者特殊病原体以及多重耐药菌进行发现,能够及时完成隔离防护,对感染控制具有积极意义。因此临床需要通过多种送检环节和方法的优化,提高抗菌药物送检率,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且及时防控感染。PDCA 循环是针对当前某个特定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持续改进的管理工具,在医院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PDCA 循环可以将一个项目的进程分为P(计划)、D(实施)、C(检查)、A(处理)等阶段,每个段都能够推进项目体系进行持续改进和完善,确保项目计划在已有的目标下顺利实施[6]。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在使用PDCA 循环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限制级抗菌药物以及特殊级抗菌药物的病原学送检率都得到了明显提升,和干预前存在明显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PDCA 循环能够加强具体医务人员、感控办以及门诊部门的通力合作,提高临床关于抗菌药物使用前的送检意识,进而提高送检率。具体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滥用的危害性能够产生正确认知,知晓为患者针对性科学选择抗菌药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强化抗菌药物送检效果[7]。并且在PDCA 循环持续改进过程中,感控办相关人员和医务工作者能够通过交流沟通的加强来对一些送检问题进行具体解决,对一些抗菌药物送检指标的落实做出指导。通过对各个时期不同科室抗菌药物送检结果的对比,对一些不合格的科室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并注重各个科室关于抗菌药物送检的反馈,能够全面保障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制度在全院的落实。医务人员也能够通过不同方式加强和医院感控办的沟通,对一些患者抗多重病原体检验交换意见,有利于医院内感染控制效果的提升。在今后工作中,需要对有关医务人员加强培训,通过不断的考核提高,来提升医务人员对微生物标本送检时间和送检指征的把控能力。此外还需要对PDCA 循环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进,联合药物部门对抗菌药物送检情况进行考核,对送检药物管理流程以及考核方案进行不断的细化,从而引导临床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正确的使用,减少细菌耐药情况的发生,保障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8]。

综上所述,利用PDCA 循环,能够让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前的病原学送检率得到明显提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病原学医务人员抗菌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鸡伤寒和鸡白痢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病原学诊断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
阿留申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提高医务人员英语水平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白藜芦醇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