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淑娟,饶丽娟,刘玉春,黄 鹤(通讯作者)
(北京中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公安三所门诊部 广东 深圳 518000)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疾病,具有患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及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指病因未完全明确的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当中的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发病病因常常为多种因素,尤其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1]。当前临床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多采用降压药、饮食干预及健康生活等方式进行综合治疗。大部分患者均可通过上述治疗干预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上述方式只能控制疾病持续发展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无法彻底根治患者,因此,患者的治疗周期漫长,需终生遵循医嘱,坚持用药和健康饮食[2]。因此,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正确认知,重视遵医用药的必要性,科学饮食,是控制血压水平,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3]。基于此,本文就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思维导图结合问题式教学法的临床效果展开研究,报道如下。
将我监所门诊部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收治100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健康教育方式差异分为参照组50 例和研究组50 例。参照组中男27 例,女23 例;平均(58.46±10.24)岁;高血压病程平均(1.32±0.42)年;研究组中男26 例,女24 例;平均(58.42±10.36)岁;高血压病程平均(1.18±0.3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选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 年修订版)》[4]中制定的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所选研究对象均为高中及以上学历;所有患者均知情且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患有恶性肿瘤、严重脏器并发症疾病患者;排除患有传染性疾病患者;排除沟通、精神障碍,无法配合研究的患者。
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即根据患者个人资料建立健康档案,叮嘱患者每日坚持测量血压水平,并记录血压水平变化。护理人员讲解高血压常见病因、当前常规治疗方案、辅助治疗方法及日常注意事项等,每月随访,询问患者当前血压水平,是否坚持饮食和运动,并为患者提供必要的生活指导。
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增加实施思维导图结合问题式教学法的健康教育,具体干预措施为:(1)思维导图:根据患者的病情、性格特点及家庭环境等个人资料,制定个性化护理思维导图,明确健康教育讲解时的流程,并根据流程,收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果做内容依据;(2)问题式教学法:护理人员应评估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和认知度,并根据评估结果试想患者可能会提出的相关问题,提前做好解惑准备,在问题确立后,将健康教育重点放置在遵医用药和健康饮食的讲解上,护理人员之间应定期开展学习小会,各自提出临床护理中的常见问题,并展开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做好记录,不断完善;(3)总结:护理人员掌握负责患者的动态情况,定期向患者进行健康知识考核,促使患者掌握正确疾病知识和纠正误区。
(1)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度评分标准:以本门诊部自制百分制原发性高血压健康知识认知度评分量表,向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前及干预后3 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其评分与认知度呈正比;
(2)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健康行为评分标准[5]:以《高血压健康行为评价表》评估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前及干预后3 个月的健康行为,评分与健康行为呈正比;
(3)两组患者血压水平评定标准: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前及干预3 个月后的SBP(收缩压)及DBP(舒张压)等血压水平指标。
数据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健康干预前两组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度及健康行为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健康教育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度及健康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认知度及健康行为评分对比(x- ± s,分)
组间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前的血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干预后研究组血压指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参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前后的血压指标对比(x- ± s, mmHg)
原发性高血压是由于多种因素综合导致的血压升高的一个临床现象,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包括遗传因素、高钠、低钾饮食、超重和肥胖等,长期过量饮酒和吸烟也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5]。因此,除对症使用降压药物外,科学的饮食和健康生活习惯也是控制病情持续发展,抬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基础。
但原发性高血压高发于中老年患者,此年龄段患者受身体机能退化影响,记忆力减退,难以通过口头的健康教育牢记坚持用药和饮食的重要性,且随着漫长的治疗周期,大部分患者会随着时间逐渐降低治疗信心和治疗依从性[6]。而思维导图是通过将疾病知识,制作为直观性和实用性等具有一定思维工具的信息,促使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帮助加强患者记忆力,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7]。而问题式教学法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围绕学习内容进行一系列讨论和学习的模式,使在问题探讨流程中,深度理解学习内容,从而加强认知,取得理想教学目的。两相结合,可在提高患者注意力,使患者获取正确疾病知识的同时,促使患者深度理解学习内容及目的,并形成深刻印象,不易遗忘[8-10]。本研究还通过自制健康知识手册,进一步加强患者的印象,进而取得促使患者有效掌握正确高血压疾病知识的目的。
本结果也显示,研究组患者经健康教育干预后,其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度和健康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血压水平低于参照组。由此可见,将思维导图结合问题式教学法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可取得较为理想的干预效果,具有积极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思维导图结合问题式教学法可有效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正确认知,养成健康行为习惯,进而控制血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