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膈肌训练对脑卒中后疲劳(PSF)患者呼吸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2021-08-22 06:25颜澄杰潘胜桂徐双景高福秋罗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5期
关键词:基线评分功能

颜澄杰,潘胜桂,徐双景,高福秋,罗艳★

(1.昆山市康复医院,江苏 苏州;2.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0 引言

脑卒中后疲劳(PSF)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其危险因素与性别、损伤部位(丘脑损伤、脑白质疏松)、损伤程度(NIHSS评分、改良Rankin 量表得分)、抑郁、睡眠障碍等有关。其主要相关因素可分为生物学因素、躯体及行为相关因素和心理相关因素[1]。脑卒中后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干预和非药物干预。近期药物干预的研究中,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用于治疗PSF 的有效性缺少有力证据,针对觉醒促进剂莫达非尼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PSF 的非药物干预包括运动治疗、心理干预、音乐疗法、针灸治疗、高压氧治疗等[2]。明确PSF的机制有助于提出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治疗方案。故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膈肌训练对PSF 患者呼吸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探索PSF 与呼吸功能的关联。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于2018年9月至2021年1月接收治疗的PSF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最大为85岁,最小为45岁,平均(64.4±10.1)岁;对照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为85岁,最小为38岁,平均(63.6±12.2)岁;两组患者均经由临床检查确诊为脑卒中后疲劳者。基线特征的比较显示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无明显差异。

纳入标准:(1)临床诊断为脑梗死或脑出血,并经头颅CT 或MRI 检查证实,符合中华医学会第4 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卒中诊断标;(2)在过去1 个月内有持续2 周时间自觉每天或几乎每天出现明显疲劳(疲劳定义为精疲力竭或以疲劳为主要主观感受,患者精力减少或需要增加休息时间,其疲劳程度与体力活动水平不相称),再加上以下任意3 条:①经睡眠或休息后精力未得到恢复或补充;②体力活动效率下降;③认知需要努力强化以克服不运动状态;④由于感觉疲劳而导致难以完成及维持日常生活活动;⑤劳累后不适持续数小时;⑥过度关注自身疲劳状态等。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糖尿病、认知障碍、完全性失语;(2)有胸、肺系统疾病史。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干预,根据患者功能障碍情况采取循序渐进方式给予主动及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包括卧位下翻身、桥式运动训练,坐位时躯干平衡训练等,上肢功能改善后增加修饰、穿衣、进食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被动运动包括定时翻身(每2 h 翻身1 次)、良肢位摆放及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上述训练每天1 次,每次持续30 min,每周治疗6 d,休息1 d,连续治疗4 周。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通过M 型超声定位膈肌,采用英国产K5 型深度呼吸训练器进行膈肌功能训练,治疗时取坐位,在开始训练前指导患者采取腹式呼吸,正式训练前嘱患者反复吸气数次,用仪器检测并调整至适合患者训练的吸气阻力,再嘱患者进行吸气训练,每天训练2 次,每次训练约15 min 左右,每周需治疗6 d,休息1 d,总共需要训练4 周,训练中仍需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适当增加患者吸气阻力,以提高训练效果。

1.3 观察指标

呼吸功能:本试验采用由德国Jaeger 公司生产的PFT 型肺功能检测仪检测,检测了受试者FVC、VC、FEV1、MVV 的绝对值水平,一般各指标在预计正常值的80%~120%认为该指标正常。

FSS-7 评分:采用疲劳程度量表7 项简表对患者身体疲劳程度进行评分,共7 项,每个项目7 个选项,分数分别为1~7 分,计算平均分作为最终得分,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疲劳程度越低。

Barthel 指数:采用改良Barthel 指数量表进行评定,总分为100 分,包含10 个项目,分值越高代表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日程生活独立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 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及基线数据比较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注:年龄使用t 检验,t=0.320,性别使用卡方检验,χ2=0.051。

2.1 分析两组患者FVC、VC、FEV1、MVV 水平变化

两组患者基线时FVC、VC、FEV1、MVV 水平无明显差异(表2)。治疗4 周后观察组患者FVC、VC、FEV1、MVV 水平明显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3)。

表2 两组患者基线FVC、VC、FEV1、MVV 水平对比()

表2 两组患者基线FVC、VC、FEV1、MVV 水平对比()

表3 两组患者4 周后FVC、VC、FEV1、MVV 水平对比()

表3 两组患者4 周后FVC、VC、FEV1、MVV 水平对比()

2.2 分析两组患者FSS-7 评分以及Barthel 指数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FSS-7 评分以及Barthel 指数评分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FSS-7 评分明显更低,Barthel 指数明显更高,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表4)。

表4 两组患者基线及4 周后FSS-7 评分以及Barthel 指数评分对比()

表4 两组患者基线及4 周后FSS-7 评分以及Barthel 指数评分对比()

3 讨论

脑卒中是指由于颅内外动脉狭窄、闭塞、动脉栓塞、血流动力学等因素所致的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引起患者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并超过24 h 以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同时也有一定的复发率[3]。近年来,随着群众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等的不断发展,脑卒中患病率逐年增长,严重威胁到了居民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4]。卒中后疲劳主要是由于在患者脑梗急性期可能出现血液重新分配现象,导致脑部缺血后出现疲劳反应,患病后部分患者主要以精神缺乏为主要症状,并影响了患者脑卒中后康复,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一定的负担[5]。研究发现,PSF 患者在患病后通常可伴有严重程度不同的呼吸功能障碍,这可能是由于患者在脑卒中后出现偏瘫导致一侧呼吸肌出现瘫痪或痉挛现象,且多数脑卒中患者均需要卧床休养,长时间卧床也可能导致患者肌肉萎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膈肌参与呼吸运动[6]。因此,加强对患者膈肌的训练能够明显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更有研究发现,膈肌强化训练后能够明显减少肺内无效通气腔,增加肺泡通气量,并能够促进小气道内压力增加,从而避免气道坍塌,对改善脑卒中后呼吸功能有重要意义。此外,对患者采取膈肌训练也能够通过刺激胸腹部及腰背部呼吸相关协同肌群收缩,帮助促进躯干肌力恢复[7]。但有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在采用膈肌训练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因此在治疗时也需注意预防呼吸肌疲劳现象[8]。而由于对于PSF 患者主要治疗目标为提高患者呼吸肌肌力以及耐力,因此,在训练中应注意避免训练力度加重而导致肌肉疲劳及损伤,应注意根据患者训练效果加减训练量,制定符合患者实际病情的康复训练,增加机体抗疲劳能力[9]。

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PSF 患者采用膈肌训练措施,在每次训练前评估选择适合的吸气阻力,并分析在训练后对患者呼吸以及日常生活的影响,研究可见,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FVC、VC、FEV1、MVV 水平明显更高,可见,在脑卒中后疲劳患者治疗期间对患者采取膈肌训练可明显提高患者肺功能;不仅如此,本次研究中还发现,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FSS-7 评分明显更低,Barthel 指数明显更高,因此,相较于常规训练措施,联合膈肌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疲劳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在马艳等[10]的研究中,将其收治的脑卒中后疲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膈肌训练,该学者研究数据可见,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SS-7 评分以及Barthel、FMA 评分、FVC、VC、FEV1、MVV 水平对比均无明显差异,而在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训练措施后,采用膈肌训练的治疗组患者FSS-7 评分以及Barthel、FMA 评分、FVC、VC、FEV1、MVV 水平改善效果均更优于采用常规训练的对照组患者。与该试验相同,本试验验证了PSF 患者采用膈肌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并可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疲劳症状,膈肌训练的使用更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临床优势明显。

综上所述,在PSF 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采用膈肌训练可明显提高患者肺部功能,改善卒中后疲劳症状,通过呼吸肌训练改善肺功能后疲劳也有减轻,提示卒中后疲劳的形成可能与肺功能减退有关,而膈肌训练相较于常规训练措施更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建议加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基线评分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99Tcm-MIBI显像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基层弄虚作假的“新功能取向”
GNSS 静态相对定位精度分析与比较
航天技术与甚长基线阵的结合探索
我给爸爸评分
奔驰S级香氛功能介绍
基于虚拟基线的相位干涉仪阵列优化设计